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破土動工,也就是大家心心念念的T5航站樓正式開建了,標誌著陝西民航發展史上規模最大、同時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民航工程進入建設實施階段。
T5航站樓備受關注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因為它足夠大,其規模與北京大興機場不分伯仲。在一個內陸城市修建如此大的機場,具有更深遠的戰略意義。
西安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以2030年為目標年,按照年旅客吞吐量8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的目標進行設計。項目總投資476.45億元,包括機場工程、空管工程和供油工程。
機場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70萬平方米東航站樓,115個站坪機位,35萬平方米綜合交通中心及停車樓,以及捷運系統、貨運、航食、消防救援等輔助生產設施,配套建設供電、給排水、供熱、製冷、供氣等公用配套設施。
大家可能對以上數據沒有直觀的感受,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對比。
▲數據來源百度百科
這組數據我挑選了四個一線城市以及大家經常拿來和西安對比的幾個城市。客運和貨運的數量,是城市經濟、新型產業和商務文旅等最直接的反映,從數據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其中的關聯。四個一線城市的機場可能不是最大的,但每年客運量和貨運量全面碾壓二線城市,尤其是貨運量,二線城市望塵莫及。
而四個二線城市,現在也稱新一線城市,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分別代表了中國的西北(西安)、中原(鄭州)、中部(武漢)、西南(成都),其中位於西南的成都略勝一籌,客運量和貨運量都為最高,但貨運量離100萬噸還差距非常大。而西安由於旅遊城市的優勢,客運量還算可以,但貨運量比鄭州還要差。這也反應出西安的實業經濟比較薄弱,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機場擴建效果圖
我們再來看看近幾年新擴建的4F機場工程,比較受關注的是北京的大興和成都的天府。
▲數據來源百度百科
西安新擴建的三期,計劃規模和北京的大興相當,這首先折射出西安的城市地位,也能看出中央對西安的重視,有點像父母對孩子的肯定和要求,資源都給你,能不能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就只能靠自己了。西安,你準備好承擔起這份責任了嗎?你的背後是整個西北的兄弟姐妹。
從地理上來說,陝西是中國大陸的幾何中心,在生產力欠發達的古代,西安所處的位置進可攻、退可守,還有巴蜀地區做糧倉,這是絕佳的優勢,所以才成就了西安的十三朝古都,但到近代,全世界溝通交流增加,海運時代開啟,誰靠海誰發達,西安的優勢反而變成了劣勢。到了現代,全世界更是高度開放,地球變成地球村,溝通、交流是發展的基礎,沿海城市一路凱歌,西安在世人眼中也逐漸淪為荒涼的大西北,只能回顧歷史尋找優越感。在內陸城市中,除了北京首都的特殊地位,幾乎沒有特別發達的城市,要破局必須要加強與世界的連接,不沿海不沿邊怎麼辦?航空是唯一的突破口。
要想富先修路,自古以來,通商口岸和茶馬古道都是相對繁華的地方,現在機場同樣是一個商業中心。人類社會經歷了陸運時代、河運時代、海運時代,現在已經迎來了航空時代,空港經濟是21世紀蓬勃興起的新興經濟形態。先有機場,然後形成樞紐,最終形成新的經濟形態。
都說福禍相依,西安在海運時代的劣勢在航空時代又讓西安具備了成為國際航空樞紐的絕對優勢。西安地處中國幾何中心,從西鹹機場出發,1小時航程可以覆蓋主要的中西部城市,2小時航程可以覆蓋中國75%的領土和85%以上的經濟資源,3小時航程便能覆蓋全國所有的省會城市和重要旅遊城市。西安能拿下國家中心城市,和西安交通物流樞紐功能背後強大的輻射能力息息相關。
▲西鹹機場航線網絡
國際經驗已經表明,機場不僅僅只是交通工具,在一些國際化大都市,機場已經成為全球生產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節點,臨空經濟成為一個城市發展的巨大推力。而且對比國際經驗,我國(民航)需求還未完全釋放。
2018年,我國人均乘機次數0.44次,僅約為美國1/5。雖然與美國相比,我國高鐵運輸系統發達,這可能會對短途航線帶來影響。但在新幹線發達且國土面積狹小的日本,其2017年人均乘機次數也已接近1次。
按照行業規律,人均乘機次數與人均GDP有較高相關性。我國人均GDP與國際相比還有很大增長空間,這也是航空運輸未來的發展空間。
隨著經濟發展,出境旅遊變得越來越普遍,但實際上,真正走出國門的國人,佔比並不高。
2016年,有數據顯示,全國有效因私普通護照持有量達1.2億本。據此估算,當下持有護照人口佔全國人口比重約為9%~10%,而這個數據在美國是30%,加拿大是60%,英國更是達到75%。
考慮到這些宏觀因素,中國重要城市的機場運輸量,未來將繼續保持高位增長。西安在海運時代黯然失色,上天又把航空時代的機會放在了西安面前。
▲機場擴建效果圖
臨空產業的增長是毋庸置疑的,目前首都機場周邊臨空經濟佔比北京GDP比重7%左右,佔北京地區就業總數13%左右。西安發展好了臨空經濟對西安經濟的發展大有裨益。
全球運輸行業超35%通過空運,可見空運在當代的重要性,但相比其他貨運方式,航空物流具有運輸速度快、空間跨度大、運輸安全、不受地面限制等特點,適用於運輸精密儀器、貴重商品、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高時效要求商品等,這背後對應的就是相關產業。所以,要想做好航空貨運,倒逼西安產業升級迭代。航空經濟、產業、就業相互促進、息息相關,就目前西安發展的現狀,這是西安面臨的巨大挑戰。雖然政府正在大力布局空港新城,現在也初具規模,但發展效果仍需觀察。
▲空港新城產業分區規劃圖
現在機場擴建已經開始,硬體已經到位,剩下的就是「軟體」發展了。無論是從歷史發展所處階段還是西安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未來的發展需求,航空經濟是西安發展必須要抓住的增長點,抓住了未來空間不可估量,抓不住那就白白浪費了優質的天時地利人和。作為西安人,希望西安越來越好。加油吧,西安,做時代的弄潮兒,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