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愚伯的自留地
村莊的小路,依然一如既往的迷人。漫步其間,還是泥土和淳樸摻雜的芬芳。可光陰不逮,因著新農村建設,村裡的房子要被拆了,原本完整的村落頓時七零八落。記得兒時的賀固集,周圍都被樹林環繞, 盛夏的蟬鳴,雨後的水窪,夕陽下的泥牆,承載了我整個懵懂而悠長的童年。
路旁的一位大爺說,村裡要全部拆遷了,是啊,回想一下,最近幾年開始吧,村裡周邊的交通越來越好了,村裡的小土路也鋪上了水泥路,看著這些水泥一點點滲入這個村莊肌理,慢慢的,慢慢的,我有了失去它的危機感。
賀堌集,一個在豐縣歡口小鎮「聞名遐邇」的村莊,今年秋後將全部拆遷完,來年的春天,再也看不到了。
80多歲陳正芝老先生桃李滿天下,依然精神矍鑠,祝福老人家平安喜樂,幸福永遠!
其實,老人缺的不是一個住的居所,缺的是一個家。真的很擔心那一排排整齊的的新房子,最終成了一個個水泥盒子。
在老人們的心裡,這個存儲了半輩子記憶,住著老鄰居的房屋,才是名副其實的家。
但,歷史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正像我們當初不認可電腦打字代替手寫一樣。
雖然,今後搬離的地點並不是很遠,但,故土難離。那些曾給我花生米和糖疙瘩吃的老奶奶和老爺爺,那些時刻關注我工作和家庭的大嬸二嫂,這些世世代代的鄰居們,以後再見面,恐怕的另一種心情了吧。
路邊的碾磨不知道,若干個月之後,它的身影將安放在何處?
門口的小貓咪也不知道,在將來的新家裡,它是否還能像現在一樣,肆無忌憚的出入與奔跑。
我明知道拆遷是一種現實,但內心裡卻很希望是一次「空穴來風」,多想在今年的國慶回家時,還能夠看到村莊本真的樣子。
二月蘭開了,美的醉人,只是,明年在這裡,再也無法尋覓到它的影蹤。
賀堌集,本是一個寧靜祥和而知足的村子。
站在一堆堆瓦礫前,我沉默不語。
村人們,對祖祖輩輩生活過的村子,有著深深的眷戀。
昔日喧囂的村莊空蕩落寞。一個被拋棄的「包架子」無奈的斜靠在牆上。
房屋在破落在坍塌,人口在日漸減少,村子像一個慢慢萎縮的蘋果。是喜?是憂?
不管怎樣,城鄉結構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這都是歷史的必然,沒有人能抗衡和擺脫,只是這種巨大的變遷讓人猝不及防。
有多少陳年舊事和老物件,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有多少事多少人,在歲月長河中慢慢流逝,有多少不能忘的忘記從此陌路。
這座房子,孤零零地立在那裡,顯得那樣疲憊、單薄……
這片房子,保存著一家人最溫馨的記憶,她是我生命的搖籃,成長的熱土。可是,不久,我的老屋也將變成一堆瓦礫,若干年後,我將再也找不清楚她準確的位置在哪裡,記憶中的一切也將被埋葬,成為我一生一世的思念。現在,趁她都還在,我我要好好看看我的院落,我的老屋。
這條小路上,留下了我們很多的歡笑和童年的故事……
這方池塘裡,同樣也是我們孩提時代的福地,抓魚捉蝦,流連忘返。
我走遍了村子裡的每個角落,邊走邊用相機拍下一幅幅照片,留下永久的記憶。
我長時間地注視著這個手扶拖拉機,它裝著農人們幾十年難忘的故事。
村間的小路,像田間的阡陌,縱橫交織。
調皮的孩童,並不關心拆遷和新農村那樣的話題,他們的視界裡,只有玩耍。
我在小路上走著,冷冷清清,尋尋覓覓……我用手機拍下了這一切的一切,也許,下次我再來之際,連這些內容也看不到了。
有些東西,它存在的時候,我們並不會太在意。但是當他真正失去的時候,我們就會很傷心與失落。
整個村莊,此刻顯得那樣蒼老憔悴,痛苦無助。這裡的村莊在消失,你的呢?天下之大,會有多少人要經歷「拆遷」這樣的疼痛?
當中國大大小小的村莊,都被模式化的「系農村」佔據後,鄉村的性格已經統一化,地方的個性已經扁平化,故鄉留給新一代人的印記越來越少。
出生於這個村莊的孩子,雖然現在生活在城中,但是對於農村,還是有著深深地情感。
想到我們以後再也看不到曾經的村莊,那些快樂的記憶也會隨著而淡去甚至消失的時候,我覺得我該做些什麼吧。
屈指算來,我們才離家一個多月,但現在看來,一切的變化,卻是出乎意料。
小公雞的生活,每天都是那樣滋潤。
用攝影的方式,來記錄咱們的家鄉,來承載那些記憶與回憶。
以後偶爾看看,也會感到很幸福的。在以後還能憑藉著這些照片,回想那些往事。
這個即將消失的村落,而這個村落的記憶,以後也只能夠在這些影像中找尋。
也許這些影像,對後代人而言,是一種財富。
對年輕人來說,新農村,還是有很大的誘惑力的,但是當他真正失去自己村莊的時候,我們就會很傷心與失落。真是這樣... ...
對於老家的印象,只能在回憶裡了。
今後將有更多的村莊消失,村民住新樓房,但是即將消失的村莊,承接著幾代人的鄉愁和無法改變的事實,留下的鄉愁和對往日生活的記憶,卻在人們心中一時難以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