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源性機化性肺炎(COP)是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IP)中的一種,佔IIP的4%~12%,病理上以肺泡和肺泡管中肉芽組織栓形成為特徵,肉芽組織栓可以延伸到細支氣管。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22例,評估類固醇治療前後COP患者影像學表現。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放射學特徵
機化性肺炎(OP)主要的HRCT表現包括:實變、磨玻璃影(GGO)、小葉周圍不透明影、反暈徵、結節或腫塊、支氣管壁增厚、支氣管擴張、縱隔淋巴結腫大和胸腔積液。COP 的放射學特徵可分為典型和不典型(圖1)。典型表現包括多個氣腔影或周圍實變伴空氣支氣管徵。根據文獻報導,非典型表現包括:孤立或多髮結節或腫塊(由結節組成)、浸潤影(浸潤性COP)、環礁徵、支氣管中心病變、線性和帶狀陰影、碎石路徵和進行性纖維化。
圖1 隱源性機化性肺炎主要的影像學表現
典型表現
COP的典型表現為多灶性實變,常呈雙側或不對稱分布(圖2)。斑片狀,以下葉周圍或支氣管周圍為主。實變可遷移,自發消失並出現在不同部位。實變可能與GGO相關,這些病變可能出現空氣支氣管徵。約75%的患者發病時出現這種典型表現。
圖2 典型表現:多灶性和非對稱實變(箭頭),分布於周圍。
多灶性實變也應考慮其他疾病,可能與原位腺癌、微浸潤腺癌和浸潤性肺腺癌、原發性肺淋巴瘤、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多灶性肺炎、肺泡出血、多發性肺梗死、肺泡性結節病或ANCA相關血管炎有關。如果實變表現波動,鑑別診斷可減少至4種病因:OP、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肺泡出血和血管炎。
非典型表現
1. 結節
在15-50%患者中觀察到結節表現。結節可以是實性、部分實性或磨玻璃樣,無特定分布(散發或分布支氣管血管周圍)(圖3);結節邊界可能呈毛刺狀,早期可能懷疑為惡性病變。有時結節可與結核或膿毒性栓塞相似。結節有兩種表現:邊界清楚的「腺泡」型(直徑8 mm)或邊界不清的小結節 (
圖3 結節。COP患者外周實性結節(白色圓圈)
2. 環礁徵
環礁徵(或反暈徵)長期被認為是OP的特異徵象,但實際上,其他疾病也與該放射學特徵有關:血管炎、非典型結節病、副球孢子菌病、肺孢子蟲、結核病、類脂性肺炎和射頻治療的併發症。目前認為環礁徵是COP的非典型徵象,它與磨玻璃影周圍存在環形/新月形實變有關(圖4)。
圖 4 環礁徵或反暈徵:磨玻璃影,a:右肺上葉和b:右肺下葉清晰可見周圍環形或新月形實變(白色箭頭)。
3. 碎石路徵
碎石路徵是COP不常見的表現,表現為與肺實質間隔增厚與磨玻璃影重疊。感染、特發性間質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和結節病等也會表現此徵象。
4. 進行性纖維化
約在15%的OP病例中,可出現胸膜下基底網狀結構和結構扭曲,表現類似於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NSIP);網狀結構與實變共存或較晚出現(圖5)。這種表現似乎與較差的結局相關,因偶爾可能引起蜂窩樣改變,必須與普通型間質性肺炎(UIP)相鑑別。病理學上,OP和UIP常見肺泡上皮損傷。在OP中,肺泡上皮壞死後成纖維細胞從間質遷移至氣道,而UIP患者,成纖維細胞灶僅限於間質,腔內纖維化不如OP廣泛。
圖5 纖維化表現:雙側胸膜下網狀結構(箭頭)和結構扭曲,右肺(a)和左肺(b)外周清晰可見。
5. 小葉周圍型
小葉周圍型表現為彎曲或弧形的實變帶,邊界模糊,小葉間隔增厚——類似羅馬拱門(圖6)。小葉周圍型常伴其他表現,尤其是實變。空氣支氣管徵有助於將這種表現與肺不張和纖維條索相鑑別。但原發性結核、淋巴瘤樣肉芽腫病、癌性淋巴管炎、真菌感染、結節病、肺梗死和間質性水腫等為診斷必須排除的疾病。
圖6 小葉周圍型:弧形帶狀實變(白色箭頭),邊界模糊,小葉間隔增厚呈網狀。
6. 線狀和帶狀影
該表現特徵為厚放射狀實變帶,包含空氣支氣管徵(應考慮與肺不張鑑別診斷)或平行於胸膜的胸膜下曲線帶(圖7)。這些影像學表現需要考慮OP。線狀異常需要考慮的其他疾病包括肺水腫、癌性淋巴管炎、肺不張和石棉肺。
圖7 線狀和帶狀影:COP患者胸膜下曲線帶,與胸膜平行(箭頭)。
皮質類固醇治療前後HRCT改變
1. 實變
回顧性分析的22例患者中,18例患者首次CT掃描出現實變,14例患者實變完全消退(圖8),但是,其中3例患者在不同的肺部區域出現新的實變(遷移浸潤)(圖9)。另4例實變患者,2例患者實變部分消退,2例患者在隨訪中實變無差異。
圖8 a:右肺下葉胸膜下實變。b:類固醇治療11個月後,HRCT 顯示實變消失。
圖9 實變遷移。a:右下葉胸膜下實變(白箭頭)。b:類固醇治療13個月後,原來位置實變消失,但是出現在左肺下葉(箭頭)。
2. 磨玻璃影
共有15例患者出現磨玻璃影,9例患者磨玻璃完全消退,6例未完全消退,2例患者以前實變的地方出現新的磨玻璃影。(圖10)
圖10 a:左側實變伴空氣支氣管徵(箭頭)。b:類固醇治療後HRCT顯示,原來實變區域出現新的磨玻璃影(箭頭)。
3. 結節
5例結節病例,其中3例治療後完全消退(圖11),另2例患者結節數量和大小均顯著減少。其中1例患者在首次CT檢查時未見結節或腫塊,但在治療後出現新的結節性病變(圖12)。
圖11 a:右下葉周圍實性結節(箭頭)。b:口服皮質類固醇治療後的HRCT顯示結節消失。
圖12 a:治療前HRCT。b:隨訪HRCT顯示左下葉出現新髮結節(箭頭)
4. 環礁徵(反暈徵)
4例患者出現環礁徵,隨訪中僅1例患者觀察到為消退。(圖13)
圖13 COP患者表現環礁徵(白色箭頭),儘管進行了類固醇治療,但仍可見。
5. 小葉周圍型
1例患者表現小葉周圍型,並伴有其他影像學表現(實變和磨玻璃影),隨訪CT仍顯示小葉周圍不透明,其餘表現消失(圖14)。另外2例小葉周圍型患者,HRCT隨訪時仍可觀察此種影像學表現,且無任何改變。
圖14 小葉周圍型。左:軸向面。右:矢狀面。儘管類固醇治療,依然表現小葉周圍型:出現弧形帶,邊界模糊,小葉間隔增厚(箭頭)
6. 線性和帶狀不透明影
3例患者觀察到線狀和帶狀不透明影,2例完全消退,1例部分緩解(圖15),1例患者在初次CT檢測中未見帶狀影,但後來出現新的帶狀影。
圖15 儘管使用類固醇治療13個月,但帶狀影(箭頭)仍然存在。
7. 病情進展與臨床結局
儘管進行了治療,但22例患者中,仍有2例患者仍出現了纖維化表現(圖16)。這兩例患者早期觀察到多發的實變和磨玻璃影,隨訪期間,HRCT顯示部分緩解(磨玻璃影消失和實變部分消退);但是,後來出現了纖維化改變,如基底網狀影,支氣管擴張和纖維條索。
圖16 纖維化發展。a:初期HRCT。b:類固醇治療11個月後的HRCT顯示出現纖維化胸膜下基底網狀結構和結構扭曲(箭頭)。
乾咳和呼吸困難是COP患者最常見症狀。據文獻報導,COP在發病時具有典型的影像學特徵,HRCT可識別出實變和磨玻璃影。隨訪期間,可觀察到部分消退和變化,在一小部分病例中可能出現纖維化異常。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 Evolution of Morphological Patterns Assessed by HRCT- Diagnostics 2020, 10(5), 262; https://doi.org/10.3390/diagnostics1005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