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最北邊是的三路裡鎮石溝南村。黃土高坡的典型村莊,10月深秋的早上6點半,寂靜異常,只有一戶升起炊煙。
遠看村莊,凋敝落後,村裡有規模的經濟林,但是這幾年因為市場行情,村民收入並不高,大部分都在外打工。
遠看村莊,凋敝落後,窯洞、院落、瓦房、空寂無人。
路上遇到一位大叔,73歲,他說要到地裡挖紅薯,他腿疼。為什麼不換膝蓋,他說花那錢幹啥,不能給娃添負擔。他推著小平車慢慢向地裡走去,能幹多少是多少,他說。
遇到一位8旬老太太坐在門口,黑狗看見我這位陌生的同鄉,叫了起來。
雖然人口不多,留守的都是50歲以上的人,但是口號的標語仍不能少。這個一磚到頂的房子顯示這家主人的勤勞,但是常年沒有人居住。
六百年的槐樹,講述了這裡的先民來自洪洞大槐樹。此古槐已經被百姓視為村莊的標誌,就像守護神一樣。另一塊紀念碑記錄了這個古老村莊在抗戰時期遭受日軍瘋狂屠殺的歷史。
村委會大院,正在張貼脫貧公告。當天村裡要找幾個人為公路邊樹樁抹白灰,但是早來找去,只有兩個人。村委負責人說,整個大隊留守人數不到300人,50歲以下基本沒有。
這是以前村裡小賣部的房子,當年很多零食和日用品都從這裡售出,滿足村民需求。大概7/8年了,早已人去樓空。
這是一所學校的遺址,十幾年都沒有學生,後來辦成日間照料中心,讓村裡老年人吃飯。因為人少,和每月要繳款100元的飯費,很快也沒有人吃飯了。
村裡的戲臺,兩三年能唱一回戲。村民文化活動場地,顯得空空蕩蕩。只有設在門口的村衛生室,因為老年人經常體檢取藥,是人氣最旺的地方。
巷口拐角,破牌的土牆,樹木和莊稼自然地生長。這個黃土高原典型的即將消失的村莊,是整個北方村莊小農經濟發展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