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裴劍飛)今日(5月23日),記者從中國中車獲悉,我國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目前試驗樣車已實現靜態懸浮。未來,乘坐高速磁浮從北京到上海僅需3.5小時左右,對於完善我國立體高速客運交通網將具有重大意義。
歷時三年,30餘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打造
時速600公裡磁浮試驗樣車外觀。中國中車供圖
從2016年7月項目啟動到2019年5月23日試驗車下線,課題團隊經過近三年的技術攻關,成功突破「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的系列關鍵核心技術,車輛、牽引、運控通信等核心子系統研發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這標誌著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這一項目由中國中車組織,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具體實施,聚集國內高鐵、磁浮領域優勢資源,聯合30餘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組成「聯合艦隊」共同攻關。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就對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進行了部署,其目的是攻克高速磁浮核心技術,全面自主掌握高速磁浮設計、製造、調試和試驗評估方法,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工程化系統,形成我國高速磁浮產業化能力。
2016年11月,科技部曾通過微博發文表示,「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項目由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組織實施,將建成一條長度不少於5公裡高速磁浮的試驗線,研製一列設計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列車。與國外同類高速磁浮相比,懸浮能耗降低35%、電磁鐵溫升降低40℃、單位有效載荷車輛減重6%以上。
「目前,我們已經攻克磁浮列車核心技術,成功研製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據高速磁浮課題負責人、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丁叄叄介紹,在車輛方面,研發團隊解決了超高速工況下車體輕量化、強度、剛度、噪聲等系列難題,開發出輕質高強度的新一代車體;並在解決氣動阻力、升力等問題取得了重大突破,研製出的高精度懸浮導向、測速定位裝置和控制系統,性能指標國際領先;此外,在車體、電磁鐵及其控制裝置等關鍵部件製造、牽引系統和運控通信方面均進行了高難度創新,取得了工程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狀態良好,試驗樣車已實現靜態懸浮
時速600公裡磁浮試驗樣車外觀。中國中車供圖
記者了解到,目前牽引系統和運控通信系統均已完成試驗樣機研製。據丁叄叄介紹,試驗樣車作為高速磁浮項目研發的重要環節,是高速磁浮的「實車級」試驗驗證平臺,目前試驗樣車實現了靜態懸浮,狀態良好。通過試驗樣車,可對高速磁浮關鍵技術及核心系統部件進行驗證和優化。試驗樣車的下線,為後續工程化樣車的研製打下了技術基礎。
作為一種新興高速交通模式,高速磁浮具有速度高、安全可靠、噪音低、震動小、載客量大、維護量少等優點。目前,高鐵最高運營速度為350公裡/小時,飛機巡航速度為800~900公裡/小時,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可以填補高鐵和航空運輸之間的速度空白。
時速600公裡磁浮試驗樣車的駕駛室。中國中車供圖
據介紹,作為目前可實現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高速磁浮用於長途運輸,可在大型樞紐城市之間或城市群與城市群之間形成高速「走廊」。按實際旅行時間計算,在1500公裡運程範圍內,高速磁浮是最快的交通方式。以北京至上海為例,加上旅途準備時間,乘飛機需要約4.5小時,高鐵需要約5.5小時,而高速磁浮僅需3.5小時左右。
同時,高速磁浮擁有「快起快停」的技術優點,能發揮出速度優勢,也適用於中短途客運。可用於大城市市域通勤或連接城市群內的相鄰城市,大幅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促進城市群「一體化」、「同城化」發展。
高速磁浮採用「抱軌」的方式運行,列車沒有脫軌風險。牽引供電系統布置在地面,採用分段供電,同一供電區間只能有一列車行駛,基本無追尾風險。與輪軌列車相比,磁浮列車沒有傳統的「車輪」,行駛時與軌道不發生接觸,無輪軌摩擦,維護量也更少,具備全壽命周期成本優勢。
科技前沿,2021年樣車將在調試線上試驗
時速600公裡磁浮試驗樣車的車廂內景。中國中車供圖
記者了解到,作為一種國際尖端技術,高速磁浮是當前世界軌道交通技術的一大「制高點」,堪稱是軌道交通領域的科技前沿。多個發達國家都進行了長期持續研發,並建有高速磁浮試驗線等研發驗證平臺。記者了解到,目前世界上在磁浮方面領先的是日本和德國。日本擁有42.8公裡的山梨磁懸浮試驗線,並已經在試驗線上實現了603km/h的最高試驗速度。而我國上海的磁浮線路採用的是德國技術,運營時速達到430公裡。
科技部相關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 「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項目的實施,將使磁浮交通運營的速度達到一個新高度,更進一步提升磁浮交通的舒適度,降低運行能耗,為後高鐵時代做好前沿技術的儲備。
圍繞高速磁浮項目,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目前正在建設高速磁浮實驗中心、高速磁浮試製中心,預計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同時,5輛編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的研製目前也在順利推進中。按照項目計劃,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工程樣車將在2020年下線;2021年在調試線上開展系統綜合試驗,完成集成驗證,形成高速磁浮工程化能力。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李麗霞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