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幾篇關於彈塗魚的文章,片尾最後風趣的YOUTUBE小哥吸引了小編的注意,於是小編一衝動就把這位小哥所有的視頻看了個遍。
看到小哥為大家介紹犰狳時,小編大腦徹底混亂了,怎麼和我記憶中的犰狳不一樣呢?!查閱資料後才發覺,原來自己一直將犰狳蜥誤認為是犰狳。是的,犰狳「Priodontes maximus」與犰狳蜥「Cordylus cataphractus」,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動物。
犰狳蜥的分布位置/來源:IUCN
既然人家已經專業的介紹了犰狳,那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犰狳同名異姓的朋友——犰狳蜥「Cordylus cataphractus」。
大多數蜥蜴會用各種方法動用自己的各個器官以保證生命安全,例如角蜥會在遇到危險時用眼睛噴出「鮮血」,又比如石龍子在遇到危險時會使用「自割」即斷尾的方式來保證自身安全(同樣以「自割」方式自保的還有守宮),而雙冠蜥則會使用「水上輕功」逃之夭夭。
正在表演碰到天敵後眼睛飆血的角蜥/來源:Bing
但犰狳蜥和那些傳統的蜥蜴不一樣,它的逃命方式反而更像與它同名異姓的犰狳「Priodontes maximus」。
在角落裡鬼鬼祟祟的犰狳/來源:Bing
它們逃跑時有一個如出一轍的動作——就是將尾巴含在嘴裡,把自己蜷縮成一個溜溜球隨時準備開溜。
犰狳蜥的膽子非常小,一旦有人靠近,它就會咬住尾巴團成球,隨時準備開溜。慫慫的溜溜球,還挺可愛。
對比圖/來源:Facebook
犰狳蜥是南非西海岸沙漠地區特有的生物,體色大多為淺棕色或者深棕色,下腹部呈土黃色。它的體長大約在7cm-9cm中間,不過實際上它最大能長到10.5cm左右。
犰狳蜥通常生活在巖石上和山坡上,如果遭遇危險,它們會先挑選周圍最近的巖石縫隙躲藏,發覺躲不掉後,它們就會變成球狀。
咬住自己尾巴的犰狳蜥/來源:Bing
上文我們說了,犰狳蜥和犰狳的差別最大的大概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物種,但它們一些繁衍生息的方法卻出奇的相似,除了都可以變身成溜溜球外,繁殖方式也較為相似。
犰狳是唯一有殼的哺乳動物,完完全全的胎生。而犰狳蜥似乎是get到了同為「犰狳」的點,選擇了非卵生也非胎生的一種繁殖方式——卵胎生。
傲視群雄的犰狳蜥/來源:Bing
也就是說小犰狳蜥在媽媽的肚子裡是以一顆蛋的形式存在的,不過在出生時,將會以幼體的形式直接問世。
但也因為種種原因,它的繁殖率非常低,一般情況下,犰狳蜥一胎只能生一隻小犰狳蜥,一年也只能生1-2次。這讓它成功冠上了「南非當地一級保護動物」的稱號。
變成圈圈的犰狳蜥/來源:YOUTUBE
犰狳蜥屬於日行性的爬行動物,它們會用一生中60%的時間曬太陽。算是一種非常懂得享受生活的爬蟲了。
雖然單次繁殖數量低,不過野外的犰狳蜥壽命通常能有25年,所以看到幾世同堂的場景也不足為奇。
小編在閱讀完犰狳蜥的資料後,覺得這個物種特別可愛,不幸的是它身處cites附錄中,按照我國的法律,怕是這輩子養不了了。
犰狳蜥也被稱為「最像龍的蜥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