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3D掃描儀價格太貴了,所以有不少初創企業正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外設是一種方法,比如Google的Project Tango、軟體公司Occipital推出的Structure Sensor、Matterform的低成本3D掃描儀、手持式高解析度3D掃描儀Fuel3D、基於瀏覽器的3D掃描儀Volumental;另一種方法是利用軟體完成,比如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從智慧型手機的 GPU、攝像頭以及系列運動傳感器切入,開發了一個 App,發掘了智慧型手機的 3D 掃描功能,效果還挺精細,不過現在還不支持下載。
初創企業Replica Labs也在第二條路上做了探索,開發了一款名為Rendor的App,把智慧型手機變身成了3D掃描儀。用戶先在軟體裡下載一個網格,列印出來,放置在被掃描物體的下方,然後再用手機視頻錄像對其360度掃描,只需等待5-15秒鐘,就能完成3D建模,還能下載或者共享。
目前,Rendor的處理都還是在雲端,這主要還是因為手機的運算性能還不夠強大。不過他們的合作夥伴NVIDIA並沒有閒著,一直在提升GPU的性能。
Rendor應用本身是免費的,但他們也在計劃根據輸出3D模型的精度收取年費,大約每年12-25美元。同時,也將開放API,方便其他項目將這項技術整合到自己的應用和服務中去。
類似Rendor的 3D 掃描技術可以應用的場景有很多,它們很大的一個用途領域就是配合 3D 列印技術,能快速通過掃描獲得任何物體的 3D 數據,再使用 3D 印表機將其列印出來。除此之外,廉價的3D 掃描技術也將改變電影遊戲甚至製造業等領域的現狀,也可以和我們現在風頭正勁的VR、AR結合。不過,這都還要建立在掃描技術比較精準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