打造創新主題課程:融合電影+趣味地理知識

2020-12-04 百家號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為了培養孩子創造力在進行著不斷探索。其中,不乏一些教育品牌在不斷探索場景化教學新方式。在這次國慶檔電影中,一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展示大美中華的動畫電影《雪人奇緣》給了觀眾不同的體驗,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雪人奇緣》由家庭娛樂跨國公司東方夢工廠攜手美國夢工場動畫打造。值得觀眾注意的是,這部有著良好口碑的電影背後,我們看到一家教育品牌——學而思·愛智康的身影。

場景化教學 打造融合電影+趣味地理知識的創新主題課程

9月28日,融合了《雪人奇緣》電影與趣味地理知識的創新主題課程「大美中華地理小課堂」在愛智康APP、學而思APP等渠道上線。該視頻課程由學而思旗下聚焦中小學個性化教育的品牌愛智康攜手東方夢工廠共同打造,學而思輕課聯合出品。

該課程以動畫電影《雪人奇緣》的故事為核心,將主人公「雪人大毛」從上海到喜馬拉雅雪山的中華奇幻旅程與地理知識巧妙結合。愛智康地理老師田起化身其中,和動畫人物大毛、小藝一起回顧探險之路,讓大家「身臨其境」學習「黃山特有的美景雲海如何形成」「什麼是雪人的傳說」等知識。

此外,愛智康還精心打造了「定製課程+點映」的模式,將電影與課程內容有效結合,以沉浸式的創新課堂方式和有趣有料的課堂內容,讓螢屏成為孩子快樂學習的另一個入口。同時,也讓用戶更生動立體地體驗產品,實現產品的價值傳遞。體驗式學習的原則是其可以擴展到任何不涉及被動吸收信息的情況。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你在學習環境之外做某件事的同時也在學習,那麼你就在進行體驗式學習。

從「跨界合作」到「創新融合」的轉變

愛智康與《雪人奇緣》電影聯合,實現了從「跨界合作」到「創新融合」的轉變。在選擇合作電影方面,愛智康始終將品牌核心價值及目標人群的匹配度作為前提,通過《雪人奇緣》中大毛等電影角色,將樂趣與興趣雙向結合,同時與地理知識的創新融合,把實踐置於全新情景之下,當學習有意識地把自我、人類學和現實世界結合起來時,體驗式學習的效力就會增強。這種方式也引領了新的學習教育方式,傳遞愛智康「個性化教育」以及「激發動力,培養能力」的教育理念。

而教育與電影想要實現共贏,除了核心價值和目標人群匹配外,還需要做更智能化、精細化地準備。這種跨界合作並非只是簡單的元素疊加,而是創意的碰撞與深入溝通的結果。在體驗地理知識創新主題課和觀影的過程中,由於經歷是由實際生活的情境所塑造的,所以,孩子的學習方式是任何機器都無法企及的。

愛智康帶領電影人物走進課間快閃活動,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引導孩子快樂地學習。

愛智康邀請數百位家長、學生參加線下地理趣味課堂X電影《雪人奇緣》點映活動,展現「電影院課堂」的新形式,讓熒幕成為孩子快樂學習的另一個入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電影院課堂」以中國東部到西部的地形地貌為主線,結合劇情引導觀眾思考遇到困難時的解決辦法。老師提出「雪人是以什麼形式回家?」「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小朋友們應該如何解決?」等問題,成功將現場孩子及家長帶入到電影劇情當中。

「我們將地理課堂直接搬到了電影院。每看到一個地方,我就會引導孩子們了解這個地方的地勢地貌、風土人情。飛到黃山時,我會講解黃山雲海的成因;而到了珠穆朗瑪峰,我會和他們分享這座世界最高峰的身高之謎……跳脫出傳統的課堂教學,這樣的方式能讓知識傳遞得更具象更易理解,實現了教學和學習效率的雙重提升。」課程主講人、愛智康文科產品負責人田起老師表示,通過課程和IP結合,不僅提升了新意,還在合適的場景下找到了打動用戶的情感訴求點。

結語

愛智康通過融合電影IP打造的趣味地理知識創新主題課程,不同於傳統的課堂教學,這次創新課堂讓知識傳遞更具象更易理解,實現了教學和學習效率的雙重提升。通過「電影院課堂」使得孩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實現從被動學習向自驅學習的轉變;從「學會」到「會學」,藉助電影劇情學習知識,學會學習本質。

體驗是學習催化劑,經歷不同的狀況和情境會調動孩子的情緒、挑戰孩子的信念、測試孩子的思想構成要素。這似乎也成為我們未來在迎接AI時代到來所擁有的最大財富。我們的教學方式也將不得不適應改變,愛智康通過一套場景化學習和體驗的教學設計,讓孩子能夠在其中發現問題,並創造出解決方案,從而提升成就感,讓孩子們有機會在陌生的情境中互動、發明、獨立思考,為未來教育的探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相關焦點

  • 打造多元化學習場景 阿卡索幫助孩子趣味學英語
    在「個性化學習」的驅動下,如何為孩子打造多元化的學習場景,滿足孩子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是在線教育機構發力的重點。  阿卡索一對一外教模式為孩子營造了接近英語母語語境的語言環境,在一對一的互動中,讓孩子積極主動參與到外教的教學,在與外教的交流過程中,讓孩子敢開口說英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 《挑戰吧太空》開播,TutorABC主題課程用英語分享太空冷知識
    作為該節目的行業合作夥伴,成人在線英語教育平臺TutorABC也同期推出了太空趣味知識的主題課程,包括太空雲講堂以及Space系列大會堂課程,由資深外籍顧問帶領用戶一起感受外太空的神秘、詭異之處。
  • 南科大二實驗 推進未來創新型學校建設 打造南山新優質教育品牌
    但當前,我國主流教育聚焦於知識傳授,學生被動接受記憶性知識的「傳統線性課程」,分科教學中知識往往是片段分割,缺乏整體性,這樣的教育很難培養出未來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為適應新時代人才發展的要求,南科大二實驗提出了「跨學科學習」的教育改革方向。
  • 打造「融合式」教學團隊,創造「浸潤式」學習環境 西南醫科大學...
    原標題:打造「融合式」教學團隊,創造「浸潤式」學習環境 西南醫科大學:學生在課程思政中「精術立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種叫ECMO(體外膜肺氧合機)的設備,在搶救重症患者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和我們今天的課程有什麼關係呢?
  • 徐州樂園:遊糖果世界,學趣味科普
    2018年3月,糖果世界二期「奇趣自然島」橫空出世,通過先進VR技術提供超越時空的多樣化互動體驗,打造大淮海奇妙自然生態體驗式科普基地,激發兒童無窮無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為淮海經濟區的親子家庭掀起了一場「讓孩子以自然為伴」的趣味科普風暴。  二 課程設計思路  1、以3-12歲兒童為授課對象。充分挖掘該年齡段兒童的特點,結合該年齡段的教學需要,設計相應課程。
  • 2017最新初中地理課程評價的實例分析論文,看看漲知識
    以上對初中地理校本課程內容解讀知識,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很好的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並在考試中取得很好成績。初中地理校本課程目標解讀對於初中地理校本課程目標解讀知識,我們做了下面的內容講解學習。課程目標新課程改革從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體現其目標。
  • 以營地形態切入文旅市場,「中國國家地理」要打造地理文化主題的...
    營地文化在國外已有超過百年歷史,而在國內還是比較新鮮的概念,目前以教育主題為主。36氪曾報導過的教育營地項目包括啟行教育、遊美國際營地教育等。與這些項目不同,「中國國家地理」想以營地形態切入文旅市場,打造以地理文化為主題的本土營地IP。 今年是「中國國家地理」創辦70周年,在用戶閱讀習慣從紙媒轉向線上平臺的大背景下,其雜誌年發行量每年仍處於增長狀態。
  • 庫倫淖爾研學基地課程二:科普知識主題課程
    課程簡介:課程依託「庫倫淖爾溼地草原」獨特的自然資源條件,設立任務目標,積分制管理,自主探索,拓展視野,語言表達為目標,體驗式教學方法,團隊協作完成課程,讓同學們在植物王國中得到快樂,學到知識。課程特色:課程全程依託美麗的庫倫淖爾溼地草原獨特的自然資源,以學生為主導,重視實踐探究,重視動手體驗,穿插各種趣味團隊活動,讓學生們在體驗中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記錄問題,解決問題。
  • 中國地理的九個趣味冷知識,第一個就驚呆了
    中國地理的九個趣味冷知識,第一個就驚呆了 2020-05-05 0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融合——檢察協作『三城記』」為主題舉行第七期創新工場活動
    青吳嘉檢察機關聯合示範區執委會以「創新•融合——檢察協作『三城記』」為主題舉行第七期創新工場活動 2020-09-30 1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大附中校本課程-《趣味物理實驗與電子製作》-(10/11)
    人大附中校本課程《趣味物理實驗與電子製作》由吳月江、王玉麗老師授課。本課程主要包括趣味性物理實驗和趣味電子製作兩部分,以實踐動手為主,同時穿插相關的理論知識介紹。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趣味性物理探究實驗和電子製作,增強初中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探索精神和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 青島中小學要開設藍色海洋教育課程 打造教育特色學校
    25日,市教育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開齊開足開好科學課程,普通高中全面開設科技教育選修課。到2020年,全市力爭開發1-2門地方科技教育教材,95%以上的中小學校開設藍色海洋教育課程,建成50所高水平海洋教育特色學校,打造200個精品科技教育社團。
  • 芽芽故事打造啟蒙課程體系 解決幼小銜接難題
    (原標題:芽芽故事打造啟蒙課程體系 解決幼小銜接難題) 對於廣大家長來說
  • 福田區益田小學:創新與溫度同頻共振
    以「豐富課程資源,追求課程『趣味化』」為開發校本課程指導思想,沿著「聚焦智慧課堂,打造精品社團」的路徑,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創建了5大類59個項目的學生社團。 「益趣」理念,幸福成長。圍繞「益趣」課堂創新理念,各科組進行精彩的交流和分享。
  • 第一季「跨學科」系列探究課程學員招募!
    試題滿分15分,內容涉及生命科學和地理等學科,側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什麼是「跨學科」 近來,以STEM教育為代表的跨學科課程流量日增。從世界多國的經驗看,開展跨學科課程學習是培養和提升學生跨學科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 美術課融入音樂、語文、歷史、設計、心理、體育教學……美術融合...
    12月4日,《中學藝術教學與多學科融合及STEAM課程的實踐研究》市級教育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會在成都市實驗外國學校舉行,會上交流了美育教育的實外經驗,「實外從2004年就開始嘗試美術STEAM融合課程,以美術知識為載體,把美術與音樂、語文、地理、歷史、心理、體育等多學科教學融合在一起,開展美術學科的綜合性學習,「通過藝術與多學科融合課程的學習,學生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定會使他們的一生積極向上
  • 多元化課程體系 gogokid打造英語學習生態圈
    不僅需要對知識的積累,還需要科學性測評、反饋及再鞏固等環節的周全設計。gogokid不僅依託現代科技應用,同時也信奉「溫故而知新」的傳統教育精華。針對這一原則,gogokid搭建了由水平測試、課堂測評、階段性測評課及升級測試等共同組成的系統化測評體系,即孩子入學前的水平測試報告、每堂主修課結束後的課程報告、每完成一個Level(級別)課程時解鎖的升級測試報告,以及單元期中和期末的階段報告,測評成績覆蓋孩子英語學習全周期的「四大報告」,完整貫穿孩子在gogogkid的英語學習生涯中。
  • 英語課上學地理,語文課上學生物,北京高中有了新學法
    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最潮溼的地方是位於卡西山地的乞拉朋齊……一篇英語閱讀短文,同時成了學習世界地理的好素材。日前,在人大附中通州校區高一課堂上,地理老師和英語老師共同打造了一節「氣候的『最高級』」課程,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跨學科體驗。
  • 英語課上學地理,語文課上學生物 北京高中有了新學法
    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最潮溼的地方是位於卡西山地的乞拉朋齊……一篇英語閱讀短文,同時成了學習世界地理的好素材。日前,在人大附中通州校區高一課堂上,地理老師和英語老師共同打造了一節「氣候的『最高級』」課程,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跨學科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