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救援》:物種瀕危與我們有何相干?地球需要我們拯救嗎?

2020-12-05 美人豐盛

「我們正在經歷的物種滅絕,還來得及挽救和阻止嗎?」「人類挽救那些瀕危的蝴蝶、雪豹,究竟有什麼用?」「人類該為挽救一個物種而殺死另外一個物種嗎?」「人類應該幹預全世界的生態環境和物種嗎?」

如果你想解開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去看看短小精悍的《我們的救援》。

在這裡你會看到現代人在如何「保養」地球;

如何讓滅絕的冰川、珊瑚,獅子和大猩猩的家族恢復原貌;

以及一個土生土長的家族長子,在有了知識武器後,如何組織當地人用和平方式化解人和動物的危機……

這是一部普通人和科學家一起「救援瀕危動物」的紀錄片。

每一集13分鐘,目前更新到12集,每一集說一個小故事,真實到,就像你正在搞科研的朋友,給你分享他這一次旅程所見到的奇聞秩事……

牙買加珊瑚礁的泯滅與珊瑚的「克隆」

專家預測,到了2050年,珊瑚礁將從地球上徹底消失。

這是一個可怕的預測、

海洋是孕育人類的母親,是地球上最神秘而讓人無限嚮往的地方。

而珊瑚礁就像海洋的子宮,不僅是海洋最美麗炫彩的根源,也珊瑚礁讓大海保持健康、為魚群做清潔、無數生命棲息於此。

「如果珊瑚礁消失了,我們人類在地球上還能存活多久呢?」

當科學家們提出這個似乎切不關已的問題時,又有多少人會真正思考呢?

還好牙買加人會思考,因為當成片靛藍色的大海變成了灰色,他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泯滅的珊瑚樵正在奪走他們的生計。

在80%的牙買加珊瑚樵死去的時候,政府保護生態的意志強大起來,他們撥款令很多當地人和外地來的科學家組成了一個「珊瑚園丁」小組,為保護珊瑚而努力。

他們找來「健康的珊瑚」,把分成小碎塊,然後背上氧氣瓶潛到淺海,像掛孩子的小襪子一樣,把一片一片的小珊瑚掛起來……他們稱這個過程為「克隆」珊瑚。

每天,他們都來看護小珊瑚是否被破壞,當這些小珊瑚長大一點時,再將它們「移植」到礁石上……

在這裡長大的、保護協會的會長,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帶著她的狗子滑板,然後浮潛去觀察珊瑚的滅絕與新生。

長期目的是保護大海,短期目的是讓魚重新回到大海,不要讓這片曾經豐盛的海岸線變成死海,讓這裡的人都失業。

有槍的人類、獅群、牛群,三者如何共生?

如果你養了一大群賴以生存的牛,這群牛要依靠眼下的一片草原放牧生養。而有一群瀕臨滅絕的獅子,而這群獅子賴這片草原為生。要怎麼辦呢?

這似乎像是一個商學院的案例,如何在獅群下發展經濟。但實際上,這是發生在坦尚尼亞的馬塞人身邊的實際問題,它們就和吃飯睡覺一樣,每天都要面對。

他們養牛,是因為牛可以換牛奶和錢,然後送孩子上學。而他們殺死瀕危獅子,是因為這些獅子會殺死他們的牛。

於是,他們為了保護財產,使用毒藥和槍,成群地殺死獅群。

過去,殺死這些瀕危的獅子是讓人驕傲的事,會被人當成英雄和勇者。

但是現在,這裡出現了一群新的勇者,他們是既能保護牛群,也能保護獅子的人。

這些人其中之一,就有「舊勇士」的兒子賽託蒂,他喝著牛奶長大,並讀完了博士。

他既會給牛看病,也能看懂獅子的腳印,也知道當地人忍受獅子的底線,當然也知道獅子的珍貴——非洲剩餘的2.5萬頭獅子當中有三分之一在這裡。

於是他擔負起了「新勇者」的任務,解決人類、牛和獅子如何共生的問題,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如何解決被瓜分的土地問題。

他和放牧者合作,通過確定獅群的足跡,幫牧民避開這些危險的大貓。

他們在牲畜欄外種植針葉樹,再把金屬網固定在樹上,阻止了獅子和花豹。

未來會怎樣不知道,但是他們每年會阻止10餘起「因牲畜死亡而報復性攻擊獅子」的事件,數百隻獅子被救了。

賽託蒂說:

「只要我繼續保護獅子,我的孩子們就會再看它們,孩子們的後代也會看到,獅子不會變成童話。」

在炮火威脅和極度貧困下拯救冰川

「世界上只剩下一個冰川了,它消失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在場」。

保護著委內瑞拉洪堡冰川的科學家說道,她這麼說是因為,她也無法阻止冰川的消失,20年後,它一定會在地球上消失。

對於中國也一樣,據報導,80%的中國境內冰川有消失的危險,這將影響到18億人賴以生存的水資源。

委內瑞拉的科學家們無法阻止冰川的消失,他們想要研究的是:未來會是什麼樣的生態系統代替冰川,於是他們開始採集植物、苔蘚、地衣和土壤,去做化驗和分析。

然而在山下,研究受到了阻礙。因為委內瑞拉的炮火、政府和經濟的混亂,科研所完全停電,沒有紙、沒有複印機、沒有網……雖然數以百萬計的委內瑞拉人已經在混亂中離開了這裡,但科學家仍然要留在這裡繼續他們的事業。

交通不便,而且不敢帶著電腦走在路上太久。沒有紙張用舊信紙和舊報紙來裝科研樣本,用蠟燭來給登山的做防水。當條件越來越艱苦,他們的意志也越來越堅定。

迄今為止,這個工作組已經在這裡工作了數十年。

他們發現了冰川的根部在升溫,在阿爾卑斯山上也很多物種在滅絕,也產生了以前地球上從未出現過的物種。如果沒有紀錄,這樣的「進化」或「退化」無人知曉。

物種瀕危與我們有何相干?地球需要我們救嗎?

伴著令人驚嘆的美景和瀕危野生動物群像,紀錄片讓我們感受到了「每15分鐘世界上就會消失一個物種」的縮影。

也有一些值得人深思的問題,比如「人類挽救那些瀕危的蝴蝶、雪豹,究竟有什麼用?」甚至「這些與我們有何相干?」「地球需要我們拯救嗎?」

是的,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一種觀點認為:

地球無需我們拯救,人類滅絕之後,馬上會有其他生命取代。人類滅亡後,地球上的其它生命就會重啟。未來的生命於我們,就如我們於恐龍。

而還有一種觀點,也是《我們的救援》的價值觀:

JUST DO!

如果真有一天這個生態必然毀滅,至少人類要在改變的路上,至少用當代的努力,讓再多一代人看到這美麗多姿的地球。

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地球上共有7000種動物、魚類和植物列入瀕危物種,這個速度還在加快。

一個關鍵物種的滅絕可能破壞當地的食物鏈,造成生態系的不穩定,並可能最終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崩解。

因此,這個地球的生態正在前所未有的被破壞。

當野生生物資源,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衡量指標。越來越多的國家對「瀕危物種的保護」更加重視,但是要想做得更多更好,就需要更多的資金、更高的政府意願和民眾更多的認知。

因為,只要多一個保護瀕危物種的人類,就會少一個致使物種瀕危的人類。

在國外的很多瀕危生物資源重點保護區,很多家族從上世紀80年代就持續致力於這項工作。在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普通人,在用知識的力量在改變這關乎後代子孫的一切。就像敦煌工作者一樣,地球需要有人類一輩子,或者世世代代都在置身於「保護地球」的使命當中,這是一個偉大卻又渺小的工作。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我們可能幫助什麼呢?也許就是儘量少開車、少坐飛機、少吃牛肉、減少不必要的消費、節約身邊的水電資源吧!

「 Do you you can. It doesn’t have to be all or nothing. Most importantly, don’t let the vision of perfection stop you from doing what you actually can do。」

如果有人質疑這偉大又渺小的努力,那麼可以看看上面這句話:

「做你力所能及的,你所做的事並不是滿分或者零分,不要讓想要達到完美的意圖,阻止你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

是的,我們在救援,我們在努力!

相關焦點

  • 地球不需要我們拯救,我們只需要拯救我們自己
    地球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就尤為重要,為此我們經常說要保護環境,拯救地球。有人說人類目前擁有的核武器能夠毀滅地球幾十次,是嗎?人類真的有能力毀滅地球嗎?到現在為止,世界上最深的人為鑽孔也才一萬多米,而地球直徑達到了12756千米,拋開直徑不談就光地殼都有17千米。如果把地球比作雞蛋,地殼就相當於雞蛋殼。人類現在連雞蛋殼都鑽不破拿什麼去毀滅地球呢?
  • 我們要拯救物種的滅絕
    目前這種向積極方向發展的趨勢是否可以延續到21世紀末,從而拯救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多樣性?對此,我心存疑慮。不過,若真以目前的趨勢持續到21世紀末,需要拯救的生物多樣性也會比現在少許多。在傳統的自然保護實踐中,物種的滅絕是讓人無法接受的。生物多樣性的衰落不能以當前這種碎片式的運作方法予以解決。
  • 我們能使滅絕的物種復活嗎?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還記得動畫片《冰河時代》中滑稽可愛的猛獁以及叫做迭戈的劍齒虎嗎?你喜歡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這些遠古生物嗎?可惜的是,它們已滅絕消失,未來我們通過最新科學技術能將滅絕的物種復活嗎?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家們曾多次提出將滅絕物種復活,並大膽猜測未來不久滅絕動物或將重返地球。
  • 拯救物種的努力或面臨致命缺陷!大多數瀕危動物救援項目未將氣候變化納入考慮範圍
    儘管如此,一些自然資源保護論者常常不將氣候變化納入考慮範圍,而這意味著保護這些物種的計劃很可能以失敗告終。就算世界並沒有在變暖,野生動植物的前景仍將是灰暗的。去年有報導稱,一百萬種物種或將被抹除——這會是第六場大滅絕。其發生的原因目前主要是棲息地的破壞,但是本世紀的氣候變化預計會將更多物種推下滅絕的峭壁。沒了家園,如何拯救動物?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2021-01-06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冰凍樣本能夠拯救瀕危動物嗎?
    正如人們所普遍認同的觀點——我們不能等動物滅絕了再來絞盡腦汁地挽回,保存現有的,比事後再來修復要好得多。       儘管冷凍-克隆動物並非新技術,但通過冷凍動物組織以保存瀕危動物的遺傳物質來拯救瀕危動物,將開創瀕危動物保護領域的一個方向,值得我國瀕危動物保護領域的研究人員關注。
  • 如果復活地球上已滅絕的物種,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而人類的出現,則要追溯到200萬年以前,然而有記載的人類文明出現,卻僅僅只有幾千年的歷史。35億年以前就已經有了生命,而200萬年以前人類才出現,那麼,這麼長時間的間隔中,地球究竟發生了什麼?難道不會有別的智慧生命出現嗎?難道人類是地球迄今為唯一的智慧生命嗎?有的人認為地球出現過5次人類文明,不過每一次文明都被戰爭或者大型的自然災害所毀滅了。
  • 世界最大溼地瀕危物種遭威脅
    連日來,志願者們努力搜尋瀕危物種,將它們從大火中拯救出來。潘塔納爾溼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溼地,面積達到242000平方公裡,大部分都位於巴西境內。據法新社12日報導,進入8月以來,由於降雨量偏少,還有強風和高溫,火勢在巴西潘塔納爾溼地持續蔓延。截至目前,該地區今年已經發生了12567起大火,過火區域已經達到總面積的10%,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 《流浪地球》拯救中國的科幻電影?最後的飽和式救援有什麼原因?
    《流浪地球》拯救中國的科幻電影?最後的飽和式救援有什麼原因?這裡面很講究集體呀。裡面提到一個飽和式救援。是中國不可以了嗎 不是說只有中國拯救了世界 是中國參與了拯救地球,並且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鏡頭恰恰在中國這裡啊 認為是個人英雄主義只是因為你無腦而已 ,這裡面的科幻感在中國已經進步很大了好嗎?有進步就應該鼓勵呀!!我們不應該給敢於吃螃蟹的人掌聲嗎?
  • 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人類自己
    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人類自己,這樣的2020會給你什麼樣的思考?引言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有45億多年的歷史了,期間地球面臨過諸多毀滅性的災難,地球上的生物一次次瀕臨滅絕。自從人類發展工業化以來,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損壞,海洋汙染,動物們備受牽連,物種消失的頻率不斷加快,令很多人對於地球的前景而感到憂心忡忡,呼喊著要「拯救地球」。事實上地球從不需要我們拯救,因為真正應該拯救的是人類自己。
  • 野生救援攜手周杰倫保護瀕危物種海龜和穿山甲
    2019年5月27日,保護瀕危物種海龜和穿山甲的公益廣告《無限生機》在京發布。中國網/張允奕攝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實習記者張允奕)2019年5月27日,保護瀕危物種海龜和穿山甲的公益廣告《無限生機》在京發布。發布會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海龜保護聯盟和國際環保組織野生救援共同召開,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總工程師尹峰,野生救援全球項目主任約翰•貝可,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周杰倫等出席並發言。
  • 儘量減少物種在我們的時代滅絕 幫助瀕危物種在自然界繁衍
    這本書的封面是一隻冠冕狐猴的照片,書名是《瀕危,我們與它們的未來》。狐猴打開又大又重的圖冊,首先就看到了一句話——書名是「瀕危,我們與它們的未來」,但問題是,什麼瀕危?。書裡有很多極其罕見,只能通過影像觀賞的生物,它們有些現存數量極少難覓蹤跡,有些甚至已經滅絕。還有一些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生物,看過後才知道原來這些看似很常見很普通的生物也岌岌可危。
  • 我們的地球,生命的地球
    這是唯一一個能夠提供氧氣,讓生命得以生存的星球,我們人類稱之為——地球。水、空氣、陽光(經過大氣層過濾),是神奇宇宙給予這個星球最好的禮物,這是生命的起源。我們每一天能夠再次睜開眼睛,看到這個神奇的世界,一呼一吸之間,都是被我們忽略的最重要的東西。
  • 科學無界,科學家把兩種瀕危物種結合,產生了一個「奇異雜交體」
    如今隨著我國科學界不斷的發展,以及各種研究的進行,我們能夠發現地球上的很多物資似乎都在面臨著滅亡的風險,畢竟人類對於生物學的研究這麼多年來一直都在平穩不斷的運行,在這其中我們也能夠發現,往往人類的研究,到達了一定的水平階段之後,我們對於物種的發現就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物種,重新的被人們所認識到,這實際上也是體現出了人類生物科學的一種進步。
  • 關於「滅絕物種復活」,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那些已經滅絕了的物種總能引發我們對復活他們的可能性的想像,現在已滅絕物種名單的長度簡直比猛獁象的長獠牙還要長了。根據現代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程度,某些物種的復活已經不再只是科幻想像了,而是已經有很大可能性實現了。那麼問題來了:滅絕物種的再生真的是一個好主意嗎?
  • 地球根本不需要人類拯救!
    ①已有超27000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②人類平均每天損失200多平方公裡的森林面積;③每天有800萬件垃圾進入海洋;④如果全球繼續變暖,本世紀末氣溫可能會升高3℃-5℃…人類真的會毀滅地球嗎人類不是地球的癌細胞,充其量算是皮蘚,而且是地球抖一抖就能完的那種。地球上所有的核武器加起來都不足以毀滅地球,頂多使人類滅絕,更別說目前的環境能對人類造成什麼威脅。等到人類自然滅絕的那一天,地球開始自我修復。若干億年之後,地球將不再叫地球,因為會有新的物種文明給它重新命名。
  • 瀕危物種,很多你沒見過卻悄悄地消失了
    人類的文明發展至今,其實很大程度已經隔絕了自然,更隔絕了很多物種。偶爾有鳥兒經過人類的上空,也只能看見貓狗這些在與人類結伴。說實話,大部分人類對我們的鄰居幾乎一無所知。有些物種正在悄悄的消失,到2100年地球上的物種還會消失一半!它們會像恐龍一樣,僥倖的也只能成為化石。人們需要關注並意識到,與我們共同生活在這顆星球上的生物是何等神奇,這一點很重要。倘若我們沒有好好去拯救這些物種,那麼我們子孫後代的「影像方舟」中將會有更多的不幸對象。
  • 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我們該如何拯救其瀕臨滅絕的不幸?
    ,是一種從7000萬年前的食肉目動物進化而來的特化物種。幼年的甜寶需要全天候被人照顧,瑪利亞會陪著她每天去戶外散步5個小時,讓甜寶自由覓食。在這裡她見到了同樣為拯救亞洲穿山甲而戰的人——阮泰凡,他是穿山甲保護組織的世界領導者。阮泰凡管理一個叫「拯救越南野生動物的組織」,這個組織建立在最古老的國家公園森林裡。他的團隊致力於拯救和恢復這個世界上最瀕危的穿山甲。
  • 長江魚類減少了三分之二,克隆技術能拯救瀕危物種嗎
    ,所以如果問題是犀牛太少的話而,我們又剛好知道如何克隆犀牛那麼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對吧? 好吧確實有人正致力於克隆瀕危動物,然而事情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而且造成這些物種瀕臨滅絕的問題也不會因此而解決,第一隻由成年體細胞克隆的哺乳動物是1996年的多利羊,自此科學家們又克隆出了許多別的動物比如貓、狗甚至猴子,不久後瀕危動物也上了克隆名單。
  • 《火星救援》:我們這個時代的魯濱遜漂流記
    《火星救援》的故事很簡單:一組太空人到火星上開始任務,卻因為突如其來的沙塵暴不得不緊急撤回地球。其中一位植物學家兼機械師負傷,被誤認為死亡而留在了火星上。結果,他奇蹟般地生還了下來。聽起來有沒有很耳熟?對了,這就是影片的別名《我們這個時代的魯濱遜漂流記》,或者《全世界最handy的男人標杆》,這兩個我取的名字都可以充分表現影片的主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