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發布會,介紹近期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有關情況。在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曾益新表示,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雖然我國疫情防控取得戰略性成果,但近期河北出現的疫情狀況表明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任務艱巨繁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依然巨大。
曾益新表示,春節即將到來,境外回國人員增多,境內人員流動性增大,進口冷鏈食品和貨物物流增加,將進一步加大疫情傳播風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要求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堅決守住冬春季疫情防線。
我國已累計開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900多萬劑次 證明具有較好安全性
曾益新表示,12月15日以來,我國正式開展重點人群的接種工作,迄今為止全國重點人群接種量已近750萬劑次,加上之前針對高風險人群接種的160餘萬劑次,我國已累計開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900多萬劑次。在接種工作中,我們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接種點設置規範、接種人員培訓,受種人員篩查、不良反應監測、應急救治、嚴重不良反應專家會診等一系列制度,確保接種工作安全順利。
曾益新稱,900多萬劑次的接種,再次證明我國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較好的安全性。隨著新冠病毒疫苗附條件上市,特別是隨著生產供應保障能力逐步提升,我國將全面有序地推進高傳播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的接種工作,並實施全民免費接種。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從而構建免疫屏障,阻斷新冠病毒在國內的傳播。
12月15日啟動的重點人群疫苗接種 個人不承擔成本和接種費用
曾益新提到,從12月15日啟動的重點人群新冠疫苗接種過程中,我們要求各地參照核酸檢測應檢盡檢的模式,由各級政府組織和安排費用保障,推進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種。個人不承擔疫苗的成本和接種費用,也就是說免費包括了疫苗的成本費用和接種費用。過程中我們也曾經發現個別地方有收取個人費用的情況,我們都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的名義發文要求立即整改。
全民免費接種 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
曾益新強調,將全面有序地推進高感染風險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的接種工作,並實施全民免費接種。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從而構建起免疫屏障,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播。
疫苗的定價和向全民免費提供不矛盾
在發布會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工作組組長鄭忠偉表示,我國將向全民免費提供新冠病毒疫苗,所謂免費就是老百姓不需要掏一分錢。企業在開展疫苗的研發、生產、儲存、運輸的過程當中會有成本,因此企業按照新冠病毒疫苗公共產品的屬性,依據成本會做出相應的新冠病毒疫苗的定價,政府的相關部門也會按照相應的程序,按照相關的價格向企業進行購買,來為全民免費提供。因此疫苗的定價和向全民免費提供是不矛盾的。
鄭忠偉表示,隨著新冠病毒疫苗生產規模和接種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上市產品的不斷增多,價格也是變動的。政府相關部門也會採取措施,制定相應的價格形成機制,將新冠病毒疫苗的價格導入經濟合理的區間。
附條件上市後疫苗免費接種相關費用 將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
曾益新表示,附條件上市以後疫苗免費接種是在居民知情、自願情況下,企業按議定的價格提供疫苗的費用,加上我們接種服務等全部的費用,將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居民個人不負擔費用。
通過主要動用醫保基金滾存結餘和財政資金共同承擔新冠疫苗及接種的費用,不影響當期醫保基金的收支,也不會影響大家的看病就醫的待遇。從長遠看,實行全民免費接種疫苗有利於快速建立免疫屏障,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和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從而進一步的促進醫保基金長期可持續的運行。
全國統籌設置25392個接種點 開展重點人群接種
在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局二級巡視員崔鋼表示,國家衛健委組織經驗豐富的專家,我們制定了八個詳細的技術方案,這裡面比如講準備工作怎麼做、接種點怎麼合理的設置、現場怎麼組織實施、疫苗怎麼分配運輸、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等等,為各地實施操作提供了詳細的技術準備。各地也按照八個技術方案,按照各地的實際情況,都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並且根據接種工作的需要,我們在全國一共合理統籌設置了25392個接種點,就是為了開展這次針對重點人群的接種,組建了接種人員隊伍,並針對預防接種所涉及的各個環節開展層層的培訓,充分做好準備。
新冠變異毒株不影響我國新冠疫苗保護力
對於變異毒株是否會影響新冠疫苗保護力的問題,曾益新回應稱,目前來看新冠病毒變異速度不是太快,實驗表明,我國新冠疫苗能夠中和新冠變異毒株,不影響新冠疫苗保護力。但也要高度關注、密切監測,要做一些提前準備,有效應對。
倡導在工作地過年 儘可能減少人員流動 嚴控交通客流
曾益新表示,要引導錯峰出行和線上消費,優化和錯峰安排學校寒假放假、春季開學的時間,倡導在工作地過年,儘可能減少人員流動,嚴控交通客流,提高人員通行的效率,對會議活動、景區參觀旅遊等各種公共場所都要嚴格遵守各地的相關規定以及對人員控制的要求。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