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本很著名、很通行的漢語詞典, 給「澳」的一種解釋是:「指澳洲(現稱大洋洲)。」這種解釋是不正確的,其所附例句「澳毛(澳洲出產的羊毛)」同樣不妥。所謂「澳洲」,是人們對澳大利亞的一種不求甚解、籠統且含糊的俗稱,不是科學用語,更不是地理科學中的正式地名。在地理科學中,只把澳大利亞稱為「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從來不稱之為「澳大利亞洲」。既然如此,所謂的「澳洲」,也就失掉作為簡稱的「託身」之所。既然沒有澳大利亞洲,哪來的澳洲呢?
在現代地理科學中,「洲」的定義是非常簡單和明確的,即大陸及其附近島嶼的總稱。世界諸大洲的數量與名稱是公認的,即為五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與美洲)或七大洲(把美洲一分為二,稱北美洲、南美洲,再加上南極洲)。「洲」和「大陸」是劃分世界陸地面積的兩種不同單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既互有密切聯繫,又有所區別,不能輕易混為一談。
澳大利亞是一個「大陸」(地球表面最小的大陸),它是地球更大的陸面單元——大洋洲的一部分,儘管是大洋洲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也畢竟只是「一部分」。故而,澳大利亞不能混稱為「洲」。從科學意義上說,這個分野不能逾越,否則必然造成概念上的混淆與應用上的紊亂。上文特別提到,世界陸面按「洲」劃分,或為五大洲,或為七大洲,概無「澳洲」其名。把澳大利亞「上升」為「洲」,使它置身於其他大洲之間,豈不成了六大洲或八大洲?有這麼一個「澳洲」,大洋洲何以為存?設若硬列,等於在大洋洲之上蓋了一個小閣樓,不倫不類。
值得注意的是,大洋洲是世界上唯一的洲名和大陸名「脫節」的洲,澳大利亞大陸是世界上唯一不以之作為洲名的大陸。二者的關係就是如此特殊:前者以後者為其最主要組成部分,有了它,才得以稱「洲」;後者以前者為「託身」 之所,有了它,澳大利亞這塊大陸才有了「戶口」——入了大洋洲這個洲級「戶頭」。澳大利亞大陸是大洋洲成員中的「老大」,但不能另行自稱或他稱為「洲」。
因此,另一本規模更大的漢語辭書上所說的「澳洲,澳大利亞大陸的通稱」同樣難以成立,因為這也混淆了地理科學中「洲」和「大陸」的區別。在大洋洲這個地理單元中,「大洋洲」和「澳大利亞大陸」兩個概念是可以並存的,「大洋洲」和「澳洲」這兩個概念卻不能並存。因而,「澳大利亞大陸」和「澳洲」是相通(相等)不了的。如果實在要造個詞與之相通(相等),須另謀出路,比如改稱為「澳陸」。這不是筆者的「創新」,而是援例,不是有人說「歐陸」如何如何嗎?「澳大利亞大陸」完全可以照此簡化為「澳陸」,這與經不起推敲的「澳洲」同樣簡潔,卻「科學」多了。這個新詞開始使用的時候可能會比較生疏,但天長日久,就會習而慣之,會脫口而出,朗朗上口,何樂而不為?
⊙本文選自《地圖》雜誌,內容有所刪減,版權歸《地圖》雜誌所有
合作or投稿郵箱:dituzazhi@sinomaps.com
新浪微博:@地圖雜誌
電話:010—83543926
更多地圖文化創意產品:上淘寶,店鋪搜索「輿圖天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