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浙江·闖進我們鏡頭的朋友
記者 包秀芳
7條酷似「娃娃魚」的水生動物被人當街叫賣,瑞安一對餘氏父女花了3000元將它買下準備放生。
昨天,經溫州「綠眼睛」動物保護組織人員鑑定,這7條水生動物俗名為「水壁虎」,學名叫「中國瘰(音同『裸』)螈」,是我國瀕危珍稀動物。如今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花了3000元買下7條「娃娃魚」放生
兩個多月前,溫州的餘老先生,無意間在逛街時,聽到有人在吆喝賣「娃娃魚」。
他靠近探個究竟。一個紅色塑料臉盆裡,7條長相怪異的小魚在慢慢移動。餘先生說,魚兒呈褐色,其長度約十釐米,看上去極像微型鱷魚。
餘先生當時就覺得這幾條「娃娃魚」長相可愛,被人買去煮了吃甚是可憐,便在一番討價還價後,以3000元的重金將7條魚兒買下準備去放生。
餘先生的女兒告訴記者,由於不知道去哪放生,所以這些魚兒就一直在自家的池塘裡養著,也不知道怎麼飼養它們,米飯、雞蛋它們都不吃,還好,它們的耐飢能力很強,都沒事。
叫賣的「娃娃魚」是「中國瘰螈」
前幾天,餘女士打聽到溫州有個「綠眼睛」動物保護組織,便立即打電話過去求助。前天,「綠眼睛」動物保護組織人員立即趕到現場,經過鑑定發現,這7條魚兒並不是什麼「娃娃魚」,而是「中國瘰螈」,系我國的瀕危珍稀動物。
「綠眼睛」工作人員表示,中國瘰螈,為蠑螈科兩棲動物,體長約12釐米-13釐米,雌螈比雄螈略大,皮膚很粗糙,背部與體側布滿疣粒,背部中央有暗紅色的縱稜,腹部有橘紅或黃色斑塊。它們喜歡棲息於平緩的山區溪流中,對水質要求較高,常隱蔽在水底的石塊間與腐枝爛葉下,以水蚯蚓、葉甲蟲、蝸牛、螺螄等為食。
它們在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南方地區均有分布,但近年來由於水質汙染、生態環境破壞、人為捕捉等原因,分布區域趨於縮減,數量下降。
「綠眼睛」動物保護組織表示,目前,這條「中國瘰螈」情況還不錯,擇日就找一處山溪將它們放生。
世界唯一的「模式標本」產於寧波
據《浙江動物志》記載,「中國瘰螈」這一物種的模式標本產地在寧波。也就是說,「中國瘰螈」最早是在寧波被發現、命名和描述的。「模式標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術語。通俗地說,世界上首次被發現,並經過描述、鑑定、公開發表後的新物種,所製成的標本才可以是「模式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