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獨家獲悉,新加坡資管平臺Lumiq已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由凱洲資本、MKIC聯合投資。公司在不久前的品牌升級中,從Finvese正式更名為Lumiq,創始人Aaron Low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進一步提升IT技術,增強平臺的安全性和易用性,並讓FA管理客戶資產的過程更透明。
簡單介紹下本輪資方,凱洲資本(Triumph Capital)是澳洲Triumph在中國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在資管領域有20餘年歷史,在全球開展私募股權投資和另類資產的投資管理,對前沿金融技術的戰略性投資布局包括資產組合管理、智能投顧、風險控制和大數據應用及家族辦公室領域的多個全方位綜合軟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MKIC(Malaysian Kuwait Investment Co.)成立於1980年9月,是馬來西亞政府和科威特政府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股東分別是馬來西亞財政部、科威特房地產投資協會和科威特公共保障社會局。MKIC主要投資長遠有利於兩國雙邊關係、能帶來可持續性回報的公司。
凱洲資本表示長期看好金融科技行業,會深度挖掘金融科技細分領域。而兩家資方豐富的行業資源,也有利於Lumiq正式商用後接觸到更多的目標用戶。
Lumiq定位於Boinics資管平臺,同時面向包括私人銀行、理財規劃師、財富顧問、家族辦公室和高淨值客戶在內的B端和C端用戶。其中,Bionics是指比普通的機器人顧問更複雜、更全面的算法技術,不僅在弱相關數據面前有更強的歸因能力,能為顧問提供獨有的投資解決方案,也組合了機器人顧問的多項技能,即使投資標的類別混搭,也可以帶給顧問順暢、易用、高效的服務體驗。
為了能更好地理解資管這件事有多複雜,我們借用波士頓諮詢的一張圖來說明。
圖中,紅色代表目前財富經理尚未提供的功能,黃色代表可提供基礎功能,藍色是可提供高級功能,綠色是可提供尖端功能。由此可以看出,市場進步空間還很大。
Lumiq則通過增強旗下的「機構Bionics」、「顧問Bionics」和「機器人顧問」三個平臺的功能,在收集市場數據、呈現最優表現組合、資產分級和風控、稅收管理、信息可視化等基礎應用上,增加了「市場損失指標」、「輸入全球預期收益」、「模擬投資計劃」等模塊,覆蓋現有技術和服務的空白,同時為不同的使用者(如銀行、家族辦公室)提供4種風格的決策引擎,最終提升投資的回報表現和顧問的工作效率,並讓客戶能隨時看到顧問管控風險的過程和資產預期收益的變化。
Aaron認為,AI和人結合在一起最安全高效。因為機器擅長總結歷史,卻不善預測未來;專業顧問可以使用自己的策略最大化收益,但一般依靠個人判斷,很難對比更多不同類型的策略。在Lumiq上,人利用經驗主導和切換策略,機器負責模擬並找出實現策略的最短路徑。打個比方,個人投資者就像打車的乘客,顧問作為經驗豐富的司機,可以為了多賺錢而繞路(就像推薦有高額分成、卻不適合客戶的投資組合);無人駕駛不會繞遠,更省成本,但乘客缺乏掌控感,會擔心安全性。Lumiq想做GPS和自動駕駛中的晶片,輔助司機送乘客快速到達目的地,也讓司機能靈活應變。
Lumiq對標在全球有超過3萬億美元資產的資管巨頭Vanguard。不同在於Vanguard只銷售自家產品,Lumiq想在綜合性上建立優勢,所能覆蓋的資產種類不僅限於FOF、ETF、對衝基金、保險等,還涉及另類投資等標的。與市場上使用機器人顧問的競品相比,Boinics的特長在於用歷史數據預測未來回報,並給到顧問獨有的策略。
Lumiq另一個核心優勢在於團隊,雖然只有7人,但團隊在全球頂尖資管機構的工作經驗加起來超過100年,對市場趨勢和兩端用戶需求都有較深的認識,既有尖端技術專家,也有熟悉各國投資環境的金融從業者。
Lumiq目前仍在迭代中,預計於明年上半年推出商用版。Aaron表示,Lumiq在技術上有一定窗口期,又是給專業人士提供投資服務,對平臺自身的安全和穩定性要求較高,為了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和價值,Lumiq不會匆忙上線。公司預計明年啟動下一輪融資,Aaron透露,資金將全部用於IT,而非市場推廣;相比純財務投資,更看重資方的戰略資源;Lumiq還在與某大學就AI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展開合作,未來將在美國、中國和中東地區(三者環境不同但都市場巨大)首先落地產品。
再來看中國做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技術服務的創業公司,36氪曾報導過妙盈科技、數禧金服、NewBanker等,此前在《36氪新風向 | 先賣水後淘金,泛資管時代的第三方服務能切交易、做平臺嗎?》一文中也介紹了不同展業路徑的公司如何藉助科技提升投資能力,以及初創公司的成長空間。雖然中外市場環境不同,但核心KPI在於擴大AUM。對尚處於早期階段的Lumiq而言,如何吸引更多理財師使用他們的平臺,將是未來重點考慮的問題。
我是郝方舟,關注金融、教育領域優質早期項目,加微信nooxika請備註公司+姓名+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