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不更新啦, 本次更新的是上周四在深圳相思林公園的夜觀物種速記。
十一月我就開始上班了,我中午不午休,有一天突然覺得可以利用午休時間在公司附近走走,散散步消化下順帶看看能不能偶遇日行蛇類(雖然不相信自己運氣,但如果不出去的話就根本沒機會對吧)。
上周三中午,逛蕩逛蕩就走到相思林公園,當時覺得這邊環境挺好的呀,也很少人,想著或許晚上記錄到一些好東西,於是就約小夥伴們在隔天周四來這邊夜觀。
白天隨手拍的一些相思林公園環境照
在走到相思林公園前,會經過銀湖水庫,這兒是放生重災區,白天見到無數的泥鰍、巴西龜、清道夫魚......當天我還看到有人拿棍子吊著兩隻烏龜站在金湖山莊門口,我中午回去拿相機,來回隔了一個半小時,回去時候發現他還在那兒等人「上鉤」......
晚上夜觀時候,就在水庫邊找到了一隻黑斑側褶蛙,這種菜市場常見的食用蛙類雖然是中國本土原生的蛙類,也是真正的「青蛙」,但對於深圳還是外來的物種。
黑斑側褶蛙 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Hallowell, 1860)
放生物種已經出現,入侵物種也不會缺席。在深圳,半蛞蝓就沒多少種,馬氏盾勇螺區分於其它半蛞蝓的主要特徵就是它身上的那個淡黃色的殼片。據說它也是廣東住血線蟲的寄主,感興趣的夥伴可以查一查這種線蟲。
馬氏盾勇螺 Parmarion martensi Simroth, 1893
貓蛛挺厲害的,捕食到了比自己還長兩倍的燈蛾幼蟲,看來有毒真是可以為所欲為了。
捕食燈蛾幼蟲的貓蛛
赤脛偽稻蝗是深圳最為常見的蝗蟲,後足脛節呈珊瑚紅色是為它的主要辨識特徵,不過當晚碰到的這隻並沒有那麼紅。
赤脛偽稻蝗 Pseudoxya diminuta (Walker, 1871)
淡黑錐頭蛛晝伏夜出,不受到驚嚇時展開八肢的模樣看著就很能滿足強迫症的需求,挺對稱的說。
淡黑錐頭蛛 Poltys stygius Thorell, 1898
弄蝶科小時候都是大胖墩子,白傘弄蝶也不例外。這一隻躲在枯葉裡的崽子估計是準備化蛹了,我開始以為是蜘蛛的巢就拆開了,沒想到是一隻花花綠綠、鮮美多汁的肉蟲。另,白傘弄蝶寄主植物是鵝掌柴,大夥想的話可以去找一找喲。
白傘弄蝶 Burara gomata (Moore, 1865)
第一次記錄到波紋長紡蛛的低齡幼體,下面這一隻應該是剛出窩的2L或者3L的個體,說起來我好久沒見過長紡蛛的卵囊了,那玩意長得也挺有趣的。
波紋長紡蛛 Hersilia striata Wang & Yin, 1985
下面這種盲蛛也是深圳的夜觀常見蟲子,香港那邊稱之為「二刺浪遊長踦」,「長踦」本意就是長長的腿,名副其實,「浪遊」或許是在說它行走姿勢的瀟灑。但這個「二刺」我是真摸不著頭腦了,怎麼看我都只找到一根刺。大陸這邊的叫法是「盾刺盲蛛」,源於它們盾板上有刺,這是盾刺盲蛛屬的主要辨識特徵。此種種名「plendens」意即光鮮、靚麗、華麗等之意,參考國內其它含此種名的物種名,我就稱之為「華美盾刺盲蛛」了。
華美盾刺盲蛛 Gagrella splendens With, 1903
今晚鹹魚童鞋獨自發現一條除了「大綠蟲」之外的小蛇蛇,我宣布他觀蛇小學畢業了,現在步入初中!(誤)
發現「水泥蛇」的時候其實它還是在灌叢裡的,只是我想水泥蛇還是放在水泥地上拍吧哈哈。其實也經常會在水泥地上找到這種蛇,它們是來找蝸牛、蛞蝓吃的,所以放在水泥地上拍其實也不違和。水泥蛇無毒乖巧,每次見到都會rua一遍,對,就像擼貓那樣
橫紋鈍頭蛇 Pareas margaritophorus (Jan, 1866)
她太可愛了!必須rua之!
香港扁䗛的世界裡沒有男孩子,是名副其實的「女兒國」,她們通過孤雌生殖的方式產下後代,就是媽媽生女兒、女兒長大變成媽媽繼續生女兒......與許多竹節蟲一樣,她們有著不易被發現的優秀擬態,也會裝死,這是她們躲避許多天敵的兩大訣竅。
香港扁䗛 Planispectrum hongkongense Zompro, 2004
香港扁䗛確實有著很好的隱身能力,你發現隱藏在其中的她了嗎
這種馬陸原本叫「高桑厚甲馬陸」,原本是厚甲馬陸屬Trigoniulus-Marshallbolus亞屬,現在屬亞屬提升為屬了。我前幾天跟專注於馬陸的醬油君聊起這個種,他說這個屬挺尷尬的,根據生殖肢差異從厚甲馬陸屬裡分出去,目前為止也就高桑這一個種。
屬名Marshallbolus裡,「bolus」是山蛩常見的詞尾,別的類群也有用這個詞尾,查了一圈並沒什麼實際的意思;「Marshall」是人名,一般來說這樣的屬名會被叫成「馬氏山蛩」;種名「takakuwai 」,一般翻譯就是「高桑」或者「高氏」;綜上所述,本種可以稱之為「高氏馬氏山蛩」......emmmm,或許「高桑馬氏山蛩」聽起來更順口些。
高桑馬氏山蛩 Marshallbolus takakuwai (Verhoeff, 1938)
我一直誤以為深圳能捲成球的馬陸只有「香港澤馬陸」,直到最近發現了這種木球馬陸。澤馬陸和木球馬陸分屬圓馬陸目和球馬陸目,這兩類都屬於蟠形總目Oniscomorpha,與其它馬陸不同的地方就是都會捲成球球。
不過球馬陸目的體節是12節,比圓馬陸目少一節,國內常常把兩者混為一談,而球馬陸又體型較小不易發現,所以大部分見到的「球馬陸」其實是屬於圓馬陸目的種類。
根據iNturelist上的熱心大佬提供的信息,此種為雙色木球馬陸,生活於較為乾燥的落葉層中。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Review of the millipede genus Hyleoglomeris Verhoeff, 1910 in China, with descriptions of new species (Diplopoda, Glomerida, Glomeridae)'' by Golovatch et al., 2012.
雙色木球馬陸 Hyleoglomeris bicolor (Wood, 1865)
草同緣蝽 Homoeocerus graminis (Fabricius, 1803)
郝氏蠊 Hebardina sp.
一隻正在求偶的雄性觸形大疣蛛,前腳剛踏入洞口,還沒牽上雌蛛的小手手,就被雌蛛怒氣衝衝地趕了出去。
觸形大疣蛛 Macrothele palpator Pocock, 1901
觸形大疣蛛雌性,比上面雄性豐滿許多
開始以為是泥蜂的巢,有一隻小可愛在裡面,後來這隻小可愛被我們打擾到受不了了,就出來了查看情況,才發現原來是只蛛蜂,她身上blingbling的金毛看著是真是精緻呀。
蛛蜂科 Pompilidae
前面提到的華美盾刺盲蛛是深圳最常見的盲蛛,屬於盲蛛目開氣門亞目Eupnoi。而下面這種長相奇特的盲蛛則屬於盲蛛目強肢亞目Laniatores,如其名,相對而言它的觸肢強壯不少。柱丘盲蛛不算常見,但其實也有尋找的竅門,多留意乾燥的落葉層就有機會。
柱丘盲蛛 Plistobunus columnarius Lian, Zhang et Zhang, 2011
如其名,巢穴蚜蠅小時候會在螞蟻巢穴裡蹭吃蹭喝,是「蟻客」,至於它們是怎樣混進去螞蟻窩,現在沒時間慢慢查,總之就是很有趣。
巢穴蚜蠅 Microdorn sp.
藻蛛屬喜歡吃螞蟻,這點一直都有觀察到,只是它們到底怎麼捕抓到螞蟻的,至今仍是個迷......我現階段還處於摸底想搞清楚深圳到底多少種蜘蛛的階段,蜘蛛行為方面等過幾年摸完底了,我再一個個種類慢慢研究吧。
中華藻蛛 Phycosoma sinica (Zhu, 1992)
上周四在深圳相思林公園的物種速記就這些啦,感謝各位夥伴抽空看到這裡,大夥們的關注和轉發是我持續更新的動力,文中如有錯誤還望不吝斧正!那麼下次再見
文末感謝為文中物種辨識答疑解惑的醬油君、害蟲大、昆明昆蟲王~鵬、agapakisnikos、sabutaro等各位良師益友的幫助~
最後感謝各位夥伴的相隨,下次再約刷山~
智人 Homo sapiens Linnaeus, 1758
【參考資料】:
[1]饒戈,葉朝霞,胡嘉麟,等.香港昆蟲圖典[M].香港昆蟲學會:香港,2014:405.
[2]陳錫昌,楊駿,劉廣.野外觀蝶:廣州蝴蝶生態圖鑑[M].廣東科技出版社:廣州,2017:222.
[3]何維俊.香港的竹節蟲[M].香港昆蟲學會:香港,2013:145-153.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感謝支持
微博@深圳攝蛛Frogstail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