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分子生物學先驅逝世

2021-01-11 科學網

 

Sydney Brenner 圖片來源:Andrew Cutraro

近日,分子生物學先驅Sydney Brenner去世,享年92歲。Brenner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將秀麗隱杆線蟲轉變為人類疾病研究的模型系統,這帶來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為此,他與生物學家John Sulston及Robert Horvitz分享了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Brenner選擇這種蠕蟲,是因為它比其他已被廣泛研究的生物體(如細菌)更複雜,但仍然簡單到可以深入研究。秀麗隱杆線蟲在今天的生物學中仍然被廣泛使用——研究資料庫PubMed數據顯示,過去10年發表了大約15000篇涉及這種蠕蟲的論文。

Brenner還是信使RNA的共同發現者。這些中間分子將細胞的遺傳密碼傳遞給使信使RNA轉化為蛋白質的細胞機制。他與Francis Crick等人一起,發現DNA的遺傳密碼是由一系列被稱為密碼子的核苷酸組成的。密碼子編碼構成特定蛋白質的胺基酸。

1927年,Brenner出生於南非的格米斯頓,但其早年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英國度過,並在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來,他成為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著名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

1964年,Brenner成為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的創始成員之一。該組織已成長為擁有1700多名生物學家的學術機構,並影響著歐洲大陸生命科學研究的方向。

上世紀90年代中期,Brenner跨越大西洋遠赴美國,在加州伯克利市建立了分子科學研究所。2000年,他成為索爾克研究所傑出教授。

在過去的35年裡,他以榮譽公民的身份與新加坡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並幫助新加坡建立了醫學研究系統。4月5日,新加坡科學技術研究機構宣布了他的死訊。(唐一塵)

《中國科學報》 (2019-04-09 第3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分子生物學先驅逝世—新聞—科學網
    Sydney Brenner 圖片來源:Andrew Cutraro 近日,分子生物學先驅
  • 板塊構造理論先驅傑克·奧利弗逝世
    (圖片來源:康奈爾大學)美國地球學家、板塊構造理論先驅傑克
  • 美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家M·霍格蘭逝世
    美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家M·霍格蘭逝世生前發現了tRNA和胺基酸活化機制;享年87歲
  • 93歲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逝世 是中國基因工程和分子遺傳學先驅
    李載平 資料圖澎湃新聞記者從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方面獲悉,著名分子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5月30日15時45分在上海市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3歲。1958年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獨立後設立放射生物學研究室,李載平任放射生物學研究室副室主任和課題組長。1960年研究生畢業後,李載平任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副研究員,從此開創我國DNA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李載平1977年晉升為正研究員,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20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在深圳召開—新聞—科學網
    獲獎者與頒獎嘉賓合影 大會組委會供圖 10月11日至14日,2020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在深圳召開 開幕式上,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長陳曉亞院士希望,大會匯聚學界智慧,共同探討促進植物科學融合發展、更好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把握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浪潮,助力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本次大會以「植物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和陳曉亞為大會主席。
  • 冷凍電鏡技術「接管」結構生物學—新聞—科學網
    冷凍電鏡技術「接管」結構生物學
  • 93歲著名分子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逝世
    李載平 資料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方面獲悉,著名分子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5月30日15時45分在上海市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3歲。
  • 繪製植物科學的分子圖—新聞—科學網
    蛋白質是每個細胞的主要分子。它們是生物催化劑,在細胞內部和細胞之間傳遞信號,形成細胞結構等等。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蛋白質組學和生物分析教授Bernhard Kuster解釋說:「要形成這些蛋白質模式,不僅重要的是組織中存在哪些蛋白質,更重要的是數量。」例如,與光合作用機制有關的蛋白質主要存在於樹葉中,也存在於種子中,但含量要低1000倍。
  • 科學網—著名有機化學家周維善院士逝世
    【科學網 黃辛報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 科學家揭示昆蟲變態發育潛在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教授李勝團隊揭示昆蟲變態發育潛在分子機制,相關研究4月11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天津大學「彩虹色套裝」點亮分子世界—新聞—科學網
    海洋生物水母中天然綠色螢光蛋白(GFP)是一種能夠發射綠色螢光的生物分子,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因對GFP的定向改造研究被授予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其開發的多色系螢光蛋白被廣泛應用於生命體系中不同尺度精細結構的精準動態成像。然而,對於非生物學背景研究者而言,GFP使用技術要求較高、操作相對複雜,價格也較昂貴。因此,科研工作者仍在致力於尋求更為廉價且使用簡便的生物成像螢光分子。
  • 揭示細胞表觀信息穩定遺傳的相關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 種康委員:牧草分子設計育種得提上日程—新聞—科學網
    「先進的分子設計育種科技有可能加速優質高產牧草的選育。」種康告訴《中國科學報》。為此他建議,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設立牧草分子設計育種體系國家科技專項。 種康表示,我國牧草品種選育工作進程緩慢主要體現在育成品種少、優質性狀不突出和傳統方法效率低、質量難保證。
  • 現代分子生物學如何力證人類「非洲起源說」—新聞—科學網
    分子生物學力證人類起源於非洲   人類起源中,人類進化的大致過程並無太多爭議。金力院士介紹了這一過程:「人在分類學上屬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黑猩猩是人類最近的近親,二者在400萬至700萬年間分離開來,人類開始獨立進化。
  • 復旦大學揭示DNAzyme剪切RNA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12月11日上海訊(記者黃辛通訊員李沁園)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日前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我國淡水生態學奠基人、魚類實驗生物學主要開創者劉建康逝世
    我國淡水生態學奠基人、魚類實驗生物學主要開創者劉建康逝世 劉建康院士  《楚天金報》資料圖>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九三學社社員,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魚類學家和淡水生態學家,我國淡水生態學奠基人、魚類實驗生物學主要開創者,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長、名譽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建康先生因病於北京時間2017年11月6日22時整在武漢逝世,享年100歲。
  • 首個基於分子三維相似性的國產藥物設計軟體推出—新聞—科學網
    首個基於分子三維相似性的國產藥物設計軟體推出具有界面友好、易於操作、計算精確度高等優點   科學網7月18日上海訊(記者黃辛通訊員何高奇)今天,記者從華東理工大學獲悉
  • 分子生物學在食品微生物檢測
    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以分子生物學為典型代表的生命科學也逐漸受到社會的關注,其應用領域也逐漸拓展,現代儀器設備、電子信息技術等技術水平的提升,也是分子生物學的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得到明顯的提升。食品微生物檢測是應用分子生物學進行食品安全檢測的重要方式,為保證食品安全檢疫工作的便捷性和準確性提供重要保證。 1 分子生物學及其應用價值   分子生物學是基於分子性質、分子觀測等技術方式來研究各種生命現象的基礎學生,對不同細胞成分物理以及化學性質都會存在差異,進而引發不同的生命現象。
  •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生物學功能獲揭示—論文—科學網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生物學功能獲揭示同時,採用3D基因組學,基因編輯技術在細胞系,不同原代免疫細胞和人源化小鼠體內對疾病易感位點進行編輯,發現定位於基因間的rs2431697所在的增強子通過特別的染色體三維結構在單核細胞內特異性參與調控miR-146a表達,而且不同等位基因差異性影響轉錄因子的結合和染色體開放狀態,精細調控狼瘡致病基因的表達。
  • 著名細胞生物學家薛社普院士逝世 享年100歲—新聞—科學網
    薛社普先生是我國細胞生物與生殖生物學學科創始人之一,中國細胞分化調控研究的開拓者。在細胞生長與分化調控研究領域開創了紅細胞排核機制的研究,對男性節育藥的研究成果被視為權威論文,對生殖生物學和細胞藥理學做出重要貢獻,屬全國獨創。薛社普先生的逝世是我國醫學界、教育界的重大損失,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失去了一位可親可敬的好師長、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