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子對撞機毀滅地球說引發熱烈爭論
擔憂之中還真有人自殺
簡仁山作
人類探索宇宙起源會帶來毀滅地球的代價?10日,隨著第一束質子束流貫穿整個對撞機,標誌著歐洲盒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式啟動,為人類了解宇宙邁出了重要一步。各國科學家在為多年的心血歡呼雀躍的同時,「對撞機實驗撞出黑洞並毀滅地球」的恐慌言論隨即出現並引起熱烈爭論。對撞機實驗到底是造福人類還是毀滅地球,網絡上也開始了質疑與對辯,甚至有人為此自殺。
擔憂世界末日有人起訴有人自殺
在上周,就有國外媒體報導,一些批評人士聲稱,正式投入使用的世界上最大的原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可能會導致整個地球毀滅,導致「世界末日」。部分學者已經向歐洲和美國法庭提起訴訟。儘管事實證明,歐美法庭都沒有阻止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正式亮相啟用,但地球毀滅說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
在美國檀香山,向法庭聯合提起訴訟的包括前核安全專家沃爾·華格納和西班牙科學作家路易·桑奇。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人權法庭,德國和奧地利教授和學生也提出強子對撞機可能導致世界末日來臨一案。
這些訴訟案中,原告都聲稱,關於這臺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描述均未能準確表達它可能帶來的危害,其中包括全球範圍的小黑洞及物質變異或單磁極化等等,要求對該項目開展進一步的安全評估。
這些擔憂引起了世界各地的關注。印度不少新聞頻道過去兩天一直播放討論歐洲強子對撞機實驗以及世界末日預言的節目。
令人意外的是,據新華社報導,10日,一名印度少女竟然因懼怕這個模擬「宇宙大爆炸」的實驗可能導致世界末日而自殺。
這名來自中央邦的16歲少女喝下農藥後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救治,但最終喪生。
女孩的父親接受當地電視臺採訪時稱,女兒查雅觀看關於世界末日的新聞節目後自殺。「我們試圖分散她的注意力,告訴她不用擔心這類事情,但沒有用。」
印度不少新聞頻道過去兩天一直播放討論歐洲強子對撞機實驗以及世界末日預言的節目。
專家四大理由駁斥毀滅地球說
對撞機實驗到底會不會毀滅地球?紐約市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加來道雄甚至羅列四大理由駁斥對撞機毀滅地球說。
「首先,大自然可以產生比大型強子對撞機以宇宙射線形式產生的粒子的能量更高的次原子粒子。這些高能粒子通過太空中巨大的磁場和電場提供的能量獲得加速度,數十億年來,它們大量降落在地球上,……然而我們現在還不是好好地呆在地球上;
第二,這些微型黑洞不僅僅是一些小黑洞,它們實際上只有亞原子大小,也就是跟電子或質子差不多大。如果大型強子對撞機運行一百年,這些粒子產生的所有能量甚至還不能點亮一盞電燈;
第三,這些微型黑洞很不穩定,它們很快就會垮塌。它們消失得太快,根本來不及對任何人造成危害;
第四,任何事情都有些微發生的可能性。因此大型強子對撞機或許會產生火龍。然而這種概率非常小,也許在宇宙一生中都不會發生。
英國皇家天文學家認為這種毀滅世界的可能性只有5千萬分之一,「遠比不上彩票中獎的機會。」
爭議中博得中國網民普遍理解
「這2天,最讓我開心的事情,也就是強子對撞機的啟動了!」
對撞機試驗也引起了中國網友的廣泛關注,與個別外國朋友憂心忡忡不同,國人普遍對對撞機試驗持支持和理解態度。
網友democracy在博客上寫道,「高興的事———對撞機實驗可以讓人類更多地了解宇宙世界,也是挺不錯的事情!最後的最後,也許會有黑洞的產生也說不定,人類正在等待著一個未知的結果!強子對撞機的啟用太酷了!」
網友阿非調侃稱,「對於勇於探索和富有冒險精神的科學家來講,什麼樣的險都敢於去冒,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這就是科學探索的精神!」
據搜狐網的相關調查顯示,55.78%的網友「期待揭開起源之謎,支持強子對撞機實驗。」62.95%網友認為「花巨資尋起源答案值得,讓我們知道曾經發生過什麼。」75.48%的網友表示「會持續關注對撞機實驗」。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錢思進教授10日在位於日內瓦郊區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也高度評價:「這具有裡程碑意義,為在前所未有的對撞能量下取得新發現奠定了基礎。
當然,也有網友千裡馬在博客上撰文《地球大爆炸!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潛在威脅》,逐條駁斥美國科學家的觀點。文中稱「汽車、飛機目前正在安全行駛,但是誰敢保證不發生事故?粒子對撞的風險是我們根本無法承受的,因此,即便是小得多的發生機率,也應該慎重。……如果這些狂人們的運氣足夠壞,在自己未知的領域觸發了一系列鏈式反應,即便地球還存在,歐洲被炸平了也不是沒可能的。」
事實上,無論爭議與否,中國的技術力量早已對大型強子對撞機的4個大實驗給予了身體力行的支持。
據報導,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共同參與製造、維護和運行4個大探測器並進行數據分析。中國在這4個大實驗中投資數千萬元人民幣並將參與物理分析。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人員參加了部分實驗。
聲音
科學風險
全球承擔?
上海師範大學一教授發表評論《公眾是否有權對強子對撞機說「不」》———「現代社會恰恰強調民主及其權利平等,……如轉基因食品、核能利用這樣的事情早已成為公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再則,與傳統社會不同,現代科學耗費巨大,只能由政府(即納稅人)或基金會供養,科學研究上的「個體戶」基本上不存在了。……既然如此,公眾自然有權利質疑並且評判科學。現代科學所需承受的風險遠甚昔日。前人的冒險只關乎個人生命安全,而如今科學研究帶來的風險,也許要由更多的人甚至整個地球來承擔。面對如此沉重的代價,即便只是在可能或假設的意義上存在,但公眾是否有權利對它說「不」呢?」
相關新聞美對撞實驗發現新粒子質量最大的重子歐米加b現身,華人科學家作出主要貢獻
據新華社報導,美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在最新的對撞實驗中發現一種新型粒子———歐米加b重子,這是迄今為止物理學界發現的質量最大的重子。
重子是由3個夸克組成的亞原子粒子,是組成宇宙間各種物質的基本粒子,人們熟悉的質子和中子是最輕的重子。
在對撞實驗分析中作出主要貢獻的華人科學家錢劍明1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對撞實驗發現的新型粒子,與常見的由第一類夸克(上、下夸克)組成的質子和中子不同,它是由2個奇異夸克和1個底夸克組成。這是物理學界首次發現由後兩類夸克混合組成的重子,令他們感到十分驚奇。
錢劍明說,這一發現能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宇宙間的物質是如何形成的,這樣的重子現在可能很罕見,但科學家們相信,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它在宇宙空間是極其豐富的」。
本報記者謝慶裕
(責任編輯:張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