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在生命的原點,DNA可能不會管RNA叫爸爸

2020-08-11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我們的實驗證明了它們是好兄弟,DNA可能不會管RNA叫爸爸。」

—— J. Sutherland


生命物質起源問題向來是化學和生命科學中的皇冠,也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核苷酸、胺基酸,這些物質的起源發生在近40億年前,絕大部分證據都早已湮沒。同時,它們的形成在我們已知的世界中只發生過一次,沒有可以歸納總結的基礎。但是,這些並沒有驅散化學工作者對這個問題的興趣。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Sutherland、Carell、Szotack等人分別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生物分子的前生物合成(prebiotic synthesis)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不同於常規的有機合成方法學和天然產物全合成,前生物合成要求研究者只能使用有明確科學證據的、在生命起源前環境下可以形成的有機無機小分子,並且要求研究者考慮原始地球的地質和大氣條件,這就為前生物合成平添許多束縛。此外,核苷酸、胺基酸中眾多的手性碳原子,以及沉澱、結晶、蒸發等生命起源前環境中有限的分離純化方式也極大地增加前生物合成的研究難度。2009年,Sutherland 等人在Nature 雜誌上報導了以2-氨基惡唑和甘油醛生成阿拉伯糖氨基惡唑啉(AAO)為關鍵反應的嘧啶核苷酸前生物合成路線(Nature, 2009, 459, 239)。其中光學純的AAO可以反應體系中直接結晶得到,AAO和氰基乙炔反應構成嘧啶六元環,但不影響1位β-碳氮糖苷鍵,從而有效解決了核糖核苷1&39;碳的手性問題。十年來,Sutherland 團隊一直致力於完成嘌呤核苷的前生物合成途徑,但收效甚微。2019 年,Carell 團隊在Science 上報告了經由類似的3-氨基異惡唑中間體合成嘧啶和嘌呤核糖核苷的研究工作(Science, 2019, 366, 76),其路徑直接使用了化學純和光學純的五碳糖,但這些糖的起源途徑還不得而知。總之,有效合理的嘌呤核苷的前生物合成路線一直懸而未決。


近日,Nature 正式刊發了英國劍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John Sutherland團隊「十年磨一劍」式的研究成果——嘌呤脫氧核苷的前生物合成路徑,他們以高收率以及完全的立體、區域和呋喃糖基選擇性實現了脫氧腺苷和脫氧肌苷的前生物合成。合成使用了經典的嘧啶核糖核苷(胞苷和尿苷)前生物合成中的關鍵中間體,並且,這些嘧啶一旦生成就會在嘌呤脫氧核糖核苷的整個合成過程中一直存在,從而形成脫氧腺苷、脫氧肌苷、胞苷和尿苷的混合物。這些結果支持了嘌呤脫氧核苷和嘧啶核苷可能在生命出現之前並存的觀點。

圖1. John Sutherland博士。圖片來源:劍橋國家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人們很早證實,在原始地球環境下,5個氫氰酸分子聚合可以生成一個腺嘌呤分子(Nature, 1961, 191, 1193)。硫氰酸銨(NH4SCN)或硫脲((NH2)2CS)也都是曾報導的生命起源前地球上含量豐富的小分子前體。本文中研究者將腺嘌呤的自然水解產物連三氨基嘧啶與硫氰酸銨或硫脲反應,得到8-巰基腺嘌呤(16)(圖2)。與前文提到的AAO在1&39;碳都手性相反的非對映異構體核糖氨基惡唑啉(RAO)(10)和氰基乙炔(11)反應生成α-脫水胞苷(12)。8-巰基腺嘌呤(16)與12或α-脫水尿苷(15)在150 ℃的幹態下反應,輔以氯化鎂,以68% 和87% 的轉化率得到硫代脫水嘌呤核苷(18)及其7位氮苷異構體(19)。在反應中8-巰基腺嘌呤(16)的巰基孤對電子SN2進攻核糖2&39;位碳,糖環構型反轉為β-糖苷,嘧啶環脫離核糖,嘌呤環取而代之。

圖2. 本文和前文報導的嘧啶核苷、腺嘌呤脫氧核苷的前生物合成路線。圖片來源:Nature


根據之前報導的相似的反應條件(Nat. Chem., 2019, 11, 457),經過光還原反應,18以39%的收率轉化為脫氧腺苷(7)。如此的產率在前生物合成化學中已經非常可觀。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光還原反應的產物中,所期望的脫氧腺苷9-氮苷產物(7)和7-氮苷異構體(20)與反應原料中1819相比比例上升。同時研究者發現,在室溫和弱酸性水溶液中,7的水解速率是其異構體的1/70。這些結果說明天然脫氧腺苷在人為條件和自然環境下都更為穩定。

圖3. 嘌呤脫氧核苷的前生物合成路線。圖片來源:Nature


作者報導,在同樣條件下使用8-巰基鳥嘌呤並沒有得到脫氧鳥苷。畢竟目前尚不能確定,現代生命體系中的鳥苷同樣存在於原始地球生命系統中。另一方面,脫氧腺苷7可以在亞硝酸環境(pH = 4)脫氨水解,以40%收率生成脫氧肌苷(9)。而(脫氧)肌苷可以代替鳥苷與胞嘧啶核苷高保真配對(圖4)。可惜的是,作者沒有給出從肌苷轉化為鳥苷的有效方法。相同的條件也使胞嘧啶脫氨水解為尿嘧啶,從而實現了在同一體系中從2-巰基胞嘧啶核苷出發經過脫氨水解、高溫共熱、紫外光還原和再次脫氨水解四步生成脫氧腺苷(7)、脫氧肌苷(9)、胞苷(1)和尿苷(2)四種(脫氧)核苷的化學反應(圖5)。在該過程中,立體選擇性(β-或α-糖苷鍵)、區域選擇性(腺嘌呤9-或7-取代)和呋喃環選擇性(五元環或六元環)都得到了保證。堪稱「簡潔但不簡單」。

圖4. 文中提及的四種(脫氧)核苷的配對關係


圖5. 同一體系中產生四種(脫氧)核苷的方法。圖片來源:Nature


根據這些結果,作者質疑傳統的「RNA世界」假說。該假說認為,RNA核苷是最早出現的生命物質;它不但可以客串DNA脫氧核苷以記載和傳遞遺傳信息,也可以扮演現代生命系統中的蛋白質來催化各種生物化學反應;DNA和蛋白質是RNA進化的產物。然而RNA遠不如DNA穩定,其催化能力也非常有限且僅存在於長鏈RNA中,目前尚沒有證據證明單獨的RNA分子可以自我複製。


Sutherland說:「任何人一看它們的結構都會認為RNA和DNA長的很像,我們的實驗證明了它們是好兄弟,DNA可能不會管RNA叫爸爸。」(「This work really suggests that they’re molecular siblings, as opposed to one being the parent of the other.」)。本文作者更傾向認為,RNA並不孤獨,核苷可以有效地脫氧還原為脫氧核苷,RNA和DNA二者的出現沒有明確的時間界線。核糖與脫氧核糖結合不同的鹼基,共同擔負起傳遞信息、催化反應的任務。糖苷鍵的斷裂、鹼基的水解迭代發展出了現代生命體系中更完善核酸結構系統和它們的表觀修飾產物。核酸、多肽和脂類則慢慢在歷史的長河中互相影響,不斷演化,孕育生命。


劍橋大學徐劍鋒博士和Václav Chmela 為本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愛丁堡大學和華沙科技大學的同事對本文亦有貢獻。作者感謝MRC和Simons 基金會的資助。

Selective prebiotic formation of RNA pyrimidine and DNA purine nucleosides

Jianfeng Xu, Václav Chmela, Nicholas J. Green, David A. Russell, Mikołaj J. Janicki, Robert W. Góra, Rafał Szabla, Andrew D. Bond, John D. Sutherland

Nature, 2020, 582, 60–66, DOI: 10.1038/s41586-020-2330-9


(本文由萌哥供稿)

相關焦點

  •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地球上的生命不僅僅始於RNA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認為RNA首先在地球上出現,DNA隨後進化——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RNA和DNA可能同時出現,並且都參與了地球上生命的啟動。 支持這一觀點的最新研究解釋了可能在地球上出現生命之前就存在的簡單化合物磷酸二胺(DAP)如何將脫氧核苷(脫氧核苷)作為DNA的組成部分編織成基本的DNA鏈。
  • 試驗對比了RNA測試與DNA-RNA測試診斷不確定甲狀腺結節的有效性
    Livhits博士在試驗結論中寫道:「鑑於這些發現,分子測試的選擇可能取決於診斷性能以外的因素,例如成本、處理時間、樣本不足率以及關於特定突變的信息(可能會指導未來的治療)。」 參考文獻: https://www.cancernetwork.com/view/study-identifies-effectiveness-of-rna-dna-rna-tests-for-diagnosis-of-indeterminate-thyroid-nodules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醫伴旅內容團隊
  • 科學家:章魚或來自外星,可能不是地球「本地魚」!
    研究表明,章魚可能是一種外星生物,而不是地球上的本土魚類。章魚,俗稱八爪魚,屬於頭足綱八萬目章魚科。地球上已知的章魚有252種,它們廣泛分布於地球上的熱帶和溫帶海域。因為章魚長得很奇怪,所以在影視各方面也很出名。
  • 細菌DNA提取方法的優化
    步驟一:取3ml過夜培養菌液於離心管中,離心1min,棄上清液,收集菌體; 步驟二:加800µl裂解緩衝液(40mm tris-醋酸,ph 7.8的20mm 醋酸鈉,1mm edta,10% sds),吹打混勻(槍頭去尖); 步驟三:加400µl 5m nacl混勻後,離心12min(時間不能少
  • Nature:非編碼RNA阻斷DNA甲基化
    Nature          doi:10.1038/nature12598DNMT1-interacting RNAs block gene-specificCollectively, these results delineate the nature of DNMT1–RNA interactions and suggest strategies for gene-selective demethylation of therapeutic targets in human diseases.
  • 研究揭示RNA嘧啶和DNA嘌呤核苷的形成早於生命起源
    研究揭示RNA嘧啶和DNA嘌呤核苷的形成早於生命起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5 9:14:00 英國劍橋生物醫學園區John D. Sutherland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14篇Nature系列合集:DNA元件百科全書最新成果出爐
    然而,這一技術不會檢測參與基因調控的 RNA 元件。因此,研究人員採用了增強紫外交聯免疫沉澱結合高通量測序(eCLIP)技術,該技術可以使用紫外線將 RNA 分子與細胞內的 RNA 結合蛋白交聯,然後用特定的抗體分離 RNA 結合蛋白,並對與之結合的 RNA 進行測序。
  • 14篇Nature系列合集:DNA元件百科全書最新成果出爐
    然而,這一技術不會檢測參與基因調控的 RNA 元件。因此,研究人員採用了增強紫外交聯免疫沉澱結合高通量測序(eCLIP)技術,該技術可以使用紫外線將 RNA 分子與細胞內的 RNA 結合蛋白交聯,然後用特定的抗體分離 RNA 結合蛋白,並對與之結合的 RNA 進行測序。
  • Nature:揭示DNA依賴性蛋白激酶在rRNA加工和造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這項新研究中,Zha實驗室發現DNA-PK突變會損害紅細胞祖細胞中的蛋白翻譯,這可能導致貧血。與此同時,Calo實驗室正在研究核糖體RNA(rRNA)的加工過程,並吃驚地發現DNA-PK似乎與核糖體組裝有關。Calo實驗室隨後繪製細胞中所有結合DNA-PK的RNA。這種激酶出乎意料地與U3結合,其中U3是一種小RNA分子,有助於組裝構成核糖體的亞基之一。
  • 8鹼基DNA的誕生,會是外星生命的遺傳密碼麼?
    ,因經過光譜分析後,地球上的元素與外太空的元素是一樣的,因而科學家們相信外星生命DNA與地球生命也是一樣的,幾十年來,一直以地球生命存在的方式來尋外星生命,但始終未嘗有所得。正常DNA的化學結構組成也許這是因為我們對外星生命的理解可能太過「狹隘」。DNA的4鹼基模式(ATCG)現已成為了顛撲不破的真理,但DNA只有4種鹼基才能存在嗎?
  • 突破生命法則極限!8鹼基DNA誕生,會是外星生命遺傳密碼?
    ,為了維持生命的延續生命也在不斷自我演化。一般常見物質都是由周期性晶體構成,組合出來的是一個沒有生命現象的物理世界,如同馬賽克地板,雖然好看卻沒有生氣;而非周期性晶體(好似不規則凸多面體)可以組成千姿百態的生命體世界,出現生命現象。 薛丁格認為非周期性晶體保證了DNA分子信息的儲存能力和無誤的信息破解能力,並且它保證了DNA序列上鹼基出現變化時不會直接對整個DNA結構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 男生讓女生叫爸爸什麼意思 男生喜歡被叫爸爸原因是什麼被曝光
    男生讓女生叫爸爸什麼意思,男生喜歡被叫爸爸原因是什麼被曝光。 男生讓女生叫爸爸什麼意思 婁藝瀟上了另外一檔綜藝《拜託了冰箱》,
  • 日本科學家:可觀測宇宙中,人類可能是唯一的生命
    當然,在可觀測範圍之外正加速膨脹的整個宇宙中,生命可能出現在無數的行星上,只是我們或許永遠找不到它們。撰文 | Tim Childers編譯 | 石雲雷生命的自然發生目前普遍被科學家接受的猜想是,地球上各個角落活動的複雜生命都起源於非生命物質。
  • 日本科學家:可觀測宇宙中,我們可能是唯一的生命
    當然,在可觀測範圍之外正加速膨脹的整個宇宙中,生命可能出現在無數的行星上,只是我們或許永遠找不到它們。生命的自然發生目前普遍被科學家接受的猜想是,地球上各個角落活動的複雜生命都起源於非生命物質。當戶谷友則考慮這些可觀測範圍之外的大量恆星時,他發現生命的出現不再是不可能的,而是非常有可能的。在我們所處的整個宇宙中,生命可能會出現在無數的行星上。這一發現也支持了「RNA世界」假說,儘管這也意味著我們幾乎不可能在宇宙中找到新的生命。
  • 小貓咪,你的爸爸是不是叫熊大熊二?
    原創 貓咪李察德 把話筒遞給貓我叫李察德,是一個貓咪記者今天要給你介紹一隻小熊·貓上周日,日本福岡縣絲島市的山區裡,Monta此生第一次見到雪,他臉上頓時露出了只有中國南方人看到雪才有的快樂,一種又痴又傻的快樂
  • RNA和DNA可能幾乎同時出現在最初的生命形式中
    近日,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科學家在化學研究領域核心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論文稱,一種名為苯基磷二醯胺(DAP)的簡單化合物在生命出現之前可能就已存在於地球上,它可以通過化學手段將名為脫氧核苷酸的微小DNA結構單元編織在一起,形成原始的DNA鏈。
  • 猜想木乃伊之謎,DNA記憶存儲,複製人是否有本體記憶?
    按理來說伊西斯生命女神那應該是法力很高強了,想怎麼復活那還不是小事。為啥還要那麼繁瑣還有把奧西裡斯做成木乃伊你想過沒。有人說奧西裡斯活過來了但是不願意在人間呆,覺得冥間挺好後來就做了冥王,但是賽特據說是一個殘暴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