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種說法,
在沒有光線的夜晚,當你用眼睛的餘光看周圍時,你會看到一些東西。
而當你轉過頭用正眼看時,卻什麼也看不到。
是不是有點恐怖。
其實這是我們眼睛的感光細胞在搞鬼。
一、眼睛感光細胞也有不同分工
我們之所以能看到東西,是因為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接受到了外界的光線,反饋到我們的大腦中,所以我們能看到東西。
心理學家對眼睛感光細胞的研究中發現,這些細胞可以分成不同類型,目前分為三類。
1、視杆細胞(rod cells)
我們眼睛中的視杆細胞有12000萬個之多,主要分布在視網膜的周邊部位。
它的功能主要是感受明暗變化,但是對光線的分辨能力差,只能感受物體的大致顏色和形狀。
比如你現在用你的餘光看周圍的東西,是不是只能感受到形狀和顏色,具體的細節無法分析出。
2、視錐細胞(cone cells):
人眼中的視錐細胞大約有600萬個,只有視杆細胞的20分之一,主要集中在視網膜的中央,也就是我們的眼球中間。
它的功能主要是細緻地分辨顏色和物體的細節,但對光線不敏感。我們能夠看清楚螞蟻之類的小東西,就是視錐細胞在發揮作用。
3、內在光敏視網膜神經節細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這個感光細胞對我們形成視覺沒有幫助。
它主要是負責感光形成生物節律、調節瞳孔的大小、調節褪黑素的分泌。
其實關於這些感光細胞的描述,我們就可以嘗試解釋開頭的奇怪現象。
在沒有光線的夜晚,我們可以用餘光看到東西,但是正眼看卻看不見。
我們的視杆細胞主要感受明暗變化,這意味著它在黑暗的環境下,能夠看到東西。
而我們的視錐細胞主要是把握細節,對光線不敏感。當光線不充足時,視錐細胞就看不見東西。
同時,視錐細胞分布在眼睛中間,視杆細胞分布在四周,這就讓你在黑暗的環境下,可以用餘光看東西,而正眼卻看不到。
此外,當你完全適應黑暗環境時,你會不會發現和白天看到的不一樣,晚上的景色更加模糊,看不清細節,這就是視杆細胞在發揮作用,而負責看清細節的視錐細胞發揮失常了。
二、普肯耶現象
我們的眼睛還因為這兩種不同的感光細胞,有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陽光下,紅花和藍花一樣亮,但是到了夜晚,在我們看來,藍花會變得更亮。
圖中紅花被光線照的地方很亮,但是沒有被光線照射的地方顯得暗淡
在光線暗淡的傍晚,藍色的花變得更亮
這是不是很神奇,其實這也和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有關。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視錐細胞對紅色這類長波長的光更敏感,而視杆細胞對藍紫色這類短波長的光線更敏感。
當到傍晚時,白天開始變成黑夜,這時候,主要負責分辨細節的視錐細胞開始力不從心,感光的主要任務逐漸交到感受明暗的視杆細胞手裡面。
而視杆細胞更加偏愛藍色之類的短波長光,所以,夜晚你會覺得藍色會更亮。
小聲吐槽:鬼怪小說裡面總是提到:在漆黑的夜裡看到鮮紅的血液,鮮紅的衣服,都是在胡說八道。相反,白衣服更容易被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