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精彩不斷,歡迎點評推薦~
本帖下面開通了留言功能,歡迎大家留言發表您的觀點。
今天我們來從頭到尾的認識下黃牛毛蘚(Ditrichum pallidum)。名字的由來咱就不多說了,看上圖。
下面看黃牛毛蘚的群落圖,不錯還帶孢蒴呢:
植物體從生,黃綠色或綠色,略具光澤。莖高0.5—1.0釐米,直立, 多單一不分枝,基部具稀疏假根。
葉呈簇狀生,多一向彎曲,基部長卵形,向上漸成細長葉尖,先端具齒突;
中肋基部寬闊、扁平,充滿葉上部,葉基部近邊緣3-5列細胞狹長方形,中肋兩側細胞長方形、薄壁,葉上部細胞狹長方形,近中肋細胞長方形。
雌雄同株。雌苞葉基部鞘狀,略大於莖葉。蒴柄細長,黃色或紅褐色。孢蒴長卵形,略向一側彎曲,不對稱,黃褐色,蒴口收縮。
蒴齒黃褐色或淡黃色,兩裂至基部,線形,略旋扭,表面具細密疣。環帶分化,由2-3列長方形厚壁細胞組成。蒴蓋圓錐形,具短喙。蒴帽兜形。
孢子圓球形,直徑16-20微米, 黃褐色,表面具細密疣。
國內產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貴州、雲 南和西藏,生於山地土坡或土壁上。國外分布於歐洲、北美洲及非洲中部。
作者風採:
師瑞萍(1982-),女,植物學碩士,工程師,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現就職於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自然史研究中心。
對「苔蘚之戀公益交流平臺」作出貢獻:
【1】為《苔蘚之戀》科普作品(2016年第2卷第1期)撰稿「高等植物世界的小矮人」一文
【2】為「苔蘚之戀文獻庫」提供共享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