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連日來,昆明市公開選拔的60名掛職副縣級領導幹部在結束公示後陸續走馬上任。由於這批領導幹部的年齡都在24至35歲之間,其中30人是「80後」 ,一時成為媒體和公眾議論的焦點。
據昆明市委組織部統計,此次公選的60名年輕幹部,最大的特點是年輕化和學歷高。從年齡上看,最大的35歲,最小的24歲,平均年齡29.3歲,其中有一半是「80後」 。從學歷上看,均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包括2名博士和25名碩士。
加大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力度,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近年來,各地都在絞盡腦汁欲在此方面有所作為,但是,往往迫於習慣思維、幹部隊伍現狀,動作常常處於「試探」性狀態。昆明大批量提拔年輕幹部,這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培養選拔年輕幹部的新要求,解放思想、加大力度的結果,也是努力為年輕幹部創造機會和平臺,形成人才輩出、百舸爭流生動局面的表現。
「怕幹不好,難以承受輿論壓力」
24歲的趙臻是此次公選的60名年輕幹部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他對記者說,自己拿到了碩士文憑後就遇到昆明市面向全國公開選拔後備幹部,成為了共青團昆明市委書記助理。而他此次通過公選被擬任為昆明市委辦公廳廳務委員,職級從正科到了副縣級,他對昆明市能夠如此開放,給年輕人一個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表示感謝。
在通過筆試、面試、考察幾道關口後,趙臻發現,昆明市對幹部的實際處理能力和工作積累十分注重,在面試的考題中,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是讓個人發揮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能力以及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就目前的社會熱點、民生話題進行提問。「如果平時在工作中不注重積累,確實是很難在20分鐘的答題時間裡表達清楚。」他說。
趙臻說,他去年從四川綿陽來昆明筆試,住的是非常便宜的小旅館,沒有什麼關係,但最近有不少猜測和質疑聲。他認為,並不是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而是怕自己做不好,要承受輿論的壓力,他希望人們能夠對「幹部年輕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其實,昆明市公開選拔任用年輕幹部已不是首次。2008年2月,昆明市就曾面向全國公選100名30歲以下的優秀年輕人才到縣(市)區或開發區、市屬相關部門擔任助理職務(正科級),並作為縣處級後備幹部培養鍛鍊。目前,面向全球公選40名年輕經濟學博士掛職副縣級領導幹部的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只要有能力,無論多年輕都可以上任」
昆明市委組織部的一位領導告訴記者,選拔年輕幹部是改善幹部結構的一項重點工作,昆明市一直有意識地在領導班子的配備上任用年輕人,昆明將逐步使年輕幹部進入班子成為常態,把年輕幹部的培養、任用抓緊、抓實。此次在昆明市範圍公開選拔年輕幹部,主要目的是再次選拔優秀的年輕幹部,改善縣級領導班子機構,為縣級領導班子注入年輕的活力。
「只要有能力,能夠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無論有多年輕,在一定條件和一定的基礎上,都可以任職。」該領導認為,幹部任用最關鍵的不是年齡,而是他是否有這個能力來領導、團結、管理一套班子或一個政府部門,發揮該機構的「實力」 ,為昆明市的發展作貢獻。
許多市民對於年輕幹部缺乏實戰經驗表示擔憂。該領導對此解釋:「我們之所以採取選拔年輕幹部去掛職,就是要在實踐中考驗他能不能勝任,能不能接受群眾的檢驗,工作的檢驗。對於這次通過公開招考選拔出來的年輕幹部,我們還會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培訓,使他們儘快熟悉新的工作,相信他們會儘快成長起來。」
「公開選拔年輕幹部制度需要再優化」
雲南大學教授熊思遠認為,從制度建設方面來講,這意味著昆明市的幹部任用朝著一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昆明年輕幹部任職,從積極方面來講,可以廣羅人才,為施展才能提供廣闊的空間。從東部沿海地區來的幹部通過選拔進入昆明本地幹部隊伍,更容易有更開闊的眼界、更開明的思想。但從另外一個方面講,普遍選拔主要依靠考試和看履歷,這兩者雖然是顯示一個人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面,但不一定是顯示個人能力的唯一標杆。
「幹部提拔過早、仕途太順未必是好事。」雲南大學金子強教授認為,現在選拔上來的年輕人多數是「三門」幹部,即「家門——校門——機關門」 ,較少在基層接受過鍛鍊,對社會認識較為淺薄單一,可能導致工作中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情況發生。當然,許多年輕幹部可能會腳踏實地邊學邊幹,越做越好;但也有另一種可能,在紛繁複雜的官場中,面對權力和誘惑,能否經得起考驗也成為了他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金子強教授認為,「網民搜索年輕幹部背景的情況、質疑年輕幹部的能力水平,完全是正當的。這種質疑也反映出我們在幹部任免制度上有時候透明度不足、老百姓的信任感不強。即便不說這種人肉搜索對不對,它給我們的提示是我們的幹部任免還需要進一步透明化、公開化,我們對幹部的評價體系明晰化,這個才是需要反思的東西。」
新聞背景連結
2009年2月,黨中央制定了《2009—2020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後備幹部隊伍建設規劃》,首次制定針對培養選拔年輕幹部的規劃。與此同時,《關於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的意見》也在緊鑼密鼓地向各方徵求意見。3月底召開的全國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座談會提出,要進一步克服選拔任用年輕幹部的各種障礙,改革創新年輕幹部選拔任用機制,形成有利於優秀年輕幹部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2009年3月全國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座談會提出,培養選拔年輕幹部需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堅持重在實踐鍛鍊的培養方針;堅持重視基層的幹部導向;堅持重在培養的工作思路;堅持從嚴要求的管理原則。根據中央的精神,對破格提拔的年輕幹部,選拔標準要更高;公示範圍要更廣;審核把關要更嚴。
事實上,「80後」政壇嶄露頭角者早已有之。2008年,不到28歲的張輝被任命為共青團山東省委副書記,大學畢業才5年就官至副廳級。雖然沒有確切的數字公布,但毫無疑問的是,在各地黨政機關中,「80後」縣處級幹部並不鮮見。
6月21日,在湖北省宜城市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29歲的周森鋒當選新任市長。相比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肯定,輿論似乎更關注這位市長的後臺和政績,質疑和謠傳不絕於網絡。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日報社駐雲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 實習記者 郭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