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給肝癌細胞拍出「超清寫真」 解析度達到了10納米

2020-11-25 硬派網

中國科大給肝癌細胞拍出「超清寫真」 解析度達到了10納米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9-04-24 09:30:0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3日消息:該校科研人員與合作者利用自主研製的「鑽石傳感器」,能給肝癌細胞拍「超清寫真」,且解析度達到了10納米。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19年4月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進展》上。

據介紹,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研製出細胞原位納米磁共振成像實驗平臺,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徐濤院士團隊合作實現以上成果。

現代醫學廣泛使用磁共振技術,但傳統磁共振技術的空間解析度在微米級別以上,無法對人體細胞內部納米級別的分子成像。

據介紹,細胞內的生物分子產生的磁信號非常弱,線圈傳感器探測不了,拍不出「高清照片」,看不到單分子結構。在細胞原位實現生物分子的納米級磁共振成像和結構解析一直是生物學研究的「皇冠」難題。

今年,杜江峰院士領導的團隊自主研製出納米磁共振成像實驗平臺,能搭載著細胞樣品,精準地靠近該平臺的關鍵器件——「鑽石傳感器」。為方便「鑽石傳感器」收集磁信號,細胞樣品在懸臂梁的帶領下,結合原子力顯微鏡的掃描方法,在空間上鑽石傳感器以納米級別的位移「走遍」整個細胞剖面,最終實現對細胞內分子的成像。

這個納米磁共振成像實驗平臺,要「診斷」的「病人」是人的肝癌細胞株(HepG2)。細胞內的鐵蛋白分子中含有鐵離子,其在室溫下具有順磁性,在納米磁共振成像實驗平臺上,它發出的磁信號可以被「鑽石傳感器」探測到。

為了讓鐵離子得到準確地檢查,研究人員通過高壓冷凍替代方法將活細胞瞬間「凍住」,並用樹脂類材料包裹起來,再用切片的方法將表面修剪成納米級平整度,保證鐵離子還存在於原有的系統中。

最終,研究人員觀測到了細胞內部存在於細胞器中的鐵蛋白,而且解析度達到了10納米。(完)(記者 吳蘭)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科學家給肝癌細胞拍「超清寫真」
    原標題:我科學家給肝癌細胞拍「超清寫真」一張肝癌細胞的「超清寫真」,標誌著我國原位蛋白質磁成像解析度挺進10納米時代!4月2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重要創新成果,該校杜江峰院士團隊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徐濤院士團隊合作,利用研製出的細胞原位納米磁共振成像實驗平臺,實現對細胞原位鐵蛋白分子中鐵離子的磁性自旋成像,將原位蛋白質磁成像解析度推進到10納米。該成果發表在4月出版的著名期刊《科學·進展》上。傳統磁共振技術無法對人體細胞內部分子成像。
  • ​【市場星報】中科大為肝癌細胞拍「超清寫真」
    星報訊  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研製出細胞原位納米磁共振成像實驗平臺,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徐濤院士團隊合作,實現了對細胞原位鐵蛋白分子中鐵離子的磁性自旋成像,將原位蛋白質磁成像解析度推進到了10納米以下。
  • 中國科大實現Nano-CT直接觀察細胞內納米粒子的形成
    中國科大實現Nano-CT直接觀察細胞內納米粒子的形成 2020年10月23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梁高林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
  • 中國科大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新浪新聞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3-30   今日/總瀏覽:1/5839
  • 英研製出解析度最高光學顯微鏡 可觀測50納米物體
    曼徹斯特大學研製出50納米級的光學顯微鏡據英國廣播公司(BBC)3月1日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近期研製出了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光學顯微鏡,能夠觀測50納米大小的物體。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納米級物體的光學顯微鏡。***解析度達到納米級他們的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通信•自然》雜誌上。由於光的衍射特性的限制,光學顯微鏡的觀測極限通常約為1微米。研究人員通過為光學顯微鏡添加一種特殊的「透明微米球透鏡」,克服了上述障礙,使這一極限達到50納米,觀測能力提高了20倍。
  • 4K超清解析度究竟是什麼?給你詳細解析
    圖像的大小可以用像素解析度來表示,例如1920*1080的解析度就意味著圖像是由水平方向每行1920個像素以及垂直方向每列1080個像素組成的。出於方便交流的原因,業界也常常以圖像水平方向上的像素值來表示圖片大小,而且為了簡化交流過程,一般情況下會用「K」來描述像素值,其中1K相當於1024個像素,幾K就是指圖像的水平方向每行像素值達到或者接近1024的幾倍。
  • 中國科大等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等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4-0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在該研究中,科研人員通過HBV+肝癌患者隊列進行了肝癌組織的分子病理學研究,發現肝癌細胞的鋅指轉錄因子SALL4(一種肝臟胚胎蛋白)和T細胞共抑制配體PD-L1的表達水平均與miR-200c水平呈明顯的負相關。通過大樣本肝癌病人生存期回顧分析,發現低表達SALL4或PD-L1及高表達miR-200c的患者具有更長的生存期。
  • 專家:不建議拍胎兒寫真
    文章內容表示,為了拍攝胎兒錄像而長時間讓胎兒暴露在超聲波下,可能會對人體組織產生不良的影響,影響細胞內的物質,包括染色體,從而產生致畸的風險。一時間,孕媽咪們覺得「天經地義」的四維彩超突然帶來了疑惑甚至是恐懼。真相到底如何?四維彩超真的會有危害嗎?   答疑:什麼是四維彩超?拍四維有用嗎?
  • 挑戰化學成像極限:中國科大實現單分子拉曼光譜成像
    這項研究結果突破了光學成像手段中衍射極限的瓶頸,將具有化學識別能力的空間成像解析度提高到一個納米以下,對了解微觀世界,特別是微觀催化反應機制、分子納米器件的微觀構造,以及包括DNA測序在內的高分辨生物分子成像,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也為研究單分子非線性光學和光化學過程開闢了新的途徑。該成果於北京時間6月6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
  • 解析度達到50納米!我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 探索微觀世界 離不開高端顯微鏡 高端顯微系統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等相關前沿領域的創新研究,尤其是10-100nm尺度的超分辨顯微光學成像技術,在當今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研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手機攝影知識大揭秘,拍攝高速運動中的物體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儘管很多手機號稱連拍能力可以達到每秒30多張,看起來非常唬人,但其連續對焦能力卻往往跟不上。今天小編的推薦是教大家拍攝高速運動中的物體。手機的連拍大多相當於鎖定對焦點的連拍,也就是說相機第一張拍完後,後面所有的照片都以第一張的焦距為準。而物體是在運動的,所以很多手機連拍的照片大多主體不夠清晰。那麼我們怎樣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呢?1.啟動手機連拍功能。
  • 中國科大發現納米材料的新用途,新型雄性避孕方法有望實現
    中國科大發現納米材料的新用途,新型雄性避孕方法有望實現   生命科學學院和醫學中心孫斐教授課題組與王均教授課題組通力合作,發現通過納米材料的光熱效應,可以對雄性哺乳動物進行高效安全的避孕控制
  • Ange Chem Int Ed: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基於鉑的納米顆粒 有望高效...
    ,但這些製劑通常會損傷健康組織並誘發嚴重的副作用;因此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鑑別出了一種新方法來幫助篩選更具選擇性的癌症療法。當鉑(II)被氧化時其常常會攜帶細胞毒性,而通常其以常規基於鉑的化療形式存在,而非氧化狀態的鉑(0)則對細胞的毒性較小;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找到樂一種新方法將鉑(0)引入到靶向細胞中隨後其就會被轉化成為鉑(II),為了實現該目的,研究人員使用了非氧化的鉑納米顆粒,其首先必須用肽類來穩定;研究者對包含數千種肽類的文庫進行篩選鑑別出了一種特殊肽類,其能使鉑納米顆粒維持穩定狀態數年時間。
  • 中國科大解析人類溶酶體維生素B12外排蛋白ABCD4的電鏡結構
    維生素B12通過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進入細胞,隨後以游離形態儲存於溶酶體中,需要時外排至細胞質而被利用。其症狀表現為肌張力減退、骨髓抑制、巨紅細胞性貧血和心臟病等。然而溶酶體內維生素B12外排的分子機制卻不清楚,制約了對相關疾病的深入了解和治療。
  • 缺氧外泌體對肝癌Huh7細胞增殖、遷移及侵襲的影響
    原發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一種常見的高度惡性腫瘤,其全球發病率逐年增長,在腫瘤相關死亡原因中位居第2位。而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原發性肝癌中佔比接近90%,全世界每年有超過70萬人死於肝細胞癌,僅我國就佔了死亡總數的50%。雖然診療水平不斷提高,但高復發率及轉移率仍嚴重影響患者預後。
  • 「豔照門」女星連詩雅真空上陣拍寫真(組圖)
    最近幫知名日本雜誌《月刊NEO》拍攝寫真的連詩雅,除了狂露招牌42英寸長腿外,又著內衣,更真空裸背拍床照!攻日第一波希望一擊即中。寫真本月底在港發售,曾經被瘋狂粉絲偷拍裙底的連詩雅,竟然不抗拒戀足者。  從未推出個人寫真的連詩雅,早前飛日本為《月刊NEO》拍攝純影集,並由著名旅日香港攝影師Jimmy Ming Shum(沈平林)操刀。
  • 利用納米CT,科學家直接觀察到細胞內納米粒子的形成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梁高林教授課題組運用一種含碘小分子在細胞內自組裝成富碘納米粒子的「智能」策略,並用納米計算機斷層掃描(Nano-CT)直接觀察到細胞內納米粒子的形成,日前,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進展
  • 小米生態鏈新品:2K超清+鋰電池,價格依舊厚道
    有類似門鈴使用經歷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拍不清楚、漏拍、誤拍、報警不完善、功耗嚴重也是目前智能門鈴的弊端所在。叮零智能視頻門鈴E3最大的不同,就是基本解決了以上這些痛點。
  • 拍寫真姿勢撩人 惹「攝狼」獸性大發
    趁著年輕去拍一套最美的個人寫真,相信這是大多數女生的夢想。而對於周小姐來說,那次的遭遇簡直就是一場噩夢,因為自己慘遭色狼攝影師強姦。
  • 生物物理所在鐵蛋白探針精準靶向肝癌研究中獲進展
    (ROS)殺傷腫瘤的基礎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又設計出一種能夠特異靶向肝癌,使其可視化並殺死肝癌細胞的新型鐵蛋白探針,其作用原理如圖所示。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篩選了多種不同種屬來源的鐵蛋白,最後證明激烈火球菌鐵蛋白探針有三個特性:1)識別肝癌:通過基因工程手段在其表面展示肝癌靶向肽SP94,後者特異結合肝癌細胞表面的受體葡萄糖調節蛋白78(GRP78);2)當內腔裝載Co3O4納米酶時,鐵蛋白探針催化過氧化物酶底物,使肝癌細胞可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