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2萬,一次性安家費補貼20萬,科研啟動費10萬元……」誰也無法想像到如此豐厚的待遇竟無一人前來應聘。昨天,是江蘇省氣象局正研級高工(教授、研究員)招聘報名截止日期,然而記者獲悉,招聘啟事發布26天來,竟沒有一人前來報名應聘。
年平均收入17萬元竟無人應聘
自今年3月24日起, 江蘇省氣象局就在其官方網站(金陵氣象http://www.jlweather.com)上高高掛出了這一年薪、補貼等待遇無比誘人的招聘信息。信息摘要如下:江蘇省氣象局招聘公告為適應我省氣象事業跨越式發展需要,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我局現面向國內外誠聘氣象業務科研專家2~3名。
一、招聘崗位及工作單位
1.中尺度天氣數值預報模式應用與研究,江蘇省氣象臺;
2.新一代天氣雷達應用技術開發與研究,江蘇省氣象科研所;
3.衛星遙感技術開發應用與研究,江蘇省氣象科研所。
二、基本條件
1.熟悉招聘業務領域國際國內最新發展動態,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知名度;在相關領域研究成果突出,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名義在SCI刊物上發表過論文或在國家一級刊物上發表2篇以上論文,或擁有重大發明(專利),或做出同行專家公認的高水平的成果。
2.正研級高工(教授、研究員)職稱或博士學位(第一學歷)。對主持過國家級科研項目、並取得顯著成績的,可適當放寬到具有碩士學位的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或在國外留學期間做出突出成績的留學回國人員。
3.年齡一般在50歲以下,身體健康。
三、待遇
1.聘期內正研級高工(教授、研究員)年薪12萬元; 博士年薪10萬元; 碩士學位的副研級高工年薪8萬元。
2.給予一次性安家費補貼,正研級高工(教授、研究員)20萬元,博士與碩士學位高工10萬元;或在合同期內免費使用小校場80平方米以上住房一套(合同期滿後如繼續聘用,可按當時房改政策個人購買); 國外留學回國人員還可從優。
3.給予引進的正研級高工(教授、研究員)科研啟動費10萬元,博士與碩士學位高工科研啟動費5萬元。
4.對特別優秀的人才,以上待遇及其他特殊要求可面議。
5.經審核參加面試的外地人員,報銷因應聘發生的往返路費。
記者按此公告算了一筆帳,江蘇省氣象局招募賢才的「重金」頗為豐厚:一旦5年合約籤訂後,應聘者除可以安排住房、年薪12萬元外,還可以拿到20萬元補貼,平均下來每年收入約為17萬元。然而截至昨日,招聘信息已發布了有26天的「漫長」時間,待遇如此誘人的招聘竟沒有一個教授或研究員前來應聘。
江蘇氣象科研缺少高級「帶頭人」
國家氣象總局提出了「人才強局」的發展思路,江蘇也提出了氣象事業強省的思路,然而江蘇很多氣象科研項目卻面臨著缺少「帶頭人」的窘境。消息靈通人士向記者透露了內情,目前,江蘇省氣象局正研級高工極度缺乏,現職高工僅江蘇省氣象臺、南京市氣象局總工程師方乾高工,江蘇省氣象局唐洵昌高工等寥寥兩三人。而為了解決繁複的氣象工作,日前,江蘇省氣象臺還特地返聘了原本已經退休的原江蘇省氣象臺臺長周增奎高工、原高工朱盛明教授等人。據了解,其實全國除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少數省市之外,江蘇省氣象臺的正研級高工待遇在全國已屬中等偏上。這次江蘇省氣象局為了招募賢才,又特地加薪招賢。
江蘇其實還是氣象人才的大省
高薪招賢卻無人問津,是否因為國內氣象系統高級人才全面緊缺所致呢?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的餘志豪教授否認了這一說法。他告訴記者,其實江蘇可以稱得上是氣象人才大省。因為中國除了中國海洋大學、青島海洋大學的海洋氣象學系,杭州大學的氣象學系等之外,並沒有多少大學設置了較為冷門、不受考生青睞的氣象學科。
餘志豪稱,江蘇的氣象人才集中在南京市,首先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每年畢業的有70~80位本科生,而南京氣象學院大氣科學系的學生每年畢業的本科生達到近百人。另外,由原通信工程學院、原工程兵工程學院、原空軍氣象學院合編的解放軍理工大學中的氣象人才也不少。加上每年畢業的氣象學科研究生,再除去出國發展、轉行不幹氣象專業的人數,粗略估算,江蘇每年培養的氣象人才就有兩三百人,佔到了全國氣象系統人才的近半數。
江蘇氣象人才都跑到哪兒去了
據介紹,兩三年前,廣西花10多萬順利從江蘇「挖」走了兩位三四十歲的高工。那麼今天面對高薪,江蘇這麼多的氣象人才都「流向」何地了呢?餘教授給記者作了解答,尖子氣象本科畢業生一般會選擇就讀南大研究生(每年招收50餘名研究生)繼續深造,各學校氣象專業的本科畢業生、研究生普遍選擇擔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氣科學、海洋科學的教學及科研工作,此外位於北京的國家氣象局、國家海洋局等也是他們所青睞的就業單位。
餘教授指出,南大普通老師年薪4萬的待遇雖然可能不及江蘇省氣象局開出的「高薪」,但是教師如果申請到科研課題可能就會補上了薪水上的差距。因為國家科研課題的經費一般有幾十萬,重點課題達上百萬元,教師研究成功的話可提成百分之十幾,一下子就補上了「薪水」。而國家氣象局、國家海洋局等國家級單位以及北京、廣州、上海的重點氣象科研院所的薪水自然不會比江蘇差。此外,長期從事同一種氣象業務工作也不為熱愛科研工作的科技人才所青睞。種種因素導致了江蘇這次「重金」招賢卻無人問津情況的出現。
專家:冷門學科需要政策扶持
據介紹,南大的氣象、天文等學科屬於該校的重點前沿專業學科。然而每年報考這些冷門學科的學子卻有減少的勢頭。北京氣象學院前些年就由於報考人數驟減等原因,就轉建為南京氣象學院北京分院暨中國氣象局培訓中心,變成了一所僅僅輪訓在職人員的學院。那麼如何讓這些現在還是冷門,但卻屬前沿專業、基礎專業的學科真正熱起來呢?餘志豪教授指出,市場經濟是功利化經濟,大學教育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但也絕不可以一味地迎合而「抹殺」冷門學科。根本的辦法應該是,國家應通過一系列政策傾斜,來扶持這些專業的發展。比如,提高冷門學科、基礎學科的教學、研究人員的待遇,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發展、成才的空間。如此,這些冷門學科自然就會變成熱門學科。也就是說,如果把市場經濟的調節和國家政策的調節有機地結合起來,便可實現大學生轉系的有序流動,既能為市場經濟建設提供大量應用型人才,又能保證冷門學科、基礎學科的發展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