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300公裡,唯一能夠在大氣層內外攔截彈道飛彈的陸基反導系統

2021-01-18 裝備天下123

美軍打造了非常先進的一體化防禦系統,不管是在低空防禦還是末段高空防禦,美軍都有相對應的反導系統。其中,在大氣層外,美軍對應的反導系統為薩德防禦系統,它的全稱是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這是美國飛彈防禦局和美軍陸軍隸屬下的陸基戰區反導系統,一般簡稱為薩德反導系統。

薩德反導系統的承包商為美國非常著名的三大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雷神公司。一套薩德反導系統,一般情況下由指揮車,火控雷達,以及6部8連裝發射裝置和48枚攔截彈組成。薩德反導系統的射程達到300公裡,防衛半徑超過200公裡,是一款面防禦系統,用於保護較大的戰略性地區和目標。

薩德反導系統攔截的高度為40公裡到180公裡之間的區域,這個區域正好是3500公裡以上的遠程飛彈和洲際彈道飛彈的飛行末段,以及3500公裡以下的中程和近程飛彈的飛行中斷。所以,薩德反導系統是當今世界上唯一能夠在大氣層內外攔截彈道飛彈的陸基反導系統。

美軍此前的防空系統,比如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等,都是採用高能炸藥破片全向飛散的殺傷方式,一般只能實現任務破壞。並不能實現飛彈破壞,即使來襲飛彈偏離原定軌道,如果目標彈頭內的爆炸物和生化戰劑仍然會散落到地面造成損傷。但是薩德反導系統則不同,它的攔截彈的破壞機理是碰撞殺傷機制,以高速撞擊來引爆目標彈頭,瞬間產生的熱能能夠使生化武器失效。

薩德反導發射車的全重達到40噸,能夠快速通過C130運輸機,或者更大的運輸機空運到指定戰區。並且它可以通過公路機動,不斷變換陣地,躲避敵方打擊。該型發射車從裝彈到完成,最終發射準備時間不超過30分鐘。如果準備完成的話,攔截彈接到命令後幾秒鐘就能發射。

薩德飛彈攔截系統從設計之初,就把兼容性作為一個重點突破口來進行。在實驗中解決了與海軍的連結互通問題,可以與美軍已經成熟的地基中段攔截愛國者飛彈以及海軍宙斯盾系統構成多種形式的多層反導體系,能夠做到情報資源共享以及協同作戰。

薩德反導系統所使用的X波段雷達,是當今世界上功能最強,功率最大的陸基移動雷達,探測距離達到500公裡以上。該型雷達對於彈體尚未分離的上升段中遠程和洲際飛彈的探測距離,達到了2000公裡以上。一旦部署之後,可以對2000公裡的區域形成嚴重的影響,這也是薩德系統在全世界不受歡迎的最大原因。

相關焦點

  • 美飛彈攔截成功率97%?俄新武器無視中段攔截,東風17仍有差距
    ▲美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在2019年,美國又再次進行了洲際飛彈攔截試驗,接連兩次的成功讓美國軍方信心暴漲,對此川建國同志曾經不無吹噓地說:美國陸基反導系統在應對有限規模的彈道飛彈襲擊時,攔截成功率可以達到97%!兩次成功就吹成這樣,幾個菜醉成這樣?
  • 媒體稱印度成功測試國產反導系統,南亞反導角力日趨激烈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此前公開的信息稱,印度正在打造的反導系統由負責大氣層外防禦的PAD攔截彈(後面改為更先進的PDV攔截彈)和負責大氣層內防禦AAD攔截彈組成。這種雙層反導體系和美國、俄羅斯模式相同,目的是曾經攔截次數,提高攔截的效果。PAD攔截彈由印度「大地」近程彈道飛彈發展而來,射高80千米左右。
  • 美軍成功攔截洲際彈道飛彈,無人能威脅美國本土?
    ,是世界上最具威懾的武器之一,憑藉普遍在6000千米以上的超遠射程,這種攜帶一枚乃至多枚核彈頭的飛彈,能夠對其他大洲的目標發動毀滅性打擊。     美國陸軍的LGM-30"民兵III"洲際彈道飛彈,其為美國陸基唯一核打擊手段  洲際彈道飛彈為何強?
  • 美戰艦攔截彈可準確成功攔截大氣層外的洲際飛彈
    東風41已成為最讓對手忌憚的彈道飛彈希爾認為,這個了不起的成就也標誌著宙斯盾飛彈防禦體系的標準3-2A項目取得了預期效果,可以對阿拉斯加的陸基攔截彈以及遠東的薩德系統進行有效協助。2018年12月的一次打靶測試中,夏威夷基地的陸基宙斯盾雖然以標準3-2A攔截彈藉助AN/SPY2雷達命中一枚從C17試驗機上發射的彈道飛彈模擬彈,但這次演習並未能真正模擬陸基彈道飛彈的效果,而且並未消除美軍內部對海基反導系統效率的質疑。所以,希爾認為這次演習的成功直接證明美國海軍神盾艦可以有效成為中基防禦系統的一員,進而為美國本土的飛彈防禦提供新的屏障。
  • 狐狸尾巴還是露出 萬顆衛星忙反導 實錘馬斯剋星鏈計劃軍用嗎?
    目前美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全面最完善的地飛彈防禦系統,具備了很強的防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六大系統:一是用於攔截洲際飛彈的「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主要對來襲飛彈實施高層中段攔截,重點是保護美國本土免遭戰略彈道飛彈的襲擊。
  • 薩德系統是什麼意思?薩德飛彈防禦系統對中國的影響威脅
    薩德系統是什麼意思?薩德飛彈防禦系統對中國的影響威脅  「薩德」全名為「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是陸基高空遠程反導系統,攔截高度超出大氣層,達到了150千米。隨著試驗次數的不斷增多和技術的成熟,不僅是美國,日本等國家和臺灣地區也「瞄」上了「薩德」。
  • 宙斯盾首次成功攔截洲際飛彈,給東風快遞敲響警鐘
    飛彈是現代化戰場上當之無愧的「禦敵神器」,根據搭載彈道的不同,飛彈分為常規彈道飛彈、核飛彈等等幾種,其中核飛彈的威懾力最大,依靠攜帶核彈頭,該飛彈能夠對目標進行精準的打擊,殺傷力無疑在各大武器中排名前列。在核飛彈中,其中洲際飛彈的射程最遠,是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各軍事強國的重點研製對象。
  • 東風41射程達到14000公裡,為何不擔心被攔截?防空系統表示束手無策
    要知道作為彈道飛彈的後起之秀,東風-41可謂是一舉超越了「民兵-3」和白楊M。在這一領域蘇聯可謂走在全球國家的最前端,率先研製出全球第一款彈道飛彈,擁有8000公裡的射程,在1957年進行試射。公裡。主要的發射方式以陸基為主,並且多年來美國軍方不斷對其更新和升級,在1998年對火箭推進器進行升級,在2005年和2009年再次進行升級改造。那麼作為美國多年對手的俄羅斯也不甘落後,於1997年推出白楊M彈道飛彈,這款飛彈採用三級火箭發動機,最高速度達到13馬赫,最大射程為11000公裡左右。
  • 美艦首次成功攔截洲際彈道飛彈,那麼能攔截東風-41嗎?答案揭曉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報導,近日美國海軍首次從軍艦上發射了攔截彈並且還成功攔截了一枚洲際彈道飛彈。據報導稱美國軍方從位於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的測試基地發射了一枚彈道飛彈,隨後停留在夏威夷東北部海域的「約翰芬」號飛彈驅逐艦,使用了「標準—3」反導系統發射攔截彈,將這枚彈道飛彈攔截並且進行了摧毀。標準3反導系統是美國設計的一種將用於艦載的一種飛彈系統,按照美軍的計劃它將是宙斯盾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
  • 以色列「箭」-3反導系統攔截測試取得成功 擊中大氣層外目標
    (新華社耶路撒冷12月10日電)以色列國防部10日說,以色列和美國當天上午進行的「箭-3」式彈道飛彈攔截系統測試取得成功。這是「箭-3」式反導系統攔截測試首次取得成功。以國防部當天發表的聲明說,這次測試堪稱「完美」,是以色列飛彈防禦系統「裡程碑」式的成就。
  • 美軍摧毀一枚來襲洲際彈道飛彈靶彈 破壞世界飛彈攻防平衡
    這是美國海軍首次採用艦載戰略反導飛彈攔截洲際彈道飛彈試驗,引起外界關注。模擬對抗試驗此次試驗代號FTM-44,在總體上被視為「敵方」與「己方」高逼真作戰系統對抗。「敵方」是模擬來襲洲際彈道飛彈的靶彈,「己方」是美軍海上戰略反導作戰系統。
  • 彈道飛彈發射後,為什麼經常會產生形狀奇特的發光雲現象?
    這種曾經在坊間難以解釋的異常天象,隨著軍事透明化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明白了發光雲其實就是彈道飛彈試射反導攔截試驗所產生的尾跡。那麼,為什麼彈道飛彈試射和反導攔截試驗會產生形狀奇異的發光雲?圖註:陸基機動彈道飛彈要明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彈道飛彈。
  • 伊朗新型彈道飛彈亮相!首次採用筒式發射,精準擊毀模擬薩德雷達
    ,能夠有效的提高飛彈發射的可靠性。 而從飛彈出頭筒後的彈體來看,它的尺寸並不大,而且頭部和尾部都有彈翼,可見這應該還是一款大氣層內飛行的近程彈道飛彈,所以還可以使用彈翼進行氣動修正飛行。而從整體特徵來看,這款飛彈可能仍然是法塔赫110系列近程彈道飛彈的發展,只是改用了更利於長期存儲使用的發射筒。
  • 中國擁有世界頂尖反導系統,也無法攔截
    不僅是我國無法攔截,目前就連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等國家的防空系統都不能說百分之百的攔截住東風-17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或者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其實不然,也有的飛彈是防空系統攔截不了的,也就是矛比盾堅。俗話說得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要速度夠快,反導系統也得靠邊站,就比如我國的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以及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速度非常的快,並且還具備很強的機動能力,因此我國的防空飛彈無法攔截到東風-17、東風-41。
  • 美國將重點打造分層反導系統 研製全新地面攔截彈
    2021財年預算需求中,包括了美國飛彈防禦局(MDA)提出的92億美元的需求,其將重心放在開發和部署分層的國土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上。其主要項目是發展全新的地面攔截彈,增強「宙斯盾」反導系統和「薩德」反導系統的性能,使其能夠攔截洲際彈道飛彈。《防務新聞》報導稱,MDA正在為「下一代攔截器」(NGI)提供資金,而不是繼續執行已取消的「重新設計殺傷器」(RKV)項目,後者原本計劃用更先進的殺傷器來升級現有陸基中段飛彈防禦系統的地基攔截彈(GBI)。
  • 俄羅斯研發出「高超音速」反導武器,速度在10馬赫以上
    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除了大力發展用來威脅對方本土的洲際彈道飛彈之外,對於反導系統的研製,同樣下了很大功夫。蘇聯最早投入使用的反導系統是A-35"小羚羊",這款系統於1957年開始研製,包括8個地面戰略預警雷達以及一個戰鬥管理雷達,攔截彈使用的是5V61。
  • 美軍研發500公裡火箭彈:整合進M270火箭系統,性能與彈道飛彈類似
    1987年12月8日,時任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與美國總統裡根,在華盛頓籤署美蘇關於取消中程和短程飛彈的協議,簡稱《中導條約》,雙方將不在試驗、生產和部署射程500至5500公裡的彈道飛彈和陸基巡航飛彈,但對海基和空射的巡航飛彈和遠程彈道飛彈並未做出限制。
  • 美戰艦首次攔截洲際飛彈「打臉」此前言論,俄媒:增大了兩國核戰爭...
    【環球時報記者 章節】美國曾經宣稱「標準-3」不能用於攔截洲際彈道飛彈,以此淡化在歐洲部署岸基「宙斯盾」對俄羅斯構成的威脅。然而,最近美國進行的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反導試驗,卻打了自己的臉。美國國會研究處在最近一份報告中說,美國海軍幾乎所有的巡洋艦和驅逐艦都裝備有「宙斯盾」反導系統的各種改進型,該系統最初設計用於攔截短程、中程和遠程彈道飛彈,但自身雷達系統收集的數據可以用來幫助其他系統跟蹤和摧毀洲際彈道飛彈。大約三年前,美國國會授權軍方在今年年底之前評估使用「標準-3」攔截洲際彈道飛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