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9日,以「雲可信,創未來」為主題的中國電子云戰略與產品發布會在武漢舉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子」)對外正式發布「中國電子云」品牌、戰略和產品。
該平臺是中國電子自主技術的匠心巨作,同時也是「中國架構」安全為先的最佳實踐,更是中國電子為政府機構、公共服務、央企國企專屬打造的新一代數字經濟基礎設施。
中國電子成立於1989年5月,由原電子工業部所屬企業行政劃撥組建而成,是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和國務院認定的以網信產業為核心主業的中央企業,連續多年躋身《財富》世界五百強。
中國電子產業鏈
中國電子以提供電子信息技術產品與服務為主營業務,核心業務關係國家信息安全和國民經濟發展命脈,截至2019年底,擁有24家二級企業,控股13家上市公司,員工18萬餘人,實現營業收入2241.6億元。
雲行業格局
根據 IDC 8月19日發布的《全球半年度公共雲服務跟蹤報告》顯示:全球公共雲服務市場包括IaaS、PaaS和SaaS,2019年收入總計2334億美元(1.6 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6.0%。
單位:10億美元
2019年公共雲IaaS+PaaS市場規模為849億美元,SaaS市場規模為 1485 億美元。
2020 年 Q1 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為 39.2 億美元;其中 IaaS+PaaS 市場規模是 30.7 億美元,SaaS 市場規模為 8.5 億美元。
中國信通院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1334億元,增速38.61%。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接近4000億元。
據Gartner預計2020年全球公共雲服務市場將增長6.3%至2579億美元,2022年增至3641億元。
單位:百萬美元
中國電子云如何破局?
中國電子著力打造國家網信產業核心力量和組織平臺,堅定推進本質安全、過程安全、產業安全三大戰略,並通過「安全為先」的中國電子云形成了最佳實踐。中國電子云採用了被譽為「中國架構」的「PK」體系(飛騰CPU+麒麟作業系統),並加入「S-Security」立體防護的安全鏈,築牢自主核心網絡安全技術的基礎和底座,為政企客戶數位化轉型升級提供一顆安全有力的心臟。
中國電子云具備安全核心、安全架構、安全服務。在此基礎上,中國電子廣泛聯合合作夥伴,打造從硬體基礎設施安全到雲外邊界安全、網絡傳輸安全、雲內租戶安全、數據存儲安全、業務訪問全鏈路安全等可信閉環體系,為架構安全、服務安全提供了骨骼和肌肉。
中國電子云執行總裁馬勁
這裡先介紹下馬勁背景,加入中國電子云前,馬勁作為阿里雲專有雲Apsara Stack產品締造人,構建了全球首款以公有雲架構打造的專有雲產品,並帶領阿里雲專有雲在多個領域實現快速增長。馬勁目前任中國電子云執行總裁,全面負責中國電子云戰略和運營管理。
馬勁認為,「新基建」正強勢開啟中國經濟新篇章,政企正在進入數位化轉型的深水區,這也是中國電子云在推向市場前就重點考慮的應用方向。首先,是需要為用戶解決公有雲與私有雲的選型問題,其次是雲架構要滿足新基建背景下湧現出的大量新興業態和場景應用,這是中國電子云要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前提條件。
首先,專屬公有雲。中國電子云專為政企客戶量身打造,採用「公有雲服務+專屬公有雲產品」的市場模式和專屬運營模式,基於較為完整的中國電子網絡安全能力和服務體系產業鏈,助力當地政府、產業加速數位化轉型。
其次,開放創新。針對客戶的通用計算和安全計算需求, 中國電子云以PKS為核心特色,硬體上支持X86架構、異構計算的架構,軟體上與合作夥伴廣泛適配並擁抱開源。
最後,集技術大成,打造新型數字經濟基礎設施。中國電子云集中國電子自主技術之大成,兼容了移動生態與國際主流架構比肩的計算機基礎軟硬體「PK」體系,從物理伺服器到作業系統、再到雲計算基礎服務、中間件、資料庫、大數據、安全應用,進而打造出國內最完整的全棧立體化「雲數」全場景服務能力。
中國電子云應時代之發展、為政企數位化轉型而生。中國電子云希望充分利用「PKS」體系上雲後形成產品和解決方案,與客戶、夥伴攜手打造「共享、共建、共用、共贏」的合作關係,掀起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新高潮。為此,中國電子云在本次大會上,推出了「砥礪同行」合伙人計劃,並舉辦了生態夥伴授牌儀式。伴隨著「朋友圈」不斷擴大,中國電子云將繼續做好政企用戶在數字經濟時代業務拓建與產業布局的重要合作夥伴,讓數字基礎設施成為「先行官」,不斷提升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水平,助推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