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書店攝影類的書架上一看到這本書的封面圖片和書名後,就決定要買下它,直覺告訴我這本書值得一看。這本書的封面是一隻冠冕狐猴的照片,書名是《瀕危,我們與它們的未來》。
狐猴
打開又大又重的圖冊,首先就看到了一句話——書名是「瀕危,我們與它們的未來」,但問題是,什麼瀕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橫跨兩頁,可見這是作者最希望我們通過本書能夠思考的問題。
洪水衝毀了崖沙燕的家
這本書涉及了生態系統中的植物、昆蟲、鳥類、海洋生物、兩棲動物、哺乳動物等野外生物。書裡有很多極其罕見,只能通過影像觀賞的生物,它們有些現存數量極少難覓蹤跡,有些甚至已經滅絕。還有一些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生物,看過後才知道原來這些看似很常見很普通的生物也岌岌可危。
新疆巴音布魯克 灰鶴與羊群
熊貓,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問起最喜歡的動物時會毫不猶豫的回答「大熊貓」,反正我肯定是!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為數不多的好消息就來自於大熊貓。雖然作者給「成功」打上了問號,但還是肯定了我國對大熊貓的保護,使得大熊貓從瀕危物種降級為易危物種。可是整個生態系統還是不容樂觀,比如氣候的變化對大熊貓主要食物竹林的影響。通過大熊貓這個例子也反映了生態系統是個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破壞是很容易,但維護和恢復極其困難。
大熊貓
蝙蝠,前一段時間的「熱詞」,其熱度來源於我們的反省和自責,來源於我們對自身安危的擔憂。其實這些野生動物不該」被動「走進人類的生活,人類將這些野生動物的肉視為「美味、特別的食材」,將其鱗片視為「增強體魄的藥材」,將其外殼視為「價值連城的裝飾」,但其實這些功能對於人類的生存來說,僅僅是些虛榮可笑的功能,但對於這些生物來說是珍貴的生命。而破壞生態系統平衡的惡果,人類最終也要承受。
蝙蝠
書中記錄了珊瑚、樹蛙、北極熊、非洲象、丹頂鶴、金絲猴、黑猩猩、大熊貓等多種多樣的「瀕危」生物,用精彩絕倫的攝影作品觸動人心。
孔雀
這些野外生物之所以會「瀕危」,多是因為人類的開墾、採礦、汙染、捕獵等行為造成的,它們的棲息地日益減少,生活環境逐漸惡劣,自然會「瀕危」。對於瀕危的物種,如果沒有人類的幫助接下來可能就會滅絕,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每個人都應盡一份力儘量減少物種的滅絕,幫助瀕危物種在自然界繁衍生息。
採砂建樓 崖沙燕沙坑築巢 來年又採砂
其實生態系統就像我們經常使用的電腦系統、手機系統一樣,但它更加龐大和複雜,人類只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員,而不是主宰。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與環境構成了統一的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我們要儘量維護平衡,而非破壞。
共同的家園
書的最後用一句話進行了總結,「人類與自然的聯繫從未如此至關重要,這關係到我們的未來」。所以這本圖冊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極具衝擊力的視覺享受,還科普了許多關於生態系統的知識。我看完後迫不及待的想要獲取更多、思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