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科技評論》2020"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超級星座衛星

2020-11-03 MarketMonitor

本文章由湖南貝哲斯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研究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

"超級星座衛星的意義在於能讓高速網際網路,也可以讓地球的衛星軌道變成一個充滿垃圾的雷區。"

SpaceX"星鏈"計劃

面對全球一半的人口未接入網際網路這個缺口,知名"狂人"埃隆·馬斯克向全世界宣布,用1.2萬顆低軌衛星滿足這部分人群的連網需求,並為地球提供全天候、高速、低成本的高速網際網路。這一項目被命名為"星鏈"計劃,亦稱為Starkline,即一個最終計劃超過一萬顆通信衛星的衛星星座,通過KA和KU波段為地面提供網際網路服務預計在2019年至2024年間落實。一旦成功,將為SpaceX帶來每年至少300億美元的收益。

2018年3月,SpaceX獵鷹九號火箭發出"星鏈"計劃的試驗星,本次任務搭載了2顆小衛星,為"星鏈"計劃拉開了帷幕。

今年6月13日,SpaceX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第九批"星鏈"衛星,本次共搭載58顆小衛星,"星鏈"衛星在近地軌道上的總數超過了500顆。

一箭搭載60個衛星的進度將超過SpaceX部署衛星進程的預期。這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只是其中一個夢魘,更為刺激的是,2019年10月,SpaceX的"星鏈"計劃將衛星發射總數量從1.2萬顆更新到了令人咋舌的4.2萬顆,按照計劃日程,2020年底前共有800顆衛星為北美地區提供網際網路骨幹網服務。

4.2萬顆是個什麼概念呢?目前,人類發射的仍然在軌的衛星數量僅為2000顆左右,若4.2萬顆衛星飛天成功,分布在離地表500多公裡的近地軌道,使得太空的衛星密度提高20倍,衛星間的平均距離在240公裡左右,將近地外太空分割成北京城大小的區域,實現全球範圍內的無死角精準定位。

精準定位將利好馬斯克的電動汽車業務,低軌衛星網絡將為自動駕駛的特斯拉提供高精定位服務,實現導航增強功能,滿足自動駕駛對於複雜路況的及時反饋需求。

最難開發的市場也是潛力最大的市場

全球96%的人口生活在擁有移動蜂窩網絡覆蓋的地區,其中有 90%的人使用3G及以上的網際網路。但是全球有半數人口未接入網際網路,原因之一在於現有網絡資費昂貴,貧困地區人口難以負擔。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年底,全球39億人接入了網際網路,接網率為51.2%。在所有國際電聯區域中,非洲報告的增長率最為強勁,其中使用網際網路的人口比例從2005年的2.1%增加到2018年的24.4%,儘管增長速度肉眼可見,但網際網路在非洲的覆蓋集中,大部分非洲人口依然沒有接入網際網路,可謂前路漫漫。

航空、航海等領域有望成為最早的一批用戶

萬物聯網的時代,網絡服務成為反映企業綜合服務能力的指標之一,尤其對於民航企業。未來低軌網際網路星座有望成為航空公司提供Wi-Fi服務的另一選擇。2018年,全球航空公司運送旅客44億人次,部分航空公司藉助高軌通信衛星提供機載Wi-Fi,表現出速度慢和流量限制等問題,而多數航班在提供機載Wi-Fi上有心無力。低軌網際網路星座建成後,預計將和高軌通信衛星產生競爭,低軌網際網路星座有望憑藉更優異的網絡表現爭奪市場。

2019年初全球總共有95402條航運船,航運船上的海員上網主要通過海事衛星,而上網普及率較低。2019年全球郵輪乘客人數達到3000萬,比上一年增加近200萬,郵輪乘客對網絡需求較為旺盛。航運船與郵輪對網際網路接入需求較為強烈。

政府、國防訂單將是星座運營的重要基石,軌道資源的爭奪成為各國焦點

低軌網際網路星座可提供全球性不間斷連續通信服務,可作為政府應急以及國防通信的重要補充手段,政府、國防訂單將是星座運營的重要基石。

傳統衛星體積大,覆蓋面廣,但距地表遠、高延遲、連接不穩定。低軌衛星距地表近,覆蓋範圍有限,但由多個衛星連接而成的星座可以兼顧到低延時和廣覆蓋的要求。近地軌道資源基本是"誰先佔誰所有",目前國際衛星通信界和聯合國也奉行這一原則。對於近地軌道優質頻段的爭奪成為大國間的戰略性布局,各國都顯得劍弩拔張。

國內低軌網際網路星座建設迫在眉睫,重點關註上遊製造業

衛星發射的後發劣勢十分明顯,當前,以SpaceX和OneWeb公司為代表的低軌網際網路衛星星座企業已經進入了衛星大批量部署階段,其衛星星座規模龐大,將佔據寶貴的空間軌道頻率資源。我國亟需加快低軌網際網路衛星星座的建設,推動衛星產業鏈的發展。

國內的國營企業和民營資本在低軌網際網路星座建設上表現積極。2017年,中國推出了自己的"星鏈"計劃——虹雲工程,該工程由中國航天科工執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推出鴻雁星座計劃,在2022年建成由60顆衛星組成的通信網絡;二期計劃到2025年部署320顆衛星,構建"海、陸、空、天"一體的衛星通信與空間網際網路接入系統,實現全球任意地點的網際網路接入;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中,九天微星的物聯網星座則包含72顆衛星。

低軌網際網路星座產業鏈上遊為衛星及地面系統製造、運載火箭製造、用戶站製造,衛星運營為中遊,電信運營等衛星應用為下遊。

低軌網際網路星座首先要建設的是衛星,因此衛星製造產業鏈和運載火箭產業鏈將率先受益;地面系統與衛星同步建設或緊隨其後,包括信關站、測控站等。衛星星座和地面站建設完成系統可以提供服務後,用戶站製造將開始放量。最後是衛星運營商的客戶規模逐漸擴大。

然而,在建成全球網絡無死角覆蓋的同時又衍生出許多問題。數量龐大的衛星在有限的空間資源上運動,一旦發生一起碰撞事故,就會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形成無數空間碎片。這種災難所帶來的危害是及時性的也是延時性的,使得當前人類無法再使用衛星服務,更會阻礙未來人們對太空的探索。2019年9月,Starlink的一顆衛星與歐洲航天局的一顆氣象衛星擦邊而過,為此人們都捏了一把冷汗,這使得我們意識到還完全沒有做好準備,維持如此大量的衛星在軌運行,一套完善的衛星管理系統是衛星發射和運行的重要保障,顯然,我們還未曾擁有這樣的系統。另外,一些來自學界的研究者對這項計劃非常不滿,原因在於大量衛星會對天文學的研究造成幹擾。

外界對"星鏈"計劃的異議,是為各學科的共同繁榮發展發聲、也是人們心系未來發展的表現。但我們無法否認,"未來十年內,這些巨形衛星網際網路星座的命運將決定地球軌道空間的未來。"

聯繫郵箱:

info@globalmarketmonitor.com

轉載請關注公眾號 Market Monitor

相關焦點

  • MIT公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量子優越性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22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 MIT公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抗衰老藥物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13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 MIT公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氣候變化歸因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26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 MIT公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人工智慧發現分子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19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 MIT公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微型人工智慧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23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 MIT公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個性化藥物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14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 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有哪些?
    那麼,2020年,科學領域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 自2001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評選出當年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這份在全球科技領域舉足輕重的榜單曾精準預測了腦機接口、量子密碼、靈巧機器人、智慧傳感城市、深度學習等諸多熱門技術的崛起。
  • 2020全球十大顛覆性技術,中國科技企業無一家參與研究
    如果問你:21世界什麼最重要,恐怕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是技術,畢竟技術就相當於實力,是絕對地位和影響力的關鍵因素。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作為目前全球歷史最悠久,且最具有影響力的商業類型雜誌,每年都會評選出當年「十大顛覆性技術」(或被稱為十大突破性技術)。今天我們就來看看2020年的十大突破性技術。
  • 報導 |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0年「十大突破性技術」解讀
    自2001年起,該雜誌每年都會評選出當年的「十大突破性技術」,這份在全球科技領域舉足輕重的榜單曾精準預測了腦機接口、量子密碼、靈巧機器人、智慧傳感城市、深度學習等諸多熱門技術的崛起。本年度MIT Technology Review「十大突破性技術」分別為:防黑客網際網路、個性化藥物、數字貨幣、抗衰老藥物、人工智慧發現分子、超級星座衛星、量子優越性、微型人工智慧、差分隱私和氣候變化歸因。
  • 2020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TR10)
    》MIT Technology Review2020年度的「十大突破性技術」(TR10)榜單與此同時,數字貨幣技術可以用來分裂全球的金融體系。超級星座衛星 這些系統可以讓高速網際網路覆蓋全球,也可以讓地球的衛星軌道變成一個充滿垃圾的雷區。
  • 2020年MIT十大突破性技術中的醫療科技進展
    2020年年初,《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出2020年十大突破性技術。這一份名單在科技界舉足輕重,在過去,它曾精準預測了腦機接口、智能手錶、癌症基因療法、深度學習等諸多熱門技術的崛起。
  • 《MIT科技評論》2020"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之抗衰老藥物
    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權威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中,抗衰老藥物被列入其中,意義源於在癌症、心臟病和失智症等許多不同疾病中,可以通過延緩衰老來治療。抗衰老藥物能夠被評選表明抗衰老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廣泛性關注,同時人類在面對抗衰老問題的態度上較以往更有底氣,這種底氣則源於科學技術的進步!
  • 科技期刊評出今年十大突破性技術:量子霸權、數字貨幣等入選
    科技期刊評出今年十大突破性技術:量子霸權、數字貨幣等入選 新華社華盛頓2月26日消息,全球知名科技評論期刊《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26日發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量子霸權、人工智慧篩選分子
  • MIT科技評論最新全球十大突破技術:人造胚胎基因佔卜上榜
    本文圖片均來自DeepTech深科技微信公號當地時間2月2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正式揭曉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10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這份全球新興科技領域的權威榜單至今已經有17年的歷史。
  • 權威發布:《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
    自 2001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評選出當年的「十大突破性技術」,這份在全球科技領域舉足輕重的榜單曾精準預測了腦機接口、智能手錶、癌症基因療法、深度學習等諸多熱門技術的崛起。當然,與其說是「預測」,不如說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站在全球科技最前沿,目睹了科技創新的百年變遷後的一種沉澱,是對科研邁向產業的可行性分析,是對技術商業化及影響力的研判。
  • 2019,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揭曉!
    圖片來源: IC photo作者「創業最前線」旗下「科技最前線」 北行三最近,權威科技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揭曉了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作為全球科技領域的權威,這份榜單曾精準預測了可回收式火箭、腦機接口、智慧型手機、癌症基因療法、深度學習等熱門技術的崛起。也是因此,這份榜單又被稱為「預言之書」。今年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創刊 120 周年,這次還專門邀請了比爾·蓋茨作為客座評選人,全程參與評選工作,並為榜單作序。
  • 重磅發布:《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摘要]《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運營方DeepTech深科技舉辦了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發布會2月21日下午,北京大雪紛飛,《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運營方DeepTech深科技舉辦了
  • 全球低軌衛星星座計劃與進展
    國內企業紛紛跟進,大力申請星座計劃,未來衛星網際網路星座的建設將帶來衛星通信商用的新氣象。當前政策催化、資本入局和技術突破是衛星行業主要驅動因素,未來主要跟蹤產業鏈上企業融資及技術突破情況。我國商業航天從2014年開放,2020年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基建範疇,衛星網際網路建設提速。當前我國衛星行業還處於初級階段,產業鏈上的公司大多成立在2015年之後,眾民營企業融資規模均不超過10億。
  • 2020年的10種突破性技術
    作者:MIT Technology Review,編譯:《升華洞察》馮升華2020年將有哪些技術發生突破?《升華洞察》編譯了MIT的一篇文章《2020年的10種突破性技術》。一、無法入侵的網際網路基於量子物理學的網際網路將很快實現固有的安全通信。
  • 香港航天科技集團成功開展「金紫荊」衛星星座在軌技術驗證
    「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是國際上首顆應用龍蝦眼聚焦X射線技術的空間探測衛星,在此衛星的設計研製過程中,各參研單位包括香港航天科技集團協同創新,在基礎研究、工程技術與應用等方面開展全鏈條、系統性的研發工作,為提升中國在空間天文、深空探測、航天遙感等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