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學技術你了解多少?

2020-11-26 健康過生活

隨著生命科學和化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物體的認知已經逐漸深入到微觀水平。從單個的生物體到器官到組織到細胞,再從細胞結構到核酸和蛋白的分子水平,人們意識到可以通過檢測分子水平的線性結構(如核酸序列),來橫向比較不同物種,同物種不同個體,同個體不同細胞或不同生理(病理)狀態的差異。這就為生物學和醫學的各個領域,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技術平臺。

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有如下幾種 :

PCR單鏈構象多態性分析

PCR- 單鏈構象多態性分析(PCR-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analysis,PCR- SSCP) 是近年來在基因突變檢測中運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PCR- SSCP 技術憑藉突變可引起單鏈DNA三級構象改變,通過觀察單鏈DNA在非變性聚丙烯醯胺凝膠中的遷移率漂移來判斷突變。樣品經PCR 擴增後,其產物經變性後可以產生2 條單鏈,如果存在基因突變,哪怕是一個鹼基的異常,單鏈的構象也會發生變化,正常與突變的DNA單鏈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 中,可以顯現出不同的帶型,從而確定野生型和突變型,PCR- SSCP 分析的主要優點是簡易且敏感性較高。但是該技術不能確定突變的部位和性質。PCR- SSCP 突變檢測敏感性隨PCR 產物長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用於檢測較小外顯子的突變。有時由於單個核苷酸變化所引起的構象改變很小,用PAGE 電泳就可能無法檢出,在PCR 產物或待測DNA 小於200 bp 時,PCR- SSCP 分析能夠檢測出70%~ 95%的突變。如果以毛細管電泳代替PAGE,則可大為提高突變檢測的效率。

Wallace1997 年提出將PCR- SSCP 和異源DNA雙鏈分析(heteroduplex analysis,HA) 相結合,稱之為SSCP/ HA,部分PCR 產物經變性進行SSCP 分析以了解是否具有突變,其餘PCR 產物直接用於電泳,以檢出含有突變的異源DNA雙鏈,電泳凝膠經銀染,單鏈DNA所形成的帶為橘黃或棕色,而雙鏈DNA則表現為灰黑色。該綜合手段可以單鏈構型多態性和異源雙鏈構型分析兩個不同的層次檢出突變,是一種經濟、迅速的突變檢測手段,但無法提供突變位置的信息。

PCR- SSCP 有許多改進技術,如RNA單鏈構象多態性法(PCR- rSSCP)、雙脫氧測序單鏈片段構象多態分析(PCR- ddF)、限制酶指紋技術(PCR- REF) 等。PCR- rSSCP 法依據RNA構象對單個鹼基替代更敏感的原理,在PCR 引物上加上某類啟動子,通過轉錄的RNA構象體的電泳遷移差異進行突變鑑別。PCR- ddF 法把PCR 產物轉錄,將轉錄物用反轉錄酶進行Sanger 雙脫氧終止測序反應,通過觀察非變性膠上經解鏈處理所產生的單鏈漂移、突變後終止片段的獲得與缺失來判斷突變。PCR- REF 法將RFLP 和SSCP 技術優勢組合,將PCR 擴增的待測片段用5~ 6 種限制酶依次消化,混合併進行末端標記,最後經變性處理並在非變性凝膠上電泳分離,從而獲得來自片段長度和片段構象的雙重突變信息。

變性梯度凝膠電泳

變性梯度凝膠電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利用由鹼基序列所決定的DNA片段溶解度或變性度的差異,達到分離野生型與突變型DNA片段的目的,該手段解析度達一個鹼基。當DNA 雙鏈沿變性劑濃度梯度增加的聚丙烯醯胺凝膠遷移時,DNA分子中解鏈溫度(Tm) 低的部分逐漸變性解鏈。一般總是錯配鹼基部分的異源雙鏈Tm最低,最容易解鏈,其次是富含AT 鹼基對的部位,富含GC鹼基對的部位Tm值較高所以解鏈較難。因此,正常DNA雙鏈和異源雙鏈在梯度變性膠中電泳時,異源雙鏈總是先解鏈。將PCR 產生的雙鏈DNA在濃度遞增的尿素和甲醯胺變性聚丙烯醯胺凝膠上電泳,當某一DNA片段遷移到變性劑濃度與其最低Tm相當的位置時,該片段低溫解鏈部分的雙鏈打開,部分解鏈導致DNA遷移速度明顯下降,觀察樣品的遷移率變化即可判斷是否存在變異。DGGE 敏感性高,即便異源雙鏈中僅含一個錯配鹼基,在電泳時也可分辨其遷移率的改變。DGGE 方法的單鹼基突變檢出率在DNA片段長度600 bp 以內可以達到95%。

DGGE 的成功有賴於雙鏈DNA內部低溫解鏈部分變性後遷移率的改變。但在相當於最高Tm的變性劑濃度的位置,相應的DNA片段可能全部解鏈,使試驗無法檢出存在於高Tm DNA片段中的鹼基替換。為了解決此問題,可以在一個PCR 引物的5 ' 端設計一段富含GC的尾巴,從而使PCR 擴增產物的一端富含GC 鹼基對,保證了絕大多數DNA片段不會發生完全解鏈,在最高變性劑濃度區域仍然可以分辨出部分解鏈的異源雙鏈,這一改進使DGGE 的突變檢出率接近100%,但DGGE 只能檢測突變是否存在而不能確定突變的位置。

DGGE 方法需要設計特定片段最佳的PCR引物以及最佳變性條件,這一過程比較複雜,梯度變性膠的製備需要的設備較昂貴,所以在常規實驗室不易實施。

雙鏈構象多態分析法

雙鏈構象多態分析(double- strand conformation analysis,DSCA) 是利用螢光標記引物,通過PCR 擴增出相關的研究片段作為螢光標記參照(fluorescence labeled reference,FLR)DNA分子。然後,用標記參照物FLR 分子與待測PCR擴增片段進行雜交。因為FLR 和樣本核苷酸序列相似,雜交反應液中所有DNA的正鏈和反義鏈之間將形成雙鏈結構。只有與帶螢光標記的FLR 分子正鏈匹配的DNA雙鏈,經過電泳後方可被DNA測序儀的雷射檢測系統所檢測。所以,可檢雙鏈均有一樣的FLR 正鏈,雜交雙鏈的電泳遷移率可能相同,但是由於反義單鏈的差異雙鏈變性程度的差異而最終造成電泳遷移率的不同。不像SSCP 技術,DSCA能夠任意操縱變性雙鏈的形成,選用不同的FLR可以達到難分樣本的最佳分離效果。另外,通過調整FLR 和樣本待測DNA分子的比例,可專一性增強雜交異質雙鏈信號並減弱純合雙鏈信號。DSCA技術的優點還在於它依據樣品經過固定檢測儀的時間差,而非相同電泳時間遷移的距離差來判斷突變的有無,這樣就避免了諸如SSCP 等技術分析中因遷移速率差異而降低的泳動速度慢的條帶檢測率。另一方面,DSCA的有效檢測片段長度可達1 kb。由於雷射系統的介入,DSCA的靈敏度和上樣量分別得以提高和降低,不到1 秒的泳動差異也足以檢測。該技術已被成功地用於囊性纖維化基因(cystic fibrosis gene) 的4 種突變,以及HLA 型基因中131 種等應基因的檢測。

變性- 高壓液相色譜分析

變性- 高壓液相色譜(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 是利用DNA構型改變檢測基因突變和遺傳多態性的方法之一,其可以檢測單核苷酸多態和可遺傳的突變。實驗主要過程包括PCR 擴增待測和正常DNA樣品,將擴增產物變性後再復性,若存在突變,在這一復性過程中可形成異源雙鏈。在部分變性條件下,高壓液相色譜分析可以有效地區分由變異鹼基與正常鹼基形成的異源DNA雙鏈和正常DNA雙鏈。由於DHPLC 的解析度可達到1bp/ kb,而且操作過程可以全部程序化、大規模化和自動化,使得實驗時間大大縮短,實驗準確率提高,可作為大群體任何基因突變初篩的有力手段,比SSCP 有更多的優越性,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許多工作都已經證實了DHPLC的敏感性、有效性和準確性。

特異性等位基因擴增

等位基因特異性擴增法(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rion,ASA) 是基於PCR技術的一種單核苷酸突變檢測法,是分析已知鹼基替代或微小片段缺失和插入型突變的常規技術。在PCR 的引物設計中,根據已知突變位點性質在引物3 ' 端或中間設計一錯配鹼基,使之僅能與突變型或野生型基因互補而只擴增突變型或野生型基因。

ASA技術只需一步PCR反應,甚至無需電泳和標記技術。因其快速,重複性強,耗資少,無同位素汙染以及高效性等特點,將成為有前途的適應於人群大規模突變篩查的方法。應用該方法最好避免錯配鹼基為G: T,這種錯配可能引發擴增反應。

化學裂解錯配鹼基法

化學裂解錯配鹼基法(chemical cleavage mismatch,CCM) 通過化學修飾並切割異源DNA雙鏈中錯配鹼基,達到檢測點突變的目的。其原理是末端標記的DNA片段暴露於可以識別並修飾異源雙鏈中錯配鹼基的化學試劑中(如錯配的胞嘧啶可被羥胺修飾,錯配的胸腺嘧啶可被四氧化鋨修飾),被修飾的位點隨即可被雜氮環已烷等化學物質裂解。DNA修飾裂解後,電泳觀察DNA片段長度即可知道突變是否存在。該技術較其他突變檢測系統有更多的優越性,可以掃描1~ 2 kb 的大片段DNA並在隨後的順序分析中定位突變位點,其效率可達100%。該手段通常首先對目標DNA和野生型DNA進行PCR 擴增,然後對野生型DNA擴增片段進行末端標記,標記片段作為探針與目標序列復性形成異源雙鏈,用四氧化鋨(OsO4) 或羥胺(hydroxylamine) 修飾並用哌啶(piperidine) 切割,聚丙烯醯胺電泳分離不同長度的片段。近年來,有人採用碳化二亞胺作為錯配修飾劑,進一步提高了該方法的敏感性。CCM方法最初採用同位素DNA片段,用螢光標記代替同位素後,稱之為螢光化學裂解錯配鹼基法(FCCM),該方法依然比較敏感並且安全,可檢出95%~ 100%的錯配。化學裂解錯配鹼基法的不足之處在於工作量大,需要使用有害化學物質作為試驗用試劑。

應用

分子生物學技術:可應用於遺傳性疾病的研究和病原體的檢測及腫瘤的病因學、發病學、診斷和治療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到了基因分子水平。

生物學定義: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物活動規律的科學。

據研究對象分為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古生物學等;依研究內容,分為分類學、解剖學、生理學、細胞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進化生物學、生態學等;從方法論分為實驗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等體系。

相關焦點

  • 對納米技術你了解多少?
    納米科技以空前的解析度為人類揭示了一個可見的原子、分子世界。如今的21世紀是個生命科學的時代。納米技術與生物醫學結合而形成的納米生物學將是21世紀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納米機器人也將會是納米生物學中最具有誘惑力的成就。
  • 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檢測新技術問世
    日前,中國地質科學院水環所經過積極探索,反覆試驗,建立了適合土樣和地下水樣的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檢測高新技術。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通過對不同樣品微生物DNA的提取,將提取的DNA進行擴增並 識別,來確定樣品中微生物的多樣性和種屬,具有先進性和準確性,免去了煩瑣、需時長的培養過程,可檢出傳統方法不可培養的微生物,並能原位反映微生物群落結構的真實情況。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建立,突破了長期以來一直採用的傳統微生物培養技術方法。
  • 老司機帶你玩轉分子生物學 (初級)
    大家是不是,對於分子生物學實驗和實驗的所涉及的原理還沒有一個真真切切的認識。當老師講這門課的時候,你想的就是考試拿學分了,最後導致實驗不停地出問題卻不知道哪一步錯了。當然對於分子生物學的不理解也導致一些人國自然寫不出來,或者抄別人的標書都會抄錯。當然對於分子生物學的不理解,也導致一些人每天念念叨叨精準醫療卻看不懂一張基因檢測報告。
  • 全市獸醫實驗室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培訓班在新區舉辦
    為努力促進「十四五」期間我市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我市獸醫實驗室動物疫病檢測人員分子生物學檢測水平,確保我市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病原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充分發揮市、區縣獸醫實驗室對我市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技術支撐作用,11月5 日,市動物疫控中心舉辦了全市獸醫實驗室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培訓班,我市各區縣動物疫控中心負責人和獸醫實驗室檢測人員參加了培訓
  • 桂林舉辦新型冠狀病毒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檢測技術培訓班
    李潔 攝  中新網廣西新聞5月30日電(萬穎 劉其愛 李潔)近日,為提高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實驗室新冠核酸檢測能力,切實做好桂林市各醫院的疫情防控工作,積極響應桂林市衛生健康委的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成功舉辦了第一期新型冠狀病毒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檢測技術培訓班,對來自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龍勝縣人民醫院、資源縣人民醫院、靈川縣人民醫院、永福縣人民醫院等多名學員進行實戰教學培訓。
  • 江蘇自學考試分子細胞生物學教材大綱
    28195 分子細胞生物學江蘇教育學院編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內容和現狀  了解: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大致內容和不同層次
  • 分子生物學在食品微生物檢測
    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以分子生物學為典型代表的生命科學也逐漸受到社會的關注,其應用領域也逐漸拓展,現代儀器設備、電子信息技術等技術水平的提升,也是分子生物學的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得到明顯的提升。食品微生物檢測是應用分子生物學進行食品安全檢測的重要方式,為保證食品安全檢疫工作的便捷性和準確性提供重要保證。 1 分子生物學及其應用價值   分子生物學是基於分子性質、分子觀測等技術方式來研究各種生命現象的基礎學生,對不同細胞成分物理以及化學性質都會存在差異,進而引發不同的生命現象。
  • 科研科普——最完整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體系(文末有福利)
    今天勺子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完整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體系,讓大家能對醫學相關的實驗技術有更清晰的認知。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experimental techniques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以生物分子為研究對象,通過各種手段對其理化性質、組成結構、功能活性以及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進行研究。
  • 常用的分子生物學基本技術2
    常用的分子生物學基本技術2 來源:來源網絡 2006-12-05 23:35 IS PCR的技術特點 (1)既具有PCR的特異性與高靈敏性
  • 關於UVC LED殺菌技術的問題你了解多少
    打開APP 關於UVC LED殺菌技術的問題你了解多少 高工LED 發表於 2020-11-25 14:56:28 關於UVC LED殺菌技術的問題你了解多少? 今天便由世界名列前茅的光電半導體製造商歐司朗,對這些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答。
  • 一文了解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微流控技術為在推動生物學眾多領域的強大工具做出了巨大貢獻。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微系統已經徹底改變了可用於分析複雜樣品的高靈敏度生物分析系統的發展。這些器件可用於多種領域,包括臨床診斷、汙染監測、藥物發現和生物危害檢測等。
  • PNAS:單分子成像:結構生物學的未來
    2017年2月20日/生物谷BIOON/--- 結構到功能的研究對生物學領域有著重要的意義。自從解析出DNA的三維結構後,結構生物學幫助科學家們解析出了更多的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解決了很多生物學的根基上的問題。然而,結構生物學的發展受到了技術層面上的重大瓶頸。新技術的出現,將對結構生物學的發展帶了跨越式的進展。
  • 4K技術你了解多少
    打開APP 4K技術你了解多少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07-17 15:44:00 近年來,4K技術正在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領域都使用到了4K這個概念。
  • 《分子生物學》名詞解釋
    《分子生物學》名詞解釋 1、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本質、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 2、醫學分子生物學∶是分子生物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又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
  • 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血液分子生物學與新型免疫診斷技術」通過驗收
    6月3日,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在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組織召開了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血液分子生物學與新型免疫診斷技術」驗收會  驗收會議邀請東南大學教授顧寧擔任驗收專家組組長,浙江大學、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等的7名驗收專家組成員參加會議。
  • 這7種膜工藝水處理技術 你了解多少?
    膜分離技術被公認為是目前最有發展前途的高科技水處理技術,膜分離技術是以選擇性多孔薄膜為分離質,使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徑分子的混合物溶液藉助某種推動力(如:壓力差、濃度差、電位差等)通過膜時實現選擇性分離的技術,低分子溶質透過膜,大分子溶質被截留,以此來分離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質,從而達到分離、濃縮、純化目的。
  • cryo-EM挖掘分子數據揭示了隱藏的生物學秘密
    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最小的規模觀察自然界的活動。此類研究對於繪製重要的大分子的行為並了解其在活生物體中的重要作用至關重要。應用結構發現生物設計中心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分子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新的方法來研究生命分子,不僅以高解析度檢查了它們的靜態結構
  • 生命不過是一堆原子分子按照物理化學的規則組成的生物學的結果
    一堆原子因為物理學的規則形成了分子,分子按照化學的規程合成了細胞,細胞按照生物學的規則構建了生命。這些原子、分子、細胞,按照層次明晰的結構,一步一步構建了生命,從物理過程進入化學過程,最終進入生物行為過程。生命不過是一對原子分子按照物理化學的規則構建生物學的結果。
  •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籌建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為全面提升生物監測能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於2019年依託新大樓在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率先開展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籌建工作。 該實驗室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基礎建設及實驗室儀器設備投資達493萬元,近期已通過公開招標方式採購了一系列分子生物學監測設備,包括高通量測序儀(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Instrument)、核酸全自動提取儀(Automated Nucleic Acid Extractor)、螢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梯度PCR
  • 《醫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重點提示
    1、分子生物學技術:a、常用的工具酶;b、常用的載體及宿主細胞;c、重組DNA技術;d、其他常用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2、蛋白質分子的基本結構及其與功能的關係。 3、酶與ribozymes在催化作用上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