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學》名詞解釋
1、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本質、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
2、醫學分子生物學∶是分子生物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又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是從分子水平上研究人體在正常和疾病狀態下的生命活動及其規律,從分子水平開展人類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研究的一門科學。
3、酶工程∶過去主要是通過生物化學方法從各種材料中提取、製備酶製劑。現在主要應用基因工程技術製取酶製劑。
4、蛋白質工程∶過去主要是採用化學方法對純化的蛋白質進行結構改造,製備出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質。現在主要應用基因工程技術,從改造目的基因的結構入手,在受體細胞中表達不同結構的蛋白質。
5、微生物工程∶又稱發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性狀,使微生物產生有用物質或直接用於工業化生產的技術。
6、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級結構中,有一些鹼基可以通過加上一個甲基而被修飾,稱為DNA的甲基化。
7、CG島∶在整個基因組中存在一些成簇、穩定的非甲基化 CC,這類C稱為CC.島。
8、信使RNA∶從 DNA分子轉錄的RNA分子重,有一類可作為蛋白質生物合成的杖板稱為信使RNA。
9、順反子;由結構基因轉錄生成的RNA序列亦稱為順反子。
10、帽子結構∶5'端第1個核苷酸是甲基化鳥嘌吟核甘融。它以5'端三磷酸酯鍵與第2個核苷酸的5'端相連,而不是通常的3'、5'磷酸二酯鍵。
11、核酶∶在沒有任何蛋白質(酶)存在的條件下,某些RNA分子也能催化其自身或其它 RNA分子進行化學反應,即某些RNA具有酶樣的催化活性,這類具有催化活力的RNA被命名為核酶。
12、蛋白質的變性∶蛋白質分子愛到物理化學因素(如加熱、紫外線、高壓、有機溶劑、酸、鹼等)的影響時,可使維持空間結構的次級鍵斷裂,性質改變,生物活性喪失稱為蛋白質的變性。
13、蛋白質的復性∶導致蛋白質變性的因素除去後,某些蛋白質又可重新回復天然構象,表現出天然蛋白質的生物活性,稱為蛋白質的復性。
14、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貯存遺傳信息的遺傳單位,是指貯存有功能的蛋白質多肽鏈或RNA序列信息及表達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15、基因組∶細胞或生物體中,一套完整單倍體的遺傳物質的總和稱為基因組。
16、操縱子∶是指數個功能上相關聯的結構基囚中聯在一起,構成信息區,連同其上遊的調控區(包括啟動子和操縱基因)以及下遊的轉錄終止信號所構成的基因表達單位,所轉錄的 RNA為多順反子。
轉錄單位∶儲存RNA和蛋白質肽鏈序列信息的結構基因與指導轉錄起始部位的序列(啟動子)和轉錄終止的序列(終止子)共同組成轉錄單位。
17、啟動子∶是RNA聚合酶結合的區域,操縱基因實際上不是一個基因,而是一段能被特異阻遏蛋白識別和結合的DNA 序列。
18、質粒∶是細菌細胞內攜帶的染色體外的DNA分子,是共價閉合的環狀DNA分子,能獨立進行複製。
19、質粒的不相容性∶具有相同複製起始位點和分配區的兩種質粒不能共存於一個宿主菌,這種現象稱為質粒的不相容性。
20、轉位因子∶即可移動的基因成分,是指能夠在一個DNA分子內部或兩個DNA分子之間移動的DNA片段。
20、自私DNA∶核生物基因組中也存在一些可移動的遺傳因素,這些DNA順序並無明顯生物學功能,似乎為自己的目的面組織,故有自私DNA 之稱。
21、自殺基因∶將某些細菌、病毒和真菌中特異性的基因轉導入腫瘤細胞,此基因編碼的特異性酶類能將原先對細胞無毒或毒性極低的前體物質在腫瘤細胞內代謝成毒性物質,達到殺死腫瘤的目的,這類前體轉移酶基因稱為一
22、斷裂基因∶真核生物的結構基因是不連續的,編碼胺基酸的序列被非編碼序列所打斷,因而被稱為——在編碼序列之間的序列稱為內含子,被分隔開的編碼序列稱為外顯子。
23、順式調控元件(順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與結構基因表達調控相關、能夠被基因調控蛋白特異性識別和結合的DNA 序列。
24、反式作用因子上一些蛋白質因子可通過結合順式作用元件而調節基因轉錄活性,這些蛋白質因子稱為反式作用因子。
真核細胞內含有大量的序列特異性的DNA結合蛋白,其中一些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使基因開放或關閉,稱為反式作用因子,簡稱反式因子。
25、啟動子∶是 RNA聚合酶特異性識別和結合的DNA 序列。
26、上遊啟動子元件,是TATA盒上遊的一些特定的DNA序列,反式作用因子可與這些元件結合,通過調節TATA因子與TATA盒的結合、RNA聚合酶與啟動子的結合及轉錄起始複合物的形成(轉達錄起始因子與RNA 聚合酶結合)來調控基因的轉錄效率。
27、反應元件∶一些信息分子的受體被細胞外信息分予激活後,能與特異的DSA序列結合,調控基因的表達。這種特異的DNA序列實際上也是順式元件,由於能介導基因對細胞外的某種信號產生反應,被稱為反應元件。
28、增強子∶是一段DNA序列,其中含有多個能被反式作用因子識別與結合的順式作用元件。
29、負增強子(沉默子);增強子內含負調控序列,稱為
30、基因家族∶指核苷酸序列或編碼產物的結構具有一定程度同源性的一組基因。
31、基因超家族∶是指一組由多基因家族及單基因組成的更大的基因家族。
32、逆轉錄轉座子∶真核生物中一些中度重複序列的轉移成分則與一般細菌中的轉移成分不同,要先轉錄成RNA,再逆轉錄生成cDNA,然後重新整合到基因組中,這種逆轉錄旁路的轉移成分稱為———
33、端粒∶以線性染色體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組DNA的末端都有一種特殊的結構,稱——,功能主要有保護線性 DNA 的完整複製,保護染色體末端及決定細胞的壽命等。
34、反向重複順序上是指兩個順序相同的拷貝在DNA鏈上呈反向排列。其中一種形式是兩個拷貝反向串聯在一起,中間沒有間隔順序,這種結構亦稱迴文結構。
35、RFLP技術∶通過限制酶酶切片段的長度多態性來揭示DNA鹼基組成不同的技術稱為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技術,簡稱———。
36、遺傳圖∶又稱連鎖圖,是以具有遺傳多態性的遺傳標記作為"位標"遺傳學距離為"圖標"的基因組圖。
37、物理圖∶是以一段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為"位標",以DNA實際長度(MD或kb)作為圖距的基因組圖。
38、光修復∶生物體內有一種光復活酶,被光激活後能利用光反提共的能量使紫外線照射引起的密澱二聚體分開,恢復原來的兩個核苷酸,稱為光修復。
39、逆轉錄∶是指以RNA為模板,利用宿主細胞中4種dNTP為原料,在引物的3'端以5-3方向合成與RNA 互補的DNA鏈的過程,此過程與中心法則方向相反,
40、SD序列∶AUG密碼子上遊8-13個鹼基處存在一個稱為SD序列的結構,該序列與小亞基中16rRNA3'端的序列互補,當mRNA與小亞基結合時,SD序列與16rRNA3'端互補序列配對結合,起始密碼準確的定位於翻譯起始部位。
41、基因表達∶是指生物基因組中結構基因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經過轉錄、翻譯等一系列過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質,進而發揮其特定的生物學功能和生物學效應的全過程。
42、基因工程∶將基因進行克隆,並利用克隆的基因表達、製備特定的蛋白或多肽產物,或定向改造細胞乃至生物個體的特性所用的方法及相關的。
43、分子克隆∶製備DNA片段,並通過載體將其導入受體細胞,在受體細胞中複製、擴增,以獲得單一DNA 分子的大量拷貝。
44、DNA重組∶不同來源的DNA分子可以通過末端共價連接(磷酸二酯鍵)而形成重新組合的DNA分子。
45、管家基因∶有些在生命全過程都是必需的,且在一個生物個體的幾乎所有細胞中持續表達的基因,
46、誘導表達∶有些基因表達極易愛環境變化影響,在特定環境信號刺激下,有些基因的表達表面為開放或增強,
47、嚴謹反應∶細菌在缺乏胺基酸的環境中,RNA聚合酶活性降低,RNA(rRNA,IRNA)合成減少或停止,這種現象稱為-
48、衰減子∶細菌中的mRNA轉錄和蛋白質翻譯合成是偶聯在一起的。這一特點使細菌的一些操縱子的特殊序列可以在轉錄過程中控制轉錄水平、這些特殊序列稱為——又稱弱化子。位於一些操縱子中第一個結構基因之前,是一段能減弱轉錄作用於的順序。下人一三
組合式基因調控∶每一種反式作用因子結合順式作用元件後雖然可發揮促進或抑制作用,但反式作用因子對基因表達的調控不是由單一因子完成的,而是幾種因子組合,發揮特定的作用,稱為———
50、細胞通訊∶細胞間識別、聯絡和相互作用的過程稱為
51、信號轉導∶針對外源信號所發生的細胞應答反應全過程稱為一
52、調控結合元件∶細胞內的信號轉導分子有許多都是蛋自質,其分子中存在著一些特殊的結構域,它們是信號分子相互識別的部位,信號分子通過這些特殊結構域的識別和相互作用而有序銜接,形成不同的信號傳遞鏈或稱為信號轉導途徑,這些結構域稱為
53、第二信使∶G蛋白活化之後唧可激活其下遊的效應分子、如腺苷酸環化酶和磷脂酶C等。這些效應分子隨後可催化一些分子的產生或濃度和分布的變化。這些小分子能夠繼續向下遊傳遞信息,因而被稱為細胞內小分子信使,亦稱為第二信使。已知的細胞內小分子信使包括cANP、eCMP、書油二酯(DAG)、IP3和Ca"等等。
54、DNA重組土不同來源的DNA分子可以通過末端共價連接(磷酸二酯鍵)而形成重新組合的DNA分子,這一過程稱為一
55、限倒酶∶是一類內切核酸酶,因而又稱為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這類酶能識別雙鏈 DNA內部特異位點並且裂解確酸二酯鍵。
56、同功異源酶∶來源不同的酶,但能識別和切割同一位點,這些酶稱為———
57、同尾酶∶有些限制酶識別序列不同,但是產生相同的粘性末端,這些酶為——
58、Kemows片段;用枯草桿菌蛋白酶可將DNA聚合酶I裂解為大小兩個片段,大片段的分子量為76kD,這個片段也稱為-
59、嗽菌體上是感染細菌的病毒,其基因組是線性雙鏈DNA分子,當其感染宿主細胞並將基因整合到細胞後,基因組 DNA 變成環狀,用於分子克隆中的載體。
60、基因文庫土採用限制酶將基因組DNA切成片段,每一DNA片段都與一個載體分子拼接成重組 DNA,將所有的重組DNA分子都引入宿主細胞並進行擴增,得到分子克隆的混合體,這樣一個混合體稱為——
61、cDNA文庫∶將cDNA的混合體與載體進行連接,使每一個cDNA分子都與一個載體分子拼接成重組DNA。將所有的重組DNA分子都導人宿主細胞並進行擴增,得到分子克隆的混合體,這樣一個混合體稱為一
62、cDNA∶是指體外用逆轉錄酶催化,以 mRNA為模板合成的互補DNA。
63、轉化∶是指將質粒或其它外源DNA導入處於感受態的宿主細胞。並使其獲得新的表型 的過程。
64、轉導∶由噬菌體和細胞病毒介導的遺傳信息轉移過程也稱為轉導。
65、轉染∶真核細胞主動攝取或被導人外源DNA片段而獲得新的表型的過程。
66、顯微注射法∶在製備轉基因動物時,將外源基因通過毛細玻璃管,在顯微鏡下直接注射到受精卵的細胞核內,稱為一
67、基因定點誘變∶是指將基因的某一個或某些位點進行人工替換或刪除的過程。
68、雙脫氧鏈終止法∶是以單鏈或雙鏈DNA為模板,採用DNA引物引導新生DNA的合成,因此又稱為引物合成法,或酶促引物合成法。
69、核酸分子雜交∶是指具有互補序列的兩條核酸單鏈在一定條件下按鹼基配對原則形成雙鏈的過程。
70、探針∶雜交體系中已知的核酸序列稱作探針。
71、DNA變性∶在物理或化學因素作用下,例如加熱、酸鹼或紫外線照射,可以導致兩條DNA鏈之間的氫鍵斷裂,而核酸分子中的所有共價鍵(如磷酸二酯鍵、糖苷鍵等)則不受影響,稱為——常見方法上熱變性、鹼變性、化學試劑變性。
72、DNA復性∶當促使變性的因素解除後,兩條DNA鏈又可通過鹼基互補配對結合形成DNA雙螺旋結構,稱
73、印跡上凝膠中的DNA片段雖然在鹼變性過程中已經變性成單鏈並已斷裂,轉移後,各個DNA片段在膜上的相對位置與在凝膠中的相對位置仍然一樣,因而稱為——
74、Northem印跡雜交∶將待測RNA樣品經電泳分離後轉移到固相支持物上,然後與標記的核酸探針進行固-液相雜交,檢測 RNA(主要是mRNA)的方法。
75、斑點印跡∶將RNA或DNA變性後直接點樣於硝酸纖維索膜或尼龍膜上,用於基因組中特定基因及其表達的定性及定量研究,稱——
76、原位雜交;核酸保持在細胞或組織切片中,經適當方法處理細胞或組織後,將標記的核酸探針與細胞或組織中的核酸進行雜交,稱一
77、液相雜交;待測核酸分子與核酸探針都存在於雜交液中,鹼基互補的單鏈核酸分子在液體中配對形成雜交分子。目前常用的液相雜交的 RNA酶保護分析法(RPA、核酸酶S1保護分析法。
78、停滯效應∶(平臺期)∶隨著目的DNA擴增產物的逐漸積累,酶的催化反應趨於飽和,此時DNA擴增產物的增加減慢,進入相對穩定狀態,即出現—
79、築果PCR∶先用一對外側引物擴增含目的基因的大片段,再用內側引物以大片段為模板擴增獲取目的基因。
80、多重PCR∶是在一次反應中加人多對引物,同時擴增一份DNA樣品中不同序列的PCR 過程。
81、連接酶鏈反應(LCR連接酶擴增反應LAR)是以DNA連接酶將某一DNA鏈的5磷酸與另一相鄰鏈的3 羥基連接為基礎的循環反應。
82、基因打靶∶土是指通過DNA定點同源重組,改變基因組中的某一特定基因,從而在生物活體內研究此基因的功能。若定向敲除某個基因,稱為基因敲除,若定向將一段基因序列替代另一段基因序列,稱為基因敲入。
83、基因敲除∶通過 DNA同源重組,使得ES細胞特定的內源基因被破壞而造成其功能喪失,然後通過 ES細胞介導得到該基因喪失的小鼠模型的過程稱為——;其基本程序∶(1)構建打靶載體;(2)ES細胞的體外培養;(3)重組載體轉染 ES細胞;(4)重組體轉染的ES細胞的鑑定;(5)ES細胞胚胎移植和嵌合體雜交育種。
84、打靶載體∶由部分殘留的待敲除基因的同源片段、位於其內部的neco基因和位於其外側的HSV-k基因共同構成的載體即為———
85、DNA晶片技術∶指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或者直接將大量DNA探針以顯微列印的方式有序地固化於支持物表面,然後與標記的樣品雜交,通過對雜交信號的檢測分析,即可得出樣品的遺傳信息。DNA晶片的類型∶原位合成晶片和DNA 微集陣列。
86、自發突變∶引起DNA一級結構改變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複製時鹼基的偶然性錯配,由此引起的突變稱為自發突變;另一類是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由某些環境因素引起的DNA一級結構改變,由此引起的突變稱為誘發突變。
87、錯義突變∶DNA分子中鹼基對的取代,使得mRNA的某一密碼子發生變化,由它所編碼的胺基酸就變成另一種不同的胺基酸,使得多肽鏈中胺基酸的順序也相應地發生改變,這種突變稱———
88、同義突變∶鹼基取代,在蛋白質水平上沒有引起變化,胺基酸沒有被取代,這是因為突變後的密碼子與原來的密碼子代表同一個胺基酸,這種突變稱為同義突變。
89、移碼突變∶在編碼序列中,單個鹼基數個鹼基的缺失或插入以及片段的缺失或插人等均可使突變位點之後的三聯體密碼閱讀框發生改變,不能編碼原來的正常蛋白質,即所謂——
90、原癌基因∶是一種正常細胞的正常基因,在正常細胞中編碼關建性調控蛋白,在細胞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調控作用,它不具有致癌性,但當其受到物理、化學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失控或發生突變時,可過度表達或持續表達其產物,就變成了癌基因,可以使細胞惡性轉化。
91、病違癌基因∶病毒所攜帶著的致轉化基因。
92、抑癌基因(抗感基因)存在於正常細題內的一大類可抑制細泡生長並具有潛在抑癌作用的基因。其表達產物主要包括跨膜受體、胞質調節因子或結構蛋白、轉錄因子和轉錄調節因子、細胞周期因子、DNA損傷修復
因子以及其它一些功能蛋白。
細胞周期素/周期依賴性激酶∶有些蛋白激高的細胞周期特異性或時相性激活依賴於一類呈細胞周期特異性或時相性表達、累積與分解的蛋白質,後者被稱為細胞周期素,前者———
94、啟動因子∶在癌變的啟動階段使細胞發生癌前期改變的因素。
95、基因診斷∶是以DNA和RNA為診斷材料,通過檢查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達異常,對人體狀態和疾病作出診斷的方法和過程。
96、基因治療∶通過在特定靶細胞中表達該細胞本來不表達的水因,或採用特定方式關閉、抑制異常表達基因,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治療方法。
97、基因置換∶(基因矯正)∶將特定的日的基因導人特定的細胞,通過定位重組,以導入的正常基因置換基因組內原有的缺陷基因。
98、基因添加(基因增補)∶通過導人外源基因使靶細胞表達其本身不表達的基因。
99、基因幹預∶採用特定的方式抑制某個基因的表達,或者通過破壞某個基因而使之不能表達,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