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承載著很多人的回憶,雖然當時大家過得都比較清貧,但幸福感卻是滿滿的,生活壓力並沒有像現在這麼大,負債的人屈指可數。而現在大家的收入水平隨著經濟的發展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生活壓力卻越來越大,負債人群越來越多,為什麼收入水平越高,負債的人會越多呢?
80年代國內物資匱乏,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得到東西,因為當時購買東西都需要票根,再加上當時並不需要買房,看病也花不了什麼錢,所以每個月的工資用來負責家裡的生活所需湊湊有餘。而現在國內物資豐富,只要有錢什麼東西都能買得到,再加上房子也要自己買,看病也越來越貴,所以即使現在的收入比80年代來得高,但是根本就不夠花,特別是買房,如果不負債能買得起的人沒有幾個,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負債的人會那麼多的原因。
1983年已經是改革開放的第5個年頭,國內經濟發展已經初見成效,大家的收入也幾乎是年年都在遞增,1983年大家的工資普遍能達到50元左右,當時的100元相當於2個月左右的工資,而現在的100元,可能還不夠出去飯館吃一頓,購買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那麼1983年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
1983年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那要看從哪一方面去對比,從不同的方面對比得出的結果也完全不同,比如1983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564元,而2019年全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了30733元,整整上漲了56倍左右,從這來看的話,當時的100元就相當於現在5600元。
當然更多的人喜歡從物價上來進行對比,比如1983年的豬肉價格在1元左右1斤,但是當時想要買肉並沒有那麼簡單,需要肉票,而如今一斤豬肉普遍都在25元起,37年的時間裡只漲了25倍左右,如果從這一方面來對比的話,那麼當時的100元就相當於現在的2500元左右。當然有的物價並沒有漲,反而還下降了,比如一些家電用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價格反而越來越便宜了。
當然比較官方的算法,一般都是從近些年的通貨膨脹率來計算,近37年的平均通脹率在8%左右,如果按照這個來計算的話,那麼1983年的100元就相當於現在的100*(1+8%)^37=1724元。
從上面的計算結果也能看出來,工資的上漲幅度相比物價的上漲幅度會更大一些,理應手裡的錢會越來越多,越活越輕鬆,但是相反大家的生活壓力卻是越來越大,其實除了因為高房價之外,主要也是我們的消費欲望越來越大,80年代大家都只要求一次三餐吃飽穿暖就可以,但是現在除了要求吃飽穿暖之外,還要求吃得高,穿得好,過得更高,對於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
綜上所述,不管1983年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就是你想回到80年代生活已經是不可能了,雖然現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但是我們的生活水平卻越來越好,國家也越來越開放,如果讓小編選擇,小編還是喜歡生活在當前。換成是你,你會比較喜歡生活在什麼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