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存活愛滋感染者和病人78萬累計死亡9.8萬人

2020-12-06 搜狐網

  據新華社電 (記者呂諾、胡浩)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和衛生部聯合專家組評估,截至2011年底,估計我國存活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萬。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萬。也就是說,目前還有大約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

  自1985年我國發現首例愛滋病病人以來,我國愛滋病感染人數逐年上升。記者29日從中國疾控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獲悉,我國累計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萬,其中死亡8.8萬。

  根據聯合專家組評估,截至2011年底,估計我國存活愛滋病病人15.4萬;當年新感染4.8萬,死亡2.8萬。

  我國正在擴大愛滋病監測檢測覆蓋面,加強對感染者配偶、一級密切接觸者及高危人群的檢測,加強醫療機構檢測。2011年1至10月,已檢測大約674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超出16.5%,檢測發現感染者和病人6.1萬人。與此同時,對愛滋病的治療和幹預也取得明顯進展。

  據了解,我國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數約佔全球的五十分之一,仍屬於低流行國家。經過多方面努力,已經實現了「十一五」規劃將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數控制在150萬以內的目標。

  但是,我國局部地區和特定人群愛滋病發病率較高,經性途徑傳播成為主要傳播途徑,特別是男性同性性傳播上升速度明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陸續進入發病期,晚期病人死亡增加,愛滋病流行對中國部分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影響逐漸顯現。

相關焦點

  • 重慶現有愛滋病感染者和患者5.4萬例,中老年群體愛滋防控工作形勢...
    市衛生健康委公布數據表示,今年1-10月,全市新報告愛滋病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6525例,比去年同期減少9.8%;全市報告現存活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5.4萬例,報告死亡1.6萬例。市民們參加遊戲了解防艾知識市疾控中心性病愛滋病防治所所長吳國輝介紹,今年新發現感染者中,經性傳播比例佔95%以上,其中異性性接觸傳播佔82.4%,同性性接觸傳播佔14.4%。
  • 廣西現有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超9.7萬例!95%以上因它感染……
    廣西現有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超9.7萬例!萬、95%以上、基本杜絕和97%以上 9.7萬 近年來 每年新發現報告愛滋病病例在1萬例左右 截至2020年10月31日 全區現存活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超過
  • 愛滋病列重慶傳染病死亡率第一 現有愛滋病感染者和患者5.4萬例
    在今年12月1日 「世界愛滋病日」上,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重慶市新報告愛滋病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6525例,比去年同期減少9.8%;全市報告現存活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5.4萬例,報告死亡1.6萬例。 據了解,青年人是愛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我國青年學生中愛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長趨勢,主要傳播方式為男性同性性行為,其次為異性性行為。
  • 我省累計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7891例
    河北日報訊(記者張淑會)11月30日,記者從省衛生健康委獲悉,截至10月底,全省累計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7891例,其中存活15178例,死亡2713例。今年以來,全省共檢測各類人群581萬人次。全省愛滋病疫情處於低流行態勢。
  • 我國報告現存愛滋病感染者104.5萬例:處於低流行水平
    截至今年10月,我國報告的現存愛滋病感染者104.5萬例,性傳播比例超95%,其中異性傳播超七成。「十三五」 期間,我國愛滋病經輸血感染病例接近零報告,母嬰傳播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和治癒藥物。
  • 今年前10個月,江蘇新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423例_新華報業網
    疫情概況   2020年1-10月,全省共檢測各類人員1097萬餘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5.48%;新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423例,比去年同期下降8.94%,其中愛滋病病毒感染者2718例,愛滋病病人705例。
  • 廣州社區防艾十年,越來越多愛滋感染者由社區發現
    社區防艾醫生的工作分為檢測諮詢和隨訪管理兩大部分。前者是開設諮詢門診,為居民提供防艾諮詢和免費檢測;後者主要是管理督促轄區內的感染者接受長期治療並定期檢測。「一開始我自己都對愛滋病有偏見。」一工作就接手愛滋防控,林海良並不樂意,擔心天天接觸到病人會被傳染。在一次諮詢中,一個60多歲的同性戀大叔突然伸手摸他的手,他被嚇了一大跳。
  • 山東17地市累計感染愛滋病患者4641例 位列全國20位
    山東省愛滋疫情報告:共報告感染者和病人4641例 位列全國20位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早安山東》      齊魯網12月1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早安山東》報導,今天12月1日,也是第26個世界愛滋病日。
  • 愛滋母親生的孩子也會患愛滋?央視帶你了解真相
    明天是世界愛滋病日,中國疾控中心今天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愛滋病感染者65.4萬人。疫情分析顯示,我國的愛滋病疫情總體呈現低流行態勢,但局部地區和重點人群疫情嚴重的特點。今年1至9月,新診斷發現愛滋病感染者9萬6千多人,檢測結果全人群報告感染率為萬分之五,有5個省份萬分之十,23個省份低於萬分之五。
  • CART涉足愛滋治療,有望實現持續緩解或功能性治癒!
    HIV病毒以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的攻擊破壞能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進而感染各種疾病,最終導向患者死於嚴重感染和癌症,死亡率高。研究認為,愛滋病起源於非洲,後由移民帶入美國。
  • HIV抗體篩查可網絡預約 1-10月西安累計173.3萬人次進行篩查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記者從西安市疾控中心了解到,2018年1-10月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累計進行HIV抗體篩查173.3萬人次。從11月上旬開始,西安已推出網絡預約檢測服務。
  • 老年群體感染愛滋病人數9年翻5倍 什麼是愛滋?愛滋病是怎麼傳播的?
    老年群體感染愛滋病人數9年翻5倍 什麼是愛滋?愛滋病是怎麼傳播的?時間:2020-12-02 13: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年群體感染愛滋病人數9年翻5倍 什麼是愛滋?愛滋病是怎麼傳播的?
  • 重慶新報告愛滋病病例較去年同比減少9.8%
    來自市衛生健康委的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全市新報告愛滋病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6525例,比去年同期減少9.8%;新報告死亡1872例。截至2020年10月,全市報告現存活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5.4萬例,報告死亡1.6萬例。
  • 去年我國愛滋病死亡人數為18780人,佔傳染病死亡總人數80%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愛滋病報告發病人數64170人,死亡人數為18780人,這佔到去年因傳染病死亡總人數的80%。而且,去年愛滋病死亡病例數較2017年上升了23%,國家衛健委對此解釋,主要是由於部分感染者轉變為愛滋病病人進而引起其他基礎性疾病導致死亡以及部分新發現的感染者和病人發現晚、未進行治療已死亡。
  • 愛滋病進入我國,這是第35個年頭了
    4年後,愛滋病第一次在我國出現。1985年6月4日下午4點40分,因持續高燒和呼吸困難,一名34歲的男子到北京協和醫院就醫,經檢測愛滋病病毒抗體呈陽性。這是在中國發現的第一例愛滋病病毒攜帶者,他是一名美籍阿根廷人。至今,愛滋病傳入我國已經35年了,現在情形如何呢?
  • 全方位打造愛滋科普強陣地,萬孚健康再度為艾發聲:知艾檢艾不恐艾
    為普及防艾知識,多種科普方式齊頭並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數據顯示,全球估計存活3800萬愛滋病毒感染者,平均每天就有4500 人被感染,當年死於愛滋病的人數高達69萬;而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我國愛滋存活病例預估129萬,相當於每一萬人中就有9.3人感染,HIV病毒在全世界傳播,愛滋病早已成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 領證第二天得知丈夫患愛滋8年,女子毅然離婚,肚裡已有愛的結晶
    2020年6月29日,江某向妻子坦白了一個殘酷的事實,他已身患愛滋病8年了。江某向妻子保證自己的病情已經脫離了傳染期,李女士和肚中的孩子染病的機率極小,但李女士卻仍然難以接受。儘管兩人的感情之前一向十分融洽,她最終還是決定終止妊娠,並將丈夫告上法庭,要求撤銷婚姻關係。
  • 每年死亡約63.1萬人! 我國肺癌發病、死亡人數最高
    原標題:每年死亡約63.1萬人! 我國肺癌發病、死亡人數最高   本周是第25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我國每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392.9萬例,肺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已連續10年位居惡性腫瘤之首;而口腔癌雖不為大眾熟知,但危害不可忽視。
  • 唾液測愛滋!廣州多家藥房免費送測試紙,可能就在你家樓下
    近日,廣州市民登錄支付寶進入醫療健康頻道,將會看到防艾知識頁面,點擊領取公益大禮包後可到海王星辰大藥房指定門店,免費領取唾液檢測愛滋試紙。近日,廣州市民登錄支付寶進入醫療健康頻道,將會看到防艾知識頁面,點擊領取公益大禮包後可到海王星辰大藥房指定門店,免費領取唾液檢測愛滋試紙。  據統計,截止至2017年第二季度,全國報告現存活愛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718 270例,報告死亡221 628例。
  • 美國護理學家:運動能讓愛滋患者生活得更好
    其中,韋貝爾在項目中負責開發愛滋病毒自我管理幹預措施,並確定那些因素會導致老年愛滋感染者發生其他慢性疾病。她說:「今年的重點是恢復能力,當大部分人在慶祝愛滋感染者能存活更久時,我們更多的是要弄清如何讓這些不斷增長的愛滋感染者能夠健康地生活和變老。我們不僅著眼於最大壽命,還著眼於最大健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