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多種兩棲和爬行動物被列為瀕危物種

2020-12-08 科學網

 

歐盟委員會5月20日公布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最新調查顯示,在歐洲現有的85種兩棲動物和151種爬行動物中,有23%的兩棲動物和21%的爬行動物受到威脅,被列入了瀕危物種的紅色名單。

 

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委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所做的調查。數據表明,歐洲59%的兩棲動物和42%爬行動物的數量正在減少,這兩類動物受到的威脅比哺乳動物和鳥類動物更嚴重。調查中發現哺乳動物和鳥類動物受到威脅的比例分別為15%和13%。

 

歐盟委員會指出,比例如此之高的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受到威脅,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動物的自然棲息地受到了人為的破壞以及氣候變化、環境汙染和外來物種的侵襲。

 

歐盟委員會環境事務委員斯塔夫羅斯·季馬斯指出,儘管歐盟有保護動物棲息地和大部分動物物種的嚴格立法,但新的調查結果要求大家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相關焦點

  • 兩棲爬行動物:它們也該被拯救—新聞—科學網
    什麼是地球上最瀕危的動物?你一定想不到,它來自一種爬行動物——斑鱉。斑鱉原產於太湖流域,從最開始命名到最終確認這個物種有效,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時間。但現在,全世界只剩下3隻個體,兩隻在中國,一隻在越南,而且,至今人工繁育斑鱉的努力均宣告失敗。 其他的兩棲爬行動物活得也沒有多好。
  • 中國超三成兩棲爬行動物受到物種威脅 華南西南最多
    王傑 攝  中新網成都6月15日電 (記者 胡敏)137種爬行動物和176種兩棲動物受到威脅,兩者相加約佔所評估的中國兩棲爬行動物869種總數的36%。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獲悉,該所對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瀕危狀況經過3年的全面評估,從而得出了上述數據。
  • 尷尬的兩棲爬行動物,該何去何從?
    在此緊要關頭,農業農村部緊急印發《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革除濫食野生動物決定的通知》(以下簡稱《決定》),明確中華鱉、烏龜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物種管理,給產業從業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山東大學海洋學院教授王亞民表示,蛙類種類非常多,屬於兩棲動物。
  • 美國把北極熊列為瀕危物種
    新華網華盛頓5月14日電(記者張忠霞)美國聯邦政府內政部14日宣布把北極熊列入瀕危物種,今後北極熊將受到美國《瀕危物種法》的保護。此前,環保人士及科學家等一再要求美國聯邦政府將北極熊列為瀕危物種。今年1月,美國多家環保團體就此聯合狀告內政部,聯邦法院裁決內政部在5月15日前作出決定。
  • 海南島13種兩棲爬行動物屬世界特有種
    新華網海口1月5日電(王英誠莊斐)位於中國陸地最南端的海南島又被譽為「兩棲爬行動物天堂」,這裡生活著30多種兩棲動物、100多種爬行動物,其中13種兩棲爬行動物是全世界僅見於海南的特有種。  據介紹,海南島的熱帶山地雨林目前仍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之一,並與世界各地熱帶森林中的植物種類多樣性基本相近,這裡的氣候、地理條件十分適合兩棲爬行動物的生活。  據統計,海南島目前發現的兩棲動物有39種,爬行動物104種。
  • 研究表明:數以千計的爬行動物物種正受到網絡交易威脅
    新華社昆明9月30日電(記者嶽冉冉)最新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數以千計的爬行動物物種正受到網絡交易威脅。這項研究成果29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  研究人員使用大數據搜索,梳理了2000年到2019年的爬行動物網絡交易信息,再結合爬行動物網絡零售商數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及相關國際野生動物交易資料庫數據,發現有3943個爬行動物物種被放在網上交易。  「被交易的物種約佔已知一萬多個爬行動物物種的36%,其中被交易物種的79%不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交易監管。」
  • ...屬於瀕危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也被列為...
    罕見的粉紅色海豚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Sousa chinensis),又稱中華白海豚,屬於瀕危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也被列為「易危」等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也常見於中國東海。剛出生時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
  • 淺談:數以千計的爬行動物物種未受到足夠的國際貿易監管
    貿易與瀕危物種間的交集該研究的調查覆蓋範圍包括151個覆蓋五種語言的爬行動物交易網站,共進行了64,342個關鍵詞的搜索,其中包括11,050種爬行動物的學名與常用名(參考自爬行動物資料庫與CITES附錄)。
  • 【生物多樣性】銀杏樹隨處可見,為什麼還被列為瀕危物種?
    今天的話題是:銀杏樹隨處可見,為什麼還被列為瀕危物種?     我們常用「金黃色」來形容秋天,是因為秋天會使很多樹葉變黃落地,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種樹就是銀杏樹。銀杏樹作為一種美麗的景觀樹如今已經比較常見,但為什麼還被列為瀕危物種呢?    在小學的語文教材中我們就了解到熊貓和中華鱘是動物界的活化石,植物界也有活化石,那就是銀杏樹。
  • 英文刊《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申辦獲進展
    近日,由成都生物所和中國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分別擔任第一主辦單位和第二主辦單位的擬創辦英文學報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簡稱AHR)的申報材料已通過了四川省新聞出版局審核、並經由該局上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待批。
  • 《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英文版)被SCI收錄
    刊物封面7月21日,從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情報中心獲悉,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根據美國湯森路透科技與醫療信息集團編輯發展與出版關係部(Editorial Development & Publisher Relations of Thomson Reuters)副總裁James Testa給該所情報中心編輯部來函,以及湯森路透網站(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 7月19日發布的消息,《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英文版)
  • 澳洲100多種瀕危物種棲地被林火燒毀 瀕臨滅絕
    近50種瀕危物種已知棲息地的80%以上已被大火摧毀,包括7種極度瀕危的植物 圖源:AAP Images據衛報報導,澳大利亞政府表示,100種「受威脅」植物與動物的棲息地,包括32種「極危」物種的棲地,有半數以上已遭森林大火燒毀。
  • 毛茸茸的鴨嘴獸會變成瀕危物種嗎?
    氣候變化、人類發展、乾旱、叢林大火,正在破壞澳大利亞東部的河流,而那裡是鴨嘴獸賴以覓食和交配的地方。科學家現在正在敦促澳大利亞政府和幾個州把鴨嘴獸列為易危物種,從而為它們帶來更多的保護。缺水由於鴨嘴獸容易受到驚嚇,再加上通常在夜間活動,所以統計它們的數量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所有跡象都表明,它們的數量在下降。
  • 稀有的動物: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的9種動物
    ,而近些年科學家研究發現,由於人類的行為,已經造成了不少動物身處瀕危狀態,當然,有的物種你可能從來都沒有聽說過,那麼根據這方面,今天小編來聊聊,稀有的動物: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的9種動物!
  • 國內有個「獨特」的兔種,被列為瀕危物種,專吃高原名貴藥材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反而人們生活的壓力不減反增,很多人忙碌在工作上,也願意在空閒的時養一些小寵物來陪伴自己,釋放自己的壓力。我們常見的寵物大多都是各種品種的貓呀、狗呀,還會有人選擇養松鼠、倉鼠等鼠類,還會有一些人會選擇養寵物兔子。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速度前所未有,20年內將有500多種動物消失!
    而在人類誕生的20多萬年裡,地球物種流失的速度是過去前所未見的,特別是在近200年來。有科學家認為人類正在引發另一次滅絕事件——第六次大滅絕。來自國際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未來二十年內,將有500多種陸生動物瀕臨滅絕。
  • 浙江天目山,我的兩棲爬行動物考察行
    文:趙鍔5月初,浙江兩棲爬行動物攝影群在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了考察,此行得到了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領導的支持,特別感謝一下楊局(楊教授,絕對的專家)、趙科長幫忙聯繫和接待。本次行程一晚上拍攝到了很多物種,蛇類:劉氏白環蛇一條,黑背白環蛇一條,中國鈍頭蛇一條,華東烙鐵頭一條(發現時已死亡),黃鏈蛇一條,赤鏈蛇一條,福建竹葉青七條,一共13條7種蛇;蛙類:大樹蛙、斑腿樹蛙、天目臭蛙、凹耳蛙、淡肩角蟾等;蜥蜴類:北草蜥;昆蟲:中華虎甲、胡峰、碩步甲等。我拍攝了其中一些物種照片,在本期圖文裡分享給大家。另有一些花序照片,請大家一併欣賞。
  • 海南熱帶雨林發現兩棲爬行新物種,定名「中華瞼虎」
    周潤邦聯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副教授彭霄鵬、四川師範大學兩棲爬行動物專家侯勉,對新種進行仔細研究後,選擇在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將這個新種定名為「中華瞼虎」,並通過科技日報首次向世人揭示了中華瞼虎科考過程中的諸多細節。
  • 又有31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
    當地時間12月10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的更新版《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顯示,31個物種宣布「滅絕」。圖源: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的物種有12萬8918個,其中35765個瀕臨滅絕。而最新的名錄顯示,31個物種被歸入「滅絕」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