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既能在水中遊,又能在岸上爬,它是屬於哪一種類的動物呢?爬行動物還是兩棲動物?
爬行動物,由石炭紀末期的古代兩棲類進化而來,心臟有兩心房兩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體溫不恆定,是真正適應陸棲生活的變溫脊椎動物,並由此產生出恆溫的鳥類和哺乳類。爬行類不僅在成體結構上進一步適應陸地生活,其繁殖也脫離了水的束縛,與鳥類、哺乳類共稱為羊膜動物。
從進化的角度來說,爬行動物應該是比兩棲動物更加聰明或演化程度更高是嗎?
爬行動物是脊椎動物中最具競爭力的,也曾經創造過脊椎動物的輝煌。爬行動物中最有名的就是恐龍,恐龍統治地球大概有1.6到1.8億年。所以說羊膜卵的誕生曾經使爬行動物的勢力達到了地球動物的頂峰。
但自從白堊紀末期一次大滅絕以後,爬行動物直至今天都勢微了,再也沒有崛起,接下來就是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時代了。
什麼是羊膜動物?
羊膜動物是一群四足脊椎動物 ,包括合弓類動物( 哺乳類與似哺乳爬行動物)與蜥形類(含爬行動物、鳥類)。
羊膜動物藉由產卵、胎生等方式繁衍,胚胎由多層膜來保護。真獸類哺乳動物,更演化出羊膜來包覆胎兒。羊膜動物與兩棲動物的差異在於是否有保護胚胎的膜,與在於是否有幼體變形為成體的階段 。
爬行動物的部分功能會不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退化?
其實沒有改變,很多動物都是很適應遊泳生活的,比如鱷魚、海龜。海龜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水中生活。
很多人在家裡養的水龜,一般是生活水陸兩棲的,如果一輩子都不讓它去遊泳也一樣可以生活。
兩棲動物到爬行動物的進化過程中外表有什麼變化?
首先,舉個例子,烏龜既能在陸地上走又能在水裡遊,但它並不是兩棲動物,兩棲動物體表有很多的分泌腺,體表光滑,皮膚裸露在外,而龜體表是被鱗片覆蓋的,所以龜是爬行動物而不是兩棲動物。龜體表的鱗片的作用是阻隔體內的水分向外散失,能夠更好地適應陸地生活。
第二,兩棲動物的爪子往往是吸盤或者是蹼,這樣能幫助它們在水裡更好地運動,爬行動物一定具有的結構是爪,看起來像人類手指上的指甲,但實際上和指甲並不相同,爪更尖利,這使得它們擁有在沙地、木板、石頭上的抓握能力,這是一種典型的對陸地的適應。
爬行動物放棄了體表滲透式的呼吸,完全由一個健全的肺來供給自己身體對氧氣的需求,完全實現肺呼吸的動物是從爬行動物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