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麗昕
攝像:趙仲弈 張繼東
視頻製作:張繼東
「在同一地點看到一次日環食現象要多久?」日前,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室高級主管、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湯海明做客科技會客廳。他告訴記者,在同一地點看到日環食現象可能要等300年。而今年6月21日的日環食也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天象。
沙羅周期+虛擬天文臺
精準預報天體情況
6月21日下午,如果你在環食帶以內仰望天空,會看到鑲了金邊的太陽——日環食。日環食與日全食一樣,都是難得一見的天象奇觀。湯海明介紹:「當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日月地三個天體處於一條直線時,月球的影子會落在地球表面,從而使得地球上處於月影之中的人們看到太陽被月球所遮擋的日食現象。根據食現象的不同,日食現象可分為日偏食、日環食、日全食和日全環食。而這次發生在我國南部地區的就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日環食天象。」
6月21日,日環食的環食帶將穿越我國的西藏、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以及臺灣等省的部分地區。本次日環食全部跨度為11時45分至17時34分,最大食分超過0.99,環食食延時間僅幾十秒。這次日環食食分很大,食甚時太陽只剩下一個細細的圓環,也稱「金邊日食」。
我國環食帶以外的其他地區都可以看到一次非常明顯的日偏食。而對於上海市民來說,當天也可以看到食分(月球遮擋太陽直徑的比值)達到0.772的日偏食。上海地區14時45分至17時16分可見偏食,食甚發生在16時06分。
數千年來,人們總結出沙羅周期,即每隔223個朔望月太陽月球和地球三個天體將會處於相似的位置,從而來進行日月食的預測。現在,人們對地球、月亮和太陽三個天體的運動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湯海明為我們展示了計算機通過計算機模擬出的日全食和日偏食效果圖,他說:「基於計算機的統計和運算,天文現象的觀測可以實現『分秒不差』」。
自行觀測樂趣多
天文照片玩起來
「6月21日是夏至日,太陽高度比較高,氣象因素成為影響日食觀測的最大不確定因素。」湯海明說。當天恰逢周日,如果條件可以千萬不要錯過觀測。
每次天體觀測都會出現一批「特色合影」,大家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想像創造出更有趣味的照片。
湯海明提醒大家,觀察日食難度並不大,但需要注意安全。小孔成像:可以在一張不透光的硬板紙上用筆尖扎個小孔,將太陽像投影到白紙上進行觀察;會清晰的看到日偏食的景象和輪廓。
望遠鏡投影: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或者雙筒望遠鏡將太陽像投影到白紙上進行觀察;效果和小孔成像相似,但是觀測效果和清晰度更高。
日食觀察眼鏡:佩戴專業的日食觀察眼鏡才能抬頭看日環食和日偏食情況。
湯海明說:「有些朋友會使用燒黑的玻璃、太陽眼鏡等減光措施對太陽進行觀察,實際上都是不安全的。更不能直接通過沒有太陽濾光片的望遠鏡直接觀察太陽,這樣會給眼睛帶來傷害。」
市民還可以通過查詢https://nadc.china-vo.org訪問中國虛擬天文臺下的日食預報,選擇你所在的位置便可以了解日食發生的具體情況預報。據悉,中國科學院天文科普聯盟組織了多個天文臺對此次日食天象進行網絡直播,天之文微信公眾號也將發布直播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