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少年紀較長的國民來說,我國幾十年來的變化他們應該是感受最深的。無論是物價水平、工資水平還是房價,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能在幾十年前,沒有人能想到現在一個月的工資就能有大幾千上萬塊,更不可能有人想到現在的房價已經達到了近萬元每平方了。
在幾十年前,「萬元戶」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小縣城的有錢人了,畢竟在那個人均工資才幾百元的時代,一萬元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但是,一萬元放到現在可能就不太夠看了。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的居民存款總額為82.14萬億,而如果按照我國14億人口來算的話,差不多人均擁有存款的金額為5.8萬元。
這樣看下來,幾十年前的萬元存款,可能放到現在連平均水平都算不上。其實,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物價水平的不斷提高,「萬元戶」的時代早已過去了,甚至現在連「百萬元」都不能算是富豪了。
但是,相信大家還是十分的好奇,25年前的「萬元戶」放到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水平呢?銀行員工給出了答案。
我們以1995年人們的收入情況為例。據了解,我國在1995年的人均年收入大約在3000~3500元之間,每個月差不多就是250~300元之間。雖然這樣的收入水平在現在看來十分低,但是按照當時的物價水平來看,已經算不錯了。
比如前段時間讓不少人直呼「吃不起」的豬肉,在當年只需要2~3塊錢一斤,而截至發稿日豬肉價格大約在21.98元/斤,我們按照20元/斤來算的話,1995年1萬元大約可以買3300~5000斤豬肉,而現在則只能購買500斤左右。
因此,如果以豬肉的價格為參照來看的話,1995年的一萬元放到現在大約在10萬元左右。當然,這樣的對比不能僅以豬肉為標準。那麼,讓我們再從工資的角度來看。
前面我們說到,1995年的人均工資大約在250~300元之間,而現在的工資卻是要高上不少。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等這些非私營單位的平均月收入大約在7541元左右,而城鎮私營單位的月均工資大約在4467元左右。
因此,我們按照平均值來算的話,我國現在的居民月均收入大約在6000元左右。因此按照收入來算的話,1995年的1萬元放到現在可能就相當於20萬元左右。
最後,我們再以不少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房子來算。據了解,1995年,我國一線城市的房屋均價大約在200~500元左右,而位置稍微靠近市中心的則在600~800元之間,也就是說,當時市中心的一套一百平的房子,價格大約在6萬元到8萬元之間。
而現在,除開北上廣深這類「超一線城市」的高房價不算,不少一線城市的房價也大都在10000~20000元/平,也就是說,一套100平的房子價格應該在100~200萬元之間。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要衡量幾十年前的1萬元,還是要從多個角度來看。對此,一位銀行的員工就表示:衡量貨幣的價值變化,要從物價漲幅、市場經濟循環價值等一系列因素來綜合考量,不能單純的只看一個標準的變化。而這樣來算的話,1995年的1萬元可能就相當於現在的17~25萬了。
而上面我們從物價、工資、房價三方面進行分析之後。可以大致得出,1995年的1萬元,放到現在大致相當於20萬元左右。雖然相較於以前的1萬來說,20萬元放到現在算不上什麼「大款」,但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也是十分不錯了。
對於這樣的變化,大家怎麼看呢?你們認為1995年的1萬元放到現在價值多少呢?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