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茸茸的鴨嘴獸會變成瀕危物種嗎?

2021-01-07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鴨嘴獸研究員、生態學家Josh Griffiths抱著一隻剛抓獲的雌性鴨嘴獸。研究人員正在遊說澳大利亞國家和州政府為這種獨特的物種提供更多保護。攝影:DOUG GIMESY

撰文:HALEY COHEN GILLILAND

19世紀初,大英博物館的自然歷史藏品管理員George Shaw看到一份從澳大利亞運到英格蘭的動物皮毛,那一刻他驚呆了。看上去就像是有人把鴨子的蹼足和喙,縫在了毛茸茸的四足哺乳動物身上。雖然最終他接受了鴨嘴獸是真實存在的,但最初他懷疑這是個惡作劇,有人把各種動物縫在了一起。

兩個世紀後,鴨嘴獸依然令科學家感到震驚。除了四種針鼴,它們是唯一產卵的哺乳動物。它們也是少數幾種有毒的哺乳動物之一:雄性鴨嘴獸長著有毒尖刺,造成的疼痛相當於被胡蜂蟄幾百次。(最近科學家發現,它們的毒液中含有一種激素,可能有助於治療糖尿病。)

除此之外,鴨嘴獸沒有胃,它們的食道直接通向腸道;它們有10條性染色體,而人類只有2條。這似乎還不夠,今年科學家發現,鴨嘴獸的皮毛具有生物螢光,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發出明亮的藍綠色。

新南威爾斯大學的Tahneal Hawke把一隻鴨嘴獸放歸維多利亞州的米塔米塔河。研究人員捕捉鴨嘴獸進行健康評估、採集基因樣本,並給它們植入微晶片。攝影:DOUG GIMESY

森林裡,晨光微曦,Josh Griffiths和博士生Tamielle Brunt在整理他們用來捕捉鴨嘴獸的網。鴨嘴獸在夜間較為活躍,所以科學家大多數在日出和日落時分研究這種動物。攝影:DOUG GIMESY

Tahneal Hawke在給一隻被麻醉的鴨嘴獸的喙抽血,靜脈竇就在皮膚下面。研究人員將用這份樣本研究鴨嘴獸的DNA和RNA。攝影:DOUG GIMESY

在維多利亞州麥克馬洪溪,一隻小鴨嘴獸剛被放生到一根原木上。研究人員動作迅速,不會讓研究對象離開水超過半個小時。攝影:DOUG GIMESY

但最近,在驚嘆之餘,鴨嘴獸研究員也深感擔憂。氣候變化、人類發展、乾旱、叢林大火,正在破壞澳大利亞東部的河流,而那裡是鴨嘴獸賴以覓食和交配的地方。科學家現在正在敦促澳大利亞政府和幾個州把鴨嘴獸列為易危物種,從而為它們帶來更多的保護。

缺水

由於鴨嘴獸容易受到驚嚇,再加上通常在夜間活動,所以統計它們的數量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所有跡象都表明,它們的數量在下降。根據新南威爾斯大學、澳大利亞環境保護基金會等機構最近的報告,過去30年裡,在超過22%的棲息地裡,鴨嘴獸消失了。

歷史記錄進一步證明了下降趨勢。「一些記錄顯示,成千上萬的鴨嘴獸因為皮毛被射殺,」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生態學家Tahneal Hawke正在研究鴨嘴獸的種群動態,她說:「有人說,曾在一條河裡看到了20隻鴨嘴獸,而我一次最多只看到了4隻。」

Josh Griffiths和研究員Farley Connelly在設網捕捉鴨嘴獸。日落之後,他們每三四個小時會檢查一次網,在黎明時把它們帶走。攝影:DOUG GIMESY

2019年和2020年初,叢林大火席捲了澳大利亞。與袋鼠和考拉等其他標誌性物種相比,作為水生生物,鴨嘴獸似乎情況更好一些,但它們的河流棲息地也受到了影響。攝影:DOUG GIMESY

鴨嘴獸的皮毛濃密、防水,當它們在河流和小溪中覓食和交配時可以保暖。歷史記錄顯示,歐洲商人為了它們的皮毛,殺死了成千上萬的鴨嘴獸。攝影:DOUG GIMESY

19世紀的博物學家George Shaw第一次看到鴨嘴獸的皮毛時,以為有人在開玩笑,把鴨子的蹼足和喙縫在了毛茸茸的四足哺乳動物身上。攝影:DOUG GIMESY

鴨嘴獸的蹼足可以讓它們在水中快速前行。不過,在陸地上行走則是另一回事。它們的腿短而重,像爬行動物一樣向外張開。與體型相似的其他陸生哺乳動物相比,它們在陸地上行走所耗費的能量要多30%。攝影:DOUG GIMESY

研究人員必須小心地避開雄性鴨嘴獸後腿上的毒刺。雖然對人不致命,但據說尖刺分泌的毒液會讓人非常痛苦。攝影:DOUG GIMESY

鴨嘴獸把脂肪存儲在尾巴上,以防食物短缺。雌性鴨嘴獸還會用尾巴在溫暖的身體上孵蛋。攝影:DOUG GIMESY

在2月發表的論文中,她的同事Gilad Bino預測,如果氣候變化如預料中那樣繼續惡化的話,那麼在未來50年裡,近四分之三的鴨嘴獸將會消失。

根據預測,氣候變化會增加乾旱出現的頻率和強度,增加叢林大火的風險,比如2019年和2020年初席捲澳大利亞的大火。根據環境諮詢公司Cesar Australia的生態學家Josh Griffiths和同事最近發布的報告,這些火災後,在14%之前見到過鴨嘴獸的地方,鴨嘴獸已經消失了。

Griffiths研究鴨嘴獸已有13年,他告訴我們,鴨嘴獸面臨五大威脅是:「缺水,缺水,缺水,缺水,還是缺水。」

他工作的地方靠近墨爾本,他說自己最擔心的是城市化。隨著道路、人行道和其他硬化路面變多,雨水會迅速注入城市河流,導致河岸被侵蝕,沉積物增加,鴨嘴獸的獵物被趕走,給它們帶來不小的挑戰。

水壩會改變水流,阻礙鴨嘴獸的活動,也是一大威脅。新南威爾斯大學生態系統科學中心的主任Richard Kingsford說,在他所在的州,有三項提議讓他特別擔心。

「新南威爾斯州認為,這會讓整個國家不再乾旱,但實際上卻會讓這些河流的情況雪上加霜,包括鴨嘴獸生活的河流,」他說:「如果(他們意識到)這是一種脆弱的物種,那麼在批准提議時,要求會高得多。」

易危物種

澳大利亞保護基金會的環境政策分析師James Trezise說,鴨嘴獸是澳大利亞的標誌,受到全世界人的喜愛,對於一些原住民來說,鴨嘴獸有著特別的意義。鴨嘴獸是瓦迪瓦迪人的圖騰動物之一,也是他們的精神象徵,但距離鴨嘴獸上一次出現在他們的領地上,已經有很多年了。

為了確保這種標誌性動物不會消失,包括攝影師Doug Gimesy在內,研究人員和倡導者向澳大利亞和幾個州政府提出申請,要求將鴨嘴獸列為「易危物種」。11月下旬,維多利亞州的科學諮詢委員會建議批准這個申請。南澳大利亞州已經將鴨嘴獸列為瀕危物種。

將鴨嘴獸列為國家層面的瀕危物種,要求澳大利亞政府提高對鴨嘴獸的監管力度,同時在評估水壩等大型開發項目時,官員必須考慮到鴨嘴獸的情況。

此外,科學家表示,他們希望政府在河道整治時考慮更周全;減少為農業清理土地,這會導致河流被侵蝕;禁止「淡水螯蝦陷阱」,這種陷阱被用於捕捉甲殼動物,但往往也會困住鴨嘴獸。

Gilad Bino和Tahneal Hawk把臨時無線電應答器粘在一隻雌性鴨嘴獸的尾巴上。應答器可以幫助他們收集鴨嘴獸的活動信息,以及水壩上遊洩洪帶來的影響。攝影:DOUG GIMESY

他們說,希望全球物種保護狀態的權威機構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也能重新審視對鴨嘴獸的分類。2016年,鴨嘴獸被列為近危物種,而列為易危物種,則意味著距離瀕臨滅絕只有一步之遙,這會給澳大利利亞政府增加一些壓力。

「趁現在來得及,我們還有機會做點什麼,」Kingsford說:「如果它們現在或是明年不在名單裡,那麼兩到五年後就會瀕臨滅絕,那時為時已晚。」(譯者:Sky4)

相關焦點

  • 鴨嘴獸處境艱難,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看上去就像是有人把鴨子的蹼足和喙,縫在了毛茸茸的四足哺乳動物身上。雖然最終他接受了鴨嘴獸是真實存在的,但最初他懷疑這是個惡作劇,有人把各種動物縫在了一起。 兩個世紀後,鴨嘴獸依然令科學家感到震驚。除了四種針鼴,它們是唯一產卵的哺乳動物。它們也是少數幾種有毒的哺乳動物之一:雄性鴨嘴獸長著有毒尖刺,造成的疼痛相當於被胡蜂蟄幾百次。
  • 會下蛋會哺乳的鴨嘴獸,雜糅多物種特徵:誰說我的嘴巴是假的?
    這就是鴨嘴獸,一種長相怪異的動物。 身體像毛茸茸的水獺,尾巴形狀和海狸一樣,四肢短且有蹼,和鴨掌很相似,最為奇怪的是,嘴巴上好像被安裝了一個假的鴨嘴,十分怪異。
  • 多少人搜過「鴨嘴獸滅絕了嗎」
    2016年,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重新評估了鴨嘴獸的保護狀態。他們估算,隨著歐洲人的到來,鴨嘴獸的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約30%,足以將之提升為「近危物種」。攝影:DOUGLAS GIMESY在不知道過去確切數量的基礎上,很難說某個物種減少了多少。而且過去的科學家對鴨嘴獸種群數量的研究質量參差不齊。白天追蹤不到鴨嘴獸,而傳統追蹤物種的足跡檢測根本不起作用,因為它們大部分時候都待在水裡。
  • 鴨嘴獸竟然會「發光」!皮毛髮出藍綠色的螢光,實在是太漂亮了
    ,無意中發現鴨嘴獸的皮毛竟然會發出藍綠色的螢光,在感到不可思議的同時,鴨嘴獸皮毛髮光的秘密也是一個未解之謎。它們的身體和尾巴看起來好像是海狸,但是它們的嘴巴和腳卻猶如鴨子一般,這種「奇葩」的外表甚至一度讓澳大利亞意外的人類,第一次看到鴨嘴獸的時候,認為這種動物是人類惡作劇的產物。如今,鴨嘴獸仍然存在於澳大利亞,不過,它們的數量卻非常稀少了,作為最低等的哺乳動物,鴨嘴獸能夠存活至今非常不容易,它們也已經成為了瀕危物種。
  • 哺乳動物會下蛋--鴨嘴獸
    【每日科技網】   來自澳大利亞的珍惜哺乳動物鴨嘴獸  在澳大利亞這片與世隔絕且神奇的土地上,一種動物進化的差不多完美以後他就可以靠著看家本領吃飯了,而鴨嘴獸就是這樣一種動物,從它們在2500萬年以前變成這個樣子以後就再也沒有進化過了。
  • 大熊貓作為動物界的頭號明星,是怎樣從瀕危物種變成易危物種的?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也是我們國家的象徵,這種天生黑白雙色的動物雖然屬於熊科Ursidae的物種,是戰力高強的猛獸,但由於它們外表呆萌可愛、行為憨態可掬,而且沒什麼作為熊科猛獸的覺悟和架子,所以受到了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它的一舉一動,都是教科書般的賣萌。
  • 鴨嘴獸竟然沒有胃
    科學家發現,可以依據一個物種大腦的平均尺寸,計算出該物種從受孕之日起到幼體能夠行走所需的時間。鴨嘴獸沒有胃如果你認為所有的哺乳動物都需要用胃來消化食物,那你可就錯了!你可能很早就知道鴨嘴獸(Ornithorhynchus anatinus)是一個頗為古怪的物種。首先,作為一種哺乳動物,它們竟然是卵生的。其次,它們居然長著像鴨嘴一樣的喙。再次,它們居然還能分泌毒液。
  • 鴨嘴獸歷史長達2500萬年,卻在兩個世紀內瀕臨滅絕,原因令人無奈
    鴨嘴獸,是一種神奇的哺乳動物,它們長著鴨的嘴,海狸的尾巴,水獺的腳,腳後跟上還長著一根毒刺(用毒液自衛的哺乳動物非常稀少,鴨嘴獸是其中之一)。在18世紀後期,科學家喬治·肖在接收到一具鴨嘴獸的標本時,還以為是惡作劇,以為有人把幾種動物的身體部位拼湊起來送到他面前的。
  • 鴨嘴獸其實會發光?
    喜歡此類動物資訊的話,敬請關注哦~鴨嘴獸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離奇動物之一。長得像是大老鼠有河狸的尾巴,鴨子的扁嘴以及腳蹼;晚上捕獵時會閉著眼睛,利用嘴喙來感知獵物;作為哺乳動物居然是卵生的,後腿上長著有毒刺……要素過多,一時不知道怎麼去說。但是本期不是要介紹鴨嘴獸,而是分享一則神奇的資訊。咱不做標題黨也不多囉嗦,直接進正題。
  • 在記憶裡已經滅絕的動物——鴨嘴獸,你見過嗎?
    20分澳幣背面印著鴨嘴獸圖案|圖來自網鴨嘴獸可以說是地球上現存生物中最神奇的物種之一,最具特點的就是他那張像是戴了個橡膠套一樣的嘴巴目前,地球上僅兩種卵生哺乳動物,另一種也是澳大利亞特有物種--針鼴。鴨嘴獸介於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鳥類之間,兼具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鳥類的特點。它的生殖孔與排洩孔在一起,卵、尿、糞都有一個孔排出體外,所以科學家將其歸為「單孔類」動物。
  • 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另外雄性鴨嘴獸的腳跟藏有尖刺,可分泌有毒物質,但在長到30釐米時就消失了。毒性雖不致命,但人若是被刺傷,會引起數月的疼痛和紅腫。更神奇的是,這毒刺不是用來防禦和捕食用的,而是用來爭奪配偶。根據化石研究,科學家認為它是約1億5000萬年前從所有其他哺乳動物中分出來的一支原始物種的少數現存後代之一。它身上一些相當古老的原始特徵,在現代鴨嘴獸解剖和化石上都能發現,幾乎沒有變化。之所以這樣,科學家認為和它身處環境有關。每個物種的演化都是為了生存,而在澳洲沒有太多哺乳動物演化成水生動物,所以鴨嘴獸一直以來的生存環境很穩定,以及沒有遭受什麼太大的競爭。
  • 《我們的救援》:物種瀕危與我們有何相干?地球需要我們拯救嗎?
    「我們正在經歷的物種滅絕,還來得及挽救和阻止嗎?」「人類挽救那些瀕危的蝴蝶、雪豹,究竟有什麼用?」「人類該為挽救一個物種而殺死另外一個物種嗎?」「人類應該幹預全世界的生態環境和物種嗎?」當科學家們提出這個似乎切不關已的問題時,又有多少人會真正思考呢?還好牙買加人會思考,因為當成片靛藍色的大海變成了灰色,他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泯滅的珊瑚樵正在奪走他們的生計。
  • 來自遠古,進化低等的小怪獸:鴨嘴獸的秘密
    不過,這裡還是有一些關於鴨嘴獸的故事可以讓大家一窺這種小怪獸的秘密。坦率的說,有些可能會讓你更了解鴨嘴獸,而另一些,會引出你更多的遐想。人們最初以為鴨嘴獸是捏造出來的。1799年,當鴨嘴獸第一次被博物學家喬治·肖(George Shaw)記錄在《博物學家雜記》中時,他描述道:「這種相似性是如此精確,以至於乍一看,自然會讓人聯想到通過人工手段進行欺騙性的準備。」事實上,鴨嘴獸獨特的外表:鴨子的嘴和腳,水獺的身體和皮毛以及海狸的尾巴 —— 幾乎都像是惡作劇的產物。
  • 摩西英語帶你了解鴨嘴獸「platypus」
    地球在漫長的歲月裡孕育了很多生命,這些生命從肉眼看不見的單細胞生物進化成今天的藻類菌類植物、動物甚至人類,這期間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奇蹟般的重大突破,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內容,就是其中的一個特殊物種——鴨嘴獸。
  • 摩西英語帶你了解鴨嘴獸「platypus」
    地球在漫長的歲月裡孕育了很多生命,這些生命從肉眼看不見的單細胞生物進化成今天的藻類菌類植物、動物甚至人類,這期間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奇蹟般的重大突破,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內容,就是其中的一個特殊物種——鴨嘴獸。
  • 鴨嘴獸是一種神秘的動物,常年生活在水裡,曾被人們認為是怪物
    首次發現鴨嘴獸的專家認為這是一個謎。除了看起來像是從廢棄的動物部分拼湊起來的弗蘭肯斯坦怪物,它也是為數不多的產卵的哺乳動物之一。人類、奶牛和大多數其他哺乳動物都活產了,但是這種毛茸茸的小怪物不得不逆潮流而動,像某種反叛者一樣,用橢圓形的貝殼把它的幼崽彈出來。
  • 5種極度瀕危物種,圖3已失去自然繁殖能力,全球僅剩下3隻
    鰉魚,學名為達氏鰉,是特產於中國黑龍江水域的珍稀魚類,與陸地上的國寶大熊貓一樣屬於極為物種,被人譽為「水中大熊貓」,嚴禁個人捕撈以及宰殺鰉魚。鴨嘴獸,一種為進化完全的原始哺乳動物,距今已經有著長達兩千五百多萬年的生存歷史。
  • 鴨嘴獸——地球上最怪異的哺乳動物:為什麼會變得如此怪異?
    鴨嘴獸最不尋常的特徵之一是,儘管它產卵,但它也有用來餵養嬰兒的乳腺,而不是通過乳頭,而是通過從體內排出的奶。歐洲人在1700年代後期在澳大利亞發現鴨嘴獸,以為這種生物是惡作劇的產物,這個古怪的、鴨嘴般的半水生生物一直以來使科學家員感到困惑。現在,由中國和哥本哈根大學領導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對鴨嘴獸基因組進行了獨特的定位研究,並找到了有關為什麼會變得如此怪異的答案。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至今仍舊存活的5種古老物種,鴨嘴獸上榜,最後一種國人最愛吃
    至今仍舊存活的5種古老物種,鴨嘴獸上榜,最後一種國人最愛吃地球,最早誕生於46億年前。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漫長的時間,慢到地球上的生物生而更替,某種生物會被另一種生物給代替,到了現在,地球上已經失去了很多的古老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