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量減少物種在我們的時代滅絕 幫助瀕危物種在自然界繁衍

2020-08-27 長冰影像

我在書店攝影類的書架上一看到這本書的封面圖片和書名後,就決定要買下它,直覺告訴我這本書值得一看。這本書的封面是一隻冠冕狐猴的照片,書名是《瀕危,我們與它們的未來》。

狐猴

打開又大又重的圖冊,首先就看到了一句話——書名是「瀕危,我們與它們的未來」,但問題是,什麼瀕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橫跨兩頁,可見這是作者最希望我們通過本書能夠思考的問題。

洪水衝毀了崖沙燕的家

這本書涉及了生態系統中的植物、昆蟲、鳥類、海洋生物、兩棲動物、哺乳動物等野外生物。書裡有很多極其罕見,只能通過影像觀賞的生物,它們有些現存數量極少難覓蹤跡,有些甚至已經滅絕。還有一些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生物,看過後才知道原來這些看似很常見很普通的生物也岌岌可危。

新疆巴音布魯克 灰鶴與羊群

熊貓,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問起最喜歡的動物時會毫不猶豫的回答「大熊貓」,反正我肯定是!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為數不多的好消息就來自於大熊貓。雖然作者給「成功」打上了問號,但還是肯定了我國對大熊貓的保護,使得大熊貓從瀕危物種降級為易危物種。可是整個生態系統還是不容樂觀,比如氣候的變化對大熊貓主要食物竹林的影響。通過大熊貓這個例子也反映了生態系統是個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破壞是很容易,但維護和恢復極其困難。

大熊貓

蝙蝠,前一段時間的「熱詞」,其熱度來源於我們的反省和自責,來源於我們對自身安危的擔憂。其實這些野生動物不該」被動「走進人類的生活,人類將這些野生動物的肉視為「美味、特別的食材」,將其鱗片視為「增強體魄的藥材」,將其外殼視為「價值連城的裝飾」,但其實這些功能對於人類的生存來說,僅僅是些虛榮可笑的功能,但對於這些生物來說是珍貴的生命。而破壞生態系統平衡的惡果,人類最終也要承受。

蝙蝠


書中記錄了珊瑚、樹蛙、北極熊、非洲象、丹頂鶴、金絲猴、黑猩猩、大熊貓等多種多樣的「瀕危」生物,用精彩絕倫的攝影作品觸動人心。

孔雀

這些野外生物之所以會「瀕危」,多是因為人類的開墾、採礦、汙染、捕獵等行為造成的,它們的棲息地日益減少,生活環境逐漸惡劣,自然會「瀕危」。對於瀕危的物種,如果沒有人類的幫助接下來可能就會滅絕,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每個人都應盡一份力儘量減少物種的滅絕,幫助瀕危物種在自然界繁衍生息。

採砂建樓 崖沙燕沙坑築巢 來年又採砂

其實生態系統就像我們經常使用的電腦系統、手機系統一樣,但它更加龐大和複雜,人類只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員,而不是主宰。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與環境構成了統一的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我們要儘量維護平衡,而非破壞。

共同的家園

書的最後用一句話進行了總結,「人類與自然的聯繫從未如此至關重要,這關係到我們的未來」。所以這本圖冊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極具衝擊力的視覺享受,還科普了許多關於生態系統的知識。我看完後迫不及待的想要獲取更多、思考更多。

相關焦點

  • 只有人類會導致物種滅絕嗎?並非如此,這些物種自身容易滅絕
    如果說有什麼現象對於生物種群來說是可怕的,那應該就是滅絕了。一旦物種滅絕之後,就永遠沒有在地球舞臺上亮相的機會了。雖然地球生物史只有幾億年,但是在這段期間內地球上就已經發生過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每次事件都會導致地球上80%的物種消失。滅絕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後又會有一批新物種出現,地球所有的物種似乎都在經歷著這樣一個輪迴,以至於有說法認為人類未來或許會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這些物種的滅絕也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影響,從給農作物施肥的關鍵傳粉者減少到能控制疾病傳播的食腐動物的消失。因此,研究人員現在正在密切關注哪些動物處於滅絕邊緣,從而弄清楚情況變得多麼可怕,並找出挽救它們的最佳方法。目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非常可觀。
  • 我們要拯救物種的滅絕
    從人類生命周期的角度計算,這一滅絕速率是極小的,從自然保護的角度來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值得注意的是,當今尚有多達600萬個物種未被科學界發現)。同時,這也意味著,雖然全球掀起了富有英雄主義色彩的自然保護運動,但目前已知物種的滅絕速率還是接近於前人類時期的1000倍,而且仍在加速。一切生物系統中止不住的大出血只會導致一種結果:有機體的死亡和物種的滅絕。
  • 我們能使滅絕的物種復活嗎?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還記得動畫片《冰河時代》中滑稽可愛的猛獁以及叫做迭戈的劍齒虎嗎?你喜歡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這些遠古生物嗎?可惜的是,它們已滅絕消失,未來我們通過最新科學技術能將滅絕的物種復活嗎?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家們曾多次提出將滅絕物種復活,並大膽猜測未來不久滅絕動物或將重返地球。
  • 滅絕52年後現身,消失63年重回視野,為何物種屢次消失又出現
    2020年的一項科學研究指出,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陸地動物,飛禽類,海洋動物類總數量減少了3分之2,有人不斷猜測,這是否是第6次物種大滅絕到來的前奏,但在最近幾年,自然界中屢次出現動物滅絕後又重新出現的離奇故事。
  • 滅絕52年後現身,消失63年重回視野,為何物種屢次消失又出現
    2020年的一項科學研究指出,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陸地動物,飛禽類,海洋動物類總數量減少了3分之2,有人不斷猜測,這是否是第6次物種大滅絕到來的前奏,但在最近幾年,自然界中屢次出現動物滅絕後又重新出現的離奇故事。
  • 兩個瀕危物種的不小心結合,竟造就了「神奇物種」
    生命在地球上發展繁衍了38億年之久,從最初的簡單單細胞生命,發展到今天生機勃勃,數百萬個物種蓬勃發展。但同時因為地球環境的持續性變化,很多物種因為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最終只能被淘汰滅絕。還有很多是因為人類活動的持續性擴張,它們的生存空間和環境遭到破壞,最終被迫所滅絕。總之物種滅絕和新物種的出現,在地球幾十億年的歷史上很常見。
  • 已經滅絕的猛獁象,為什麼還被列入瀕危物種?-虎嗅網
    說到長毛猛獁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冰川時代》裡的龐然大物。這一曾經稱霸北美、歐洲和亞洲北部,並早已在4000多年前滅絕的物種,最近卻因一個議題再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此次大會中的一項關於猛獁象的議題有些令人費解——這一早已滅絕的生物,可能會被重新歸為瀕危物種。CITES的目標是通過管制,防止現存野生動物因相關貿易而瀕臨滅絕,但不會完全禁止這些國際貿易。猛獁象作為確定已經滅絕的物種,被添加進受監管的存活物種的名單中著實有些怪異,也讓此項提議充滿了爭議。
  • 地球一直都有物種滅絕,那有新物種在誕生嗎?
    地球一直都有物種滅絕,也一直有新物種誕生,只是我們無法感知到它們的進化。新物種的誕生根據現代進化論我們知道,物種是在不斷進化之中的,我們之所以感知不到進化的發生,是因為進化的過程非常緩慢,需要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才能夠形成新物種。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失去這一條魚,也失去了整個物種。自那以後科研人員就沒有再發現過白鱘,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所以可知,人類在差不多10年前就已經失去了這個物種。危起偉曾經拍攝到的長江白鱘▽圖片來源:楚天都市報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在我們生活的世代走向滅絕,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應該讓人深思的事。
  •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2020-07-07 1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的救援》:物種瀕危與我們有何相干?地球需要我們拯救嗎?
    「我們正在經歷的物種滅絕,還來得及挽救和阻止嗎?」「人類挽救那些瀕危的蝴蝶、雪豹,究竟有什麼用?」「人類該為挽救一個物種而殺死另外一個物種嗎?」「人類應該幹預全世界的生態環境和物種嗎?」他們發現了冰川的根部在升溫,在阿爾卑斯山上也很多物種在滅絕,也產生了以前地球上從未出現過的物種。如果沒有紀錄,這樣的「進化」或「退化」無人知曉。物種瀕危與我們有何相干?地球需要我們救嗎?
  • 瀕危物種越來越多,生物滅絕正在加速進行?要恢復可能需要百萬年
    從上個世紀開始,地球上所剩無多的珍貴物種就開始大量消失,數百種珍奇物種瀕臨滅絕。許多人把這歸結為「自然消亡」,但是更加科學、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地球「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向我們逼近,甚至正在發生中。
  • 物種滅絕速度越來越快嗎,物種的滅絕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現在我們的物種比任何時候都多。例如,6500萬年前,有超過10萬種植物,現在有20萬種。也就是說,如果一半的物種滅絕了,那就意味著滅絕的物種比任何時候都多,因為我們的地球從未見過如此多樣的植物。由於人類活動的強烈幹擾,現代物種的滅絕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物種滅絕率從每天約一種增加到每小時一種。
  •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在這段時間裡,當個體亞群增加或減少時,西北海豹的總數減少。雖然這種下降意味著該物種的全面恢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最近出現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發展,包括:夏威夷主要島嶼僧侶海豹的明顯重新定居和顯著增長,在過去的20多年裡,僧侶海豹的數量從低到大約300。2014年至2016年間,物種總數每年增長3%。幼年海豹生存增強研究的新進展。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瀕危物種即將滅絕,全世界僅有3隻,如今這保護動物怎麼樣了?
    瀕危物種即將滅絕,全世界僅有3隻,如今這保護動物怎麼樣了?世界每天都在發生一些細小的變化,這些變化往往我們丟察覺不到,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總會突然間意識到某種變化。小時候的我們都會跑到清晰的河水邊,下河抓魚,河水清的往往能清澈見底,魚兒在水裡遊的自由自在。原來我們都覺得北極是一大片冰山,但是現在北極的冰山正在一點點減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都化成冰水。現在的你再也看不到魚兒在河水中自由已在的遊玩,你也看不到北極冰天凍地的景象。在我們一直懷疑為什麼現在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發生的如此頻繁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 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物種大滅絕
    從1900年以來,陸地大多數生物棲息地的本地物種平均豐度下降了30%,超過41%的兩棲生物,35%的珊瑚礁以及33%的海洋哺乳動物均有滅絕的風險。IUCN(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護團體,2019年,IUCN更新了瀕危物種的紅色名錄,新增了7000種以上的動植物。這次的報告評估了超過10萬種生物,發現2萬8千種生物陷入生存困境。
  • 瀕危物種保衛戰:從滇池到長江,10年禁漁任重道遠
    然而除了渡渡鳥,在水下世界中也有很多物種都曾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如果沒有人類的幫助,它們很可能已經從地球上永遠的消失了。在上世紀80年代,珠江口水域曾是黃唇魚的主要產區,但是由於過度捕撈,如今野生的黃唇魚已經瀕臨滅絕。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為瀕危水生物種的保護做些什麼?水生動物面臨的威脅主要就是水域環境汙染、生境喪失以及過度捕撈,我們可以從這些角度入手來改善水環境,進而幫助瀕危的水生動物渡過難關。
  • 全球瀕危物種資料庫低估滅絕風險
    全球最受重視的瀕危物種資料庫可能低估,甚至嚴重低估了世界各地許多動物面臨的滅絕風險。這是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發現,由於未能整合新的技術,例如衛星和航空圖像,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對數以百計的動物面臨的威脅進行了錯誤的分類。因此,動物保護組織可能會錯過許多物種面臨的滅絕風險。負責為IUCN跟蹤鳥類的英國劍橋市國際鳥類聯盟科學主管Stuart Butchart認為,這項研究的總體方法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