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目山,我的兩棲爬行動物考察行

2021-01-13 自然使者

文:趙鍔

5月初,浙江兩棲爬行動物攝影群在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了考察,此行得到了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領導的支持,特別感謝一下楊局(楊教授,絕對的專家)、趙科長幫忙聯繫和接待。此行也是攝影群各位專家大咖的首次聚會,群內雖然有幾位大咖臨時有事不能趕來參加,但都發來「賀電」,表示了羨慕嫉妒恨,作為攝影群的群主,我非常欣慰。

本次行程一晚上拍攝到了很多物種,蛇類:劉氏白環蛇一條,黑背白環蛇一條,中國鈍頭蛇一條,華東烙鐵頭一條(發現時已死亡),黃鏈蛇一條,赤鏈蛇一條,福建竹葉青七條,一共13條7種蛇;蛙類:大樹蛙、斑腿樹蛙、天目臭蛙、凹耳蛙、淡肩角蟾等;蜥蜴類:北草蜥;昆蟲:中華虎甲、胡峰、碩步甲等。我拍攝了其中一些物種照片,在本期圖文裡分享給大家。另有一些花序照片,請大家一併欣賞。

先來兩張風景吧!

(天目山的山瀑,華為mate 10 拍攝 趙鍔攝)

(天目山間濃霧瀰漫 趙鍔攝)

夜巡刷到的部分蛇類(附一張白天拍的日行性蛇:烏梢蛇)。

(張嘴攻擊的黑背白環蛇 趙鍔攝)

(俺發現的中國鈍頭蛇,正面吐著信子 趙鍔攝)

(遇見率極高的福建竹葉青 趙鍔攝)

(此行天目山最想拍的劉氏白環蛇,也是我的兩爬新種 趙鍔攝)

(廣角鏡頭下的烏梢蛇 趙鍔攝)

唯一碰到的蜥蜴類:北草蜥,晚上在睡覺,我們打擾它了。

(北草蜥是我的兩爬新種 趙鍔攝)

一些蛙類,凹耳蛙可是我的兩爬新種哦!

抱對的大樹蛙,在一個小水塘小瀑布下,脫了鞋子赤腳拍攝,被水澆了個透溼,第二天白天帶著長焦鏡頭去原地拍攝,居然還抱在一起,只不過換了個位置。

(大樹蛙抱對耍流氓 趙鍔攝)

(凹耳蛙,期待能在紹興也發現 趙鍔攝)

(萌萌噠的淡肩角蟾 趙鍔攝)

第二天一早去拍了我從沒拍過的兩種鳥類,都是我的新種。

(鳴叫的慄頭鶲鶯 趙鍔攝)

(起飛的煙腹毛腳燕 趙鍔攝)

隨拍的一些昆蟲。

(胡蜂科的,具體啥名不清楚 趙鍔攝)

(非常漂亮的中華虎甲 趙鍔攝)

(碩步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趙鍔攝)

最後上一些花序片片,各位大咖相繼出鏡。

(右二楊局親切慰問我們有沒有被山螞蟥咬到,章大師連忙檢查自己的腳 馮立斌攝)

(我在和兩爬大咖錘錘互懟「拍鳥大爺」這個問題,其他人速度圍觀 馮立斌攝)

(趙老師在耐心講解,後面的潘老師似乎有所發現 馮立斌攝)

(兩爬大咖:錘錘,也「採花」 馮立斌攝)

(玩弄山螞蟥於手指之間的錘大神 趙鍔攝)

(易寒大師正在創作 馮立斌攝)

(dannyboy和易寒兩位大師「圍毆」蝦脊蘭 馮立斌攝)

(各位專家大咖「群毆」烏梢蛇 馮立斌攝)

(集體合照,時間總是短暫,期待下次相聚 馮立斌攝)

天目山的兩棲爬行動物考察還沒結束,天氣慢慢的變熱,我們將會組織第二次的考察之行,期待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探索發現,不過野外辛苦危險,如要加入,得有心理準備。不過有這麼多專家大咖在,你儘管放心來吧!

相關焦點

  • 【立夏】天目山夜的微光——兩爬影像考察記
    【立夏】天目山夜的微光——兩爬影像考察記  文:王聿凡  馮立斌 攝  天目山有兩峰,峰頂各一池,左右相稱,名曰天目——《元和郡縣誌》   隨著夜觀活動被眾人認知,兩棲爬行動物受關注度逐漸提高,我們浙江兩棲爬行動物攝影群在天目山自然保護區組織了此次活動。感謝天目山保護區管理局楊局與趙科長的支持與接待。
  • 英文刊《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申辦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的兩棲爬行動物研究歷史悠久,積累豐富,其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室是迄今為止我國唯一長期從事兩棲爬行動物研究的專門機構,在國內外同行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該研究室早年創辦的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學術期刊已在美國不定期出版發行近20年。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國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學科的發展需求,成都生物所決定將該刊回歸中國,向國家申請創辦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英文學報AHR。
  • 兩棲爬行動物:它們也該被拯救—新聞—科學網
    你一定想不到,它來自一種爬行動物——斑鱉。斑鱉原產於太湖流域,從最開始命名到最終確認這個物種有效,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時間。但現在,全世界只剩下3隻個體,兩隻在中國,一隻在越南,而且,至今人工繁育斑鱉的努力均宣告失敗。 其他的兩棲爬行動物活得也沒有多好。最新的中國脊椎動物瀕危狀況評估和研究發現,43.1%的兩棲類和29.7%的爬行類物種生存受到威脅,位列所有脊椎動物的前兩名。
  • 天目紀行:聽過天目山嗎?我是被天目一詞勾住了
    天目紀行作者:郭秀江朋友,聽過天目山嗎?如果聽過,天目一詞,有沒有引起你的好奇和遐想?天目山位於浙江臨安境內,地處浙皖兩省交界,有「大樹華蓋聞九州」之譽。該山有東西兩峰,峰頂各有一池,池水常年不枯,自漢代起,名曰「天目」。
  • 尷尬的兩棲爬行動物,該何去何從?
    聽到這一消息,廣西桂林資源縣的養殖戶李新說:「我的甲魚得救了!」 前不久,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的養蛙專業戶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提到2000萬斤泰國虎紋蛙壓塘禁止上市,蛙農突然間沒有了生活來源,「政府叫我們轉營,試問我們又有能力做些什麼呢?」這代表了廣大蛙類養殖者的心聲。
  • 《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英文版)被SCI收錄
    刊物封面7月21日,從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情報中心獲悉,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根據美國湯森路透科技與醫療信息集團編輯發展與出版關係部(Editorial Development & Publisher Relations of Thomson Reuters)副總裁James Testa給該所情報中心編輯部來函,以及湯森路透網站(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 7月19日發布的消息,《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英文版)
  • 海南島13種兩棲爬行動物屬世界特有種
    新華網海口1月5日電(王英誠莊斐)位於中國陸地最南端的海南島又被譽為「兩棲爬行動物天堂」,這裡生活著30多種兩棲動物、100多種爬行動物,其中13種兩棲爬行動物是全世界僅見於海南的特有種。  據介紹,海南島的熱帶山地雨林目前仍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之一,並與世界各地熱帶森林中的植物種類多樣性基本相近,這裡的氣候、地理條件十分適合兩棲爬行動物的生活。  據統計,海南島目前發現的兩棲動物有39種,爬行動物104種。
  • 臨安天目山最低溫- 20℃ 創浙江有氣象觀測設備以來最低溫
    網友「空中幻想家」今天中午發布的天目山雪景和冰凍圖浙江在線1月24日杭州訊(浙江在線記者/金許斌 編輯/汪江軍)隨著強冷氣團主力南下浙江,雨雪天氣轉為大風降溫,今明兩天,省內各地區將持續降溫。據臨安氣象臺消息,截至今天早上8點15分,臨安天目山頂出現-20℃的極低值。
  • 天目山植物記
    天目山一直是眾多植物愛好者去的最多的地方。
  • 昆明動物所等通過現生兩棲爬行動物區系演化歷史揭示喜馬拉雅山脈...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車靜團隊基於對喜馬拉雅地區的長期考察研究,重建該地區現生大部分兩棲爬行動物類群的時空演化動態歷史,探討喜馬拉雅山脈隆升及南亞季風發育等重要地質歷史事件的假說,揭示這些事件對生物分化、遷移的影響。
  • 蟲季一睹天目山鍬甲風採中篇 小刀鍬和刀鍬屬
    前言:上期我們聊了天目山上的鋸鍬屬等品種,今天我們繼續,這次主要是小刀鍬(Falcicornis)和刀鍬/大鍬(Dorcus)這兩個屬的相關品種。天目山上小刀鍬僅有一個品種,既皮氏小刀鍬華南亞種;刀鍬則總計有4個,分別為紅腿刀鍬北部亞種、雙齒刀鍬大陸亞種、平齒刀鍬以及中國大鍬。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下。
  • 中國超三成兩棲爬行動物受到物種威脅 華南西南最多
    王傑 攝  中新網成都6月15日電 (記者 胡敏)137種爬行動物和176種兩棲動物受到威脅,兩者相加約佔所評估的中國兩棲爬行動物869種總數的36%。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獲悉,該所對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瀕危狀況經過3年的全面評估,從而得出了上述數據。
  • 鱗甲有靈-什麼是爬行動物?
    首先,兩棲類在發育上具有一段完全生活在水中並用鰓呼吸的幼體期,經變態後改為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兼以皮膚呼吸;爬行動物在發育過程中則不具有變態現象。其次,兩棲類的皮膚柔軟且具有豐富腺體,表面多溼潤;而爬行動物體表被以角質鱗片或骨板,表面乾燥。
  • 蟲季一睹天目山鍬甲風採下篇 深山屬鍬甲
    前言:前兩期我們已經介紹了天目山上的鋸鍬屬、小刀鍬屬、大鍬屬等鍬甲品種,今天我們則來最後一篇,主要是聊聊深山鍬品種。天目山的深山屬鍬甲不多,主要就是幸運深山鍬和帕瑞深山鍬(就是大家俗稱的派瑞深山),這兩個品種在爆發季很容易見到,樹上路上都可能見到它們的身影,燈誘則更不用說。
  • 天目山有最古的樹12000年,最高的樹近60米,最粗的樹胸徑2.75米
    素有「大樹華蓋聞九州」之譽的天目山,地處杭州市臨安區境內,浙皖兩省的交界處,杭州至黃山的黃金旅遊線路中段。天目山有東西兩峰對歭,峰頂各有一池,池水長年不枯,如兩顆眼睛,故得名「天目」。天目山峰巒疊翠,古木蔥蘢,素有「大樹王國」、「清涼世界」盛名。
  • 著名兩棲爬行類動物學家、中科院趙爾宓院士因病逝世
    趙爾宓院士的女兒在給學校的信中寫道:遵照父親生前留下的書面遺囑以及多次給我們的口囑,「在我去世後的喪事一切繁文縟節全免,不收禮金,不給大家增加麻煩,待後事處理完畢後,再通知單位及各位親朋好友。正如輕輕地來一樣,也悄悄地離開。」  據悉,趙爾宓院士遺體已經火化了。
  • 9位院士「家鄉行」 為臨安未來建言獻策
    10月27日-30日,2020年「杭州院士家鄉行」活動走進臨安。潘雲鶴、汪集暘、董石麟、邱愛慈、朱位秋、都有為、黃荷鳳、戴民漢、楊樹鋒等9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應邀來臨考察。27日,院士一行先後來到青山湖科技城規劃館、杭州市化工研究院、浙江啟爾機電有限公司等地,實地考察我區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情況。每到一處,院士們認真聽取相關負責人介紹具體工作情況,積極開展互動交流,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 初中生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模擬題
    1.下列動物都屬於兩棲類的一組是( )。A.蟾蜍、大鯢 B.烏龜、大鯢 C.鱷魚、青蛙 D.烏龜、鱷魚2.下列關於青蛙等兩棲動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解析:蟾蜍、大鯢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水陸兩棲,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都屬於兩棲動物,A正確。大鯢屬於兩棲動物。而烏龜體表有鱗片,用肺呼吸,屬於爬行動物,B錯誤。鱷魚的體表覆蓋角質鱗片,用肺呼吸,屬於爬行動物;青蛙屬於兩棲動物,C錯誤。烏龜、鱷魚的體表覆蓋甲或角質鱗片,用肺呼吸,屬於爬行動物,D錯誤。2.【答案】D。
  • 人類文明發展與 [爬行動物] 不可分割的秘密!
    在人類文明中,爬行動物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象徵,青蛙據說能帶來雨水,但也可能引發洪災。烏龜因為智慧長壽被人崇拜,因為膽小懦弱遭人嘲笑。蛇因為癒合和復生能力受人尊重,但又被視為邪惡的象徵。古埃及紙莎草紙文獻上關於蛇的繪畫為什麼人們一邊嫌棄它們醜,卻一邊又為它們創造神話與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