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無界,科學家把兩種瀕危物種結合,產生了一個「奇異雜交體」

2020-08-13 耀哥胡說八道

如今隨著我國科學界不斷的發展,以及各種研究的進行,我們能夠發現地球上的很多物資似乎都在面臨著滅亡的風險,畢竟人類對於生物學的研究這麼多年來一直都在平穩不斷的運行,在這其中我們也能夠發現,往往人類的研究,到達了一定的水平階段之後,我們對於物種的發現就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物種,重新的被人們所認識到,這實際上也是體現出了人類生物科學的一種進步。

或許有很多人會認為人類活動造成了當今地球的在不斷的惡化,在地球環境的惡化條件之下,也有越來越多的物種瀕危滅絕,可實際上我們也能夠發現,在近些年來不斷的有新的物種被人們所發現並且加以研究,人類歷史發展的階段,確實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但是至今為止,人類在生物學上的研究還有許多未解之謎,有待破除,隨著人類生物學的不斷進步,我們也能夠發現物種的多樣化似乎越來越明顯,儘管有不少的物種在瀕危滅絕,但實際上這也是一種進化論的基本觀念,往往某一種生物不適合環境的生存,它們就會自然而然的被淘汰。

在前不久想必有不少的小夥伴應該也聽說了,有科學家在車諾比核電站發現了一種菌類,這一種菌類竟然能夠吸收輻射,這對於人類日後航天事業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太空人們如今需要克服的宇宙輻射,或許也能夠在這樣的生物身上找到答案。


實際上,這就體現出了達爾文進化論的一種觀點,達爾文進化論,其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只有能夠適應環境的生物才能夠最終存活下來。不知道你們對於這種觀點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或許如今確實有不少的物種正在瀕危滅絕,但實際上如果它們能夠真正的適應環境,它們就能夠生存下來,而不適應環境的那些生物自然就會被大自然所拋棄。

如今科學家們在生物的研究保護方面也是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科學家想要通過人工幹預繁殖的方法,來緊急的救治一些即將要面臨滅絕的物種,實際上這種做法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是具有非常大的好處,中國有不少的淡水物種就已經瀕臨滅絕,甚至在前不久被稱作中國淡水之王的白鱘已經宣布滅絕,如今世界上的大部分鱘類似乎都瀕臨滅絕,目前所存在的俄羅斯鱘魚和美國白鱘也處於即將要滅絕的階段。

為了防止鱘類滅絕,科學家們緊急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並且採用人工幹預的繁殖的手段來拯救這些俄羅斯鱘魚,這樣的瀕臨滅絕物種,如果不通過人工的幹預,那麼它們很快就會滅絕,在這一次人工幹預繁殖的研究工作當中,科學家把俄羅斯鱘魚和美國白鱘這兩種瀕臨滅絕的魚類巧妙地混合在了一起,沒想到卻產生了一種奇異的雜交體。


首先我們需要來了解一下這兩種鱘魚,首先俄羅斯鱘魚是一種比較珍貴的魚類,它的外表和生活習性似乎沒有太大的關聯,俄羅斯鱘魚看起來和普通的魚類也有非常明顯的不同之處,它的背部頂端以及兩端都有很明顯的鱗狀物質。

俄羅斯鱘魚是當今世界上最珍貴的食材之一,俄羅斯鱘魚的卵子能夠用來製作最珍貴頂級的魚子醬,但是俄羅斯鱘魚是一種食肉性的魚類,它和很多的魚類不同,所以俄羅斯鱘魚往往在某一環境水域當中會影響到其它一些魚類的生長,因為它很有可能會捕食其它的魚類。


而美國白熊的特徵就更加明顯,它和俄羅斯鱘魚單從外形上來看可以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魚,這也決定了它們的珍貴之處,美洲白鱘魚如今也只能夠在美國的22個水域被發現是一種濾食性動物,它主要以水中的浮遊生物為食,並且它的長長的鼻子也讓它在水中非常的引人注目,這種白鱘魚的鼻子上覆蓋有上萬個感官接收器。

俄羅斯白鱘魚和美洲白鱘魚這兩種物種的雜交結合無疑是科學界的一次大膽嘗試,如果俄羅斯白鱘魚放在美洲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會被認為是外來物種,因為俄羅斯白鱘魚並沒有在美國地區發現,這兩種物種的結合根本沒有任何的相關之處,如果不是人類的人工幹預繁殖,它們或許這輩子也不會碰到一起


沒想到科學家竟然做了如此大膽的一次嘗試,把兩種生活習性以及居住環境都毫不相干的魚類撮合到了一起,科學家們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原本以為這兩種不相干的鱘魚根本沒有可能會結合生出寶寶。

畢竟鱘魚在世界上有很多的分支,隨著環境的不斷變遷,它們的各自物種也產生了一些相應的變化,慢慢的幾種不同的鱘魚之間就被完全的隔離分化開來,並且它們在各自的環境都實現了進化,這也是為何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這兩種鱘魚有非常明顯的不同之處。


沒想到這一次的人工幹預繁殖,竟然產生了讓科學家都難以相信的結果,科學家們也是發布了自己的研究結果在論文網站上,並且提出那些被認為血緣關係非常遙遠的兩種生物,或許它們的親緣關係比人類想像的要接近的多。


結語

此次誕生的雜交魚幾乎具備了俄羅斯白鱘魚的大部分特徵,當然有某些雜交的鱘魚也具有美洲白鱘魚的一些特徵,但是並不明顯,當然它們的各自習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都有食肉的習慣,可以說此次的人工幹預繁殖所產生的結果是讓人非常滿意的,或許這也能夠揭開人類在後續對其它瀕危滅絕物種進行人工繁殖的開端。

相關焦點

  • 兩個瀕危物種的不小心結合,竟造就了「神奇物種」
    兩個瀕危物種的結合今天主角是俄羅斯鱘魚和美國白鱘,從其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兩種鱘魚的地理分布。1、俄羅斯鱘魚生物學分類上俄羅斯鱘魚屬於鱘形目-鱘科-鱘屬下的成員,體型最大可以長到超過2米,它們的卵是經常可以被用來製作頂級的魚子醬,因此它們深受歡迎,只不過隨著人們的過度捕撈以及生存環境的改變,俄羅斯鱘魚已經進入瀕危狀態。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即將滅絕的2大物種,一次意外結合之後,成就了新物種!
    兩種瀕臨滅絕的生物,科學家意外將其結合,出現新物種!人類活動對地球所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很多的物種由於環境的破壞正在加速滅絕。面對這些瀕危物種,科學家們就能採取的辦法,只能通過人工幹預養殖的方式,給它們提供更好的棲息地,讓它們有更多的生存空間。中華鱘一直有著活化石之稱,也成為了國家瀕危保護動物,和中華鱘同樣的,還有中國淡水之王白鱘。讓人感到比較惋惜的一點是,白鱘已經在此之前被宣布已經在地球上徹底的滅絕了,它的滅絕對於人類來說確實是一大損失,但是面對它的消失,人類卻無計可施。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
    ▼ 在對動物的新組織樣本進行DNA測試後,科學家確定在澳大利亞南部發現了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這是兩種生活在澳大利亞森林中的貓大小的有袋動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詳細介紹了這一發現。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科學實驗的一次「翻車」,2個不同物種意外結合,創造了新的生物
    科學實驗的一次「翻車」,2個不同物種意外結合,創造了新的生物。一些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辦法該怎麼讓它們不再面臨滅絕的情況。不過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在無意之間,這兩個物種結合到了一起,並誕生了屬於它們的後代。
  • 美國把北極熊列為瀕危物種
    新華網華盛頓5月14日電(記者張忠霞)美國聯邦政府內政部14日宣布把北極熊列入瀕危物種,今後北極熊將受到美國《瀕危物種法》的保護。此前,環保人士及科學家等一再要求美國聯邦政府將北極熊列為瀕危物種。今年1月,美國多家環保團體就此聯合狀告內政部,聯邦法院裁決內政部在5月15日前作出決定。
  • 與黑猩猩雜交實驗,5名人類女性願為科學付出,最終效果如何?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人類源自於450萬年前和黑猩猩在演化之路上分化的類人猿,現在人類從基因上來說和黑星星的相似度依舊高達98%,但就是這2%的差異使得我們成為了和黑星星外邊、行為截然不同的物質。經過了數百萬年的地域隔離,在科學上我們認為人類已經和黑猩猩出現了生殖隔離。也就是不能雜交產生後代。
  • 一次意外,科學家讓兩種活化石魚雜交出了全新的魚種!這……?
    ,是魚子醬的來源之一,野生種群是全球瀕危物種。美國匙吻魚,俄羅斯鱘魚,以及我國中華鱘,在今年早些時候均被列入「嚴重瀕危物種名單」,被認為是「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物種都要瀕危」的種群。也因此,研究這幾種瀕危遠古魚類的繁殖,便成了各國科學家最重視的課題。
  • 科學家發現雜交形成罕見細斑原海豚新物種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一項基因研究表明,兩種不同海豚物種雜交可形成細斑原海豚。這種海豚體長2.1米,生活在大西洋熱帶深水環境。進化生物學家在動物王國中已發現其它幾種雜交新物種,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上。
  • 10個酷斃了的動植物跨種雜交物種:這也算是高科技了
    1986年的一篇報導中,科學家們從基因方面報導了混合不同甜菜的方法。他們先嘗試兩種物種雜交,結果是.vulgaris系甜菜和lomatogona系甜菜之間成功雜交。他們使用這種雜交方式,使雜交甜菜與第三種攜帶procumbens染色體的甜菜交叉雜交。  結果產生三交甜菜,但這是一棵不育株。在顯微鏡下,科學家們觀察到雜交品種的染色體努力試圖配對就如其細胞試圖產生花粉一樣。
  • 怎麼就是瀕危物種了?
    並且在數據的採集之中,銀杏樹的年齡還有近100歲的,所以是非常古老的物種,但是銀杏樹並非是一種非常飽和的物種,如今已經將其定位了「瀕危物種」,那是因為科學家們發現銀杏樹並非是一種物種豐富,數量大的物種。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用於保護瀕危動物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用於保護瀕危動物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消息,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讓我們一起「聚焦國外海洋熱點,傳遞國外海洋資訊」——海洋參考今日頭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2020-07-07 1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起來有點噁心:科學家製造出老鼠和人類的雜交體
    5月13日的《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了一份報告,科學家製造出迄今最完整的小鼠和人類雜交體,人類幹細胞就可以將自己編織成正在生長的小鼠胚胎,填充正在發育的肝臟,心臟,視網膜和血液。在實驗的小鼠胚胎中,它的細胞中有4%是人類的,這是迄今人類與小鼠之間最徹底的混合。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引起連鎖反應,使其他物種也容易遭受同樣的命運。也就是說:滅絕正在滋生滅絕!隨著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科學家們正在爭分奪秒,爭取在這些脆弱的生命消失前好好研究它們。
  • 物種怎麼分? 這是一個難題
    《物種起源》不僅開創了生物學發展史上的新紀元,進化論的思想更是滲透到各個自然科學領域,對人類歷史產生了巨大影響。那麼,我們怎麼去定義一個物種呢?偉大的達爾文先生竟然也講不透徹,這個問題太難了。如果兩種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意味著這兩種物種交配不能產生後代(例如貓和狗交配不能產生後代),或者交配產生的後代沒有生育能力(例如馬和驢交配雖然能生出騾,但是騾沒有生育能力)。
  • 物種怎麼分?這是一個難題
    1859年11月24日,《物種起源》一書在倫敦出版,達爾文在書中詳細地闡述了生物進化理論。《物種起源》不僅開創了生物學發展史上的新紀元,進化論的思想更是滲透到各個自然科學領域,對人類歷史產生了巨大影響。 那麼,我們怎麼去定義一個物種呢?偉大的達爾文先生竟然也講不透徹,這個問題太難了。
  • 【新華網】我國科學家成功繁育出瀕危物種橫斑玉斑蛇後代
    【新華網】我國科學家成功繁育出瀕危物種橫斑玉斑蛇後代 2017-08-28 新華網 吳曉穎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