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 綜合報導
這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戰火從湖北向全國快速蔓延。而在中原大地上,不約而同地響起了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誓言,成為最有力、最動人的真情告白。
支援武漢,有男護士說「我可以」,卻沒說為此推遲了婚期;建設武漢「小湯山」,有電焊工說「我要去」,卻沒說自己滯留無法與親人團聚……
他們來自河南,他們不計得失,他們為愛而戰。這份愛,讓中原兒女和荊楚兒女心手相連;這份愛,跨越南北,從黃河流淌到長江。
「豫」字15畫,「鄂」字11畫。而多出來的四畫,剛好是「心」的距離。湖北,別怕!武漢,別怕!河南一億同胞是你堅強的後盾。讓我們手挽手、肩並肩,共渡難關。挺過這個冬季,就是繁花盛開的春天。
【鏡頭1】新鄉男護士延期婚禮馳援武漢,「隔空告白」未婚妻:等風波過後就結婚
「出徵」前,邢德盛和王茜雅相擁哭泣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為援助武漢,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決定派出27名醫護人員。邢德盛便是其中之一。
時間回到1月25日,在大年初一的中午,邢德盛得知醫院要擬組建馳援武漢醫療隊,作為急診科護士,有著多年急救、防護經驗的他第一時間報名應徵。當晚十一點多,他接到醫院通知,詢問他是否能「立刻走」,他馬上回復「我可以」。
「我可以」三個字說得斬釘截鐵,背後卻藏著不舍和愛戀。
邢德盛和同在醫院泌尿外科上班的護士王茜雅,相戀三年,商議好2月舉辦婚禮,一切都已準備妥當。當接到馳援電話的時候,邢德盛用詢問的眼神看著正在身邊的未婚妻。
王茜雅看著他堅定而勇敢的眼神,輕輕用唇語說了「我同意」。回過神來,不舍和心疼讓王茜雅忍不住掉下了眼淚。這對即將要分別的戀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放心,我會好好的回來的。」邢德盛反覆安慰著。
1月28日,結束抵達武漢首日緊張培訓、演練後,已是凌晨。零點三十九分,邢德盛才有時間在朋友圈「隔空告白」未婚妻王茜雅。
「因為武漢需要我,我們原定的婚期要往後推了,所以,對不起我的寶貝,我只有推遲把你娶回家了,放心吧,等風波過後我們就結婚。」
王茜雅說,婚禮的事情她還顧不上考慮,只希望打贏抗疫戰,等邢德盛早日平安凱旋。
她還說,在分別的日子裡,要寫日記,記下每天對邢德盛的惦念,「我希望這些能保存記錄下來現在我們的心境、我們的勇敢、我們的愛。多年以後,也讓孩子看看,自己的爸爸當年是多麼的勇敢,是真正可以保護我們一家人的英雄。」
和邢德盛一樣,河南醫療隊的白衣天使,早已化身成為勇士,披上白色戰袍奔赴一線。他們帶著勇氣和愛,為湖北兒女貢獻著河南力量。
【鏡頭2】河南電焊工瞞著家人,打車60公裡支援火神山醫院建設
劉海龍,來自河南平輿縣,是一個電焊工。
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全城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原本計劃當天從武漢回駐馬店老家的劉海龍,在當天接到了車站的退票電話,被迫留在了武漢。
除夕晚上,劉海龍看到建設火神山醫院的消息,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既想自己老家的親人,也在擔憂疫情的進一步發展:「我是一名電焊工,建設火神山醫院肯定需要我這樣的工種,既然回不了老家,就來出一份力吧。」
大年初一,劉海龍早早地起床了,在手機地圖上,劉海龍查詢到自己居住的地方距離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有58.1公裡,為了能儘快趕到現場,平日裡省吃儉用的他,這次卻大方地叫了輛計程車,花費173元打車趕到了現場。
春節這幾日,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蔓延到了劉海龍的老家駐馬店等城市,劉海龍很是擔心在老家的母親和其他親人,以及在其他城市工作的兒子,多次打電話叮囑親人們要做好防護,儘量待在家裡面不要亂跑。
當電話那頭母親叮囑他也待在屋裡做好防護時,他卻對母親撒謊,說自己也每天待在住處,不用擔心他。
這個樸實的河南漢子說,自己是一個貧困戶,在他困難時國家曾幫助過他,現在發生了疫情,他也想出一份微薄之力。
還有一段視頻,有一位大叔左手託著盒飯,右手拿著筷子,正站在工地上準備吃飯。前去探訪的當地記者和大叔交談,大叔說:「我自己來的,這裡沒有熟人,自己打車來的,今年過年沒回家,我是河南人」。
記者驚訝地說:「河南人啊,謝謝、謝謝您。」大叔憨厚地笑了,嘴裡還帶著哈氣:「不客氣,應該的。」
這些平凡的聲音,帶著河南的鄉音,傳遞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沒有華麗的辭藻,甚至還帶著些羞怯,卻足以給人最妥帖的溫暖,毫不遲疑。
【鏡頭3】「歷經磨難的愛情才更加持久牢固」,河南一女鄉鎮幹部為防疫推遲婚禮
盧倩(中)在走村入戶途中
進村入戶排查全鎮返鄉務工人員、宣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知識、參加全鎮疫情防控緊急會議……
1月27日,大年初三這天,本該是休假走親訪友的日子,但對於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孫六鎮女幹部盧倩來說,卻又是緊張而忙碌的一個工作日。
盧倩今年32歲,在孫六鎮負責辦公室工作。如果不是疫情,再過三天,等到大年初六,她就會和未婚夫郭建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禮延期的決定,是盧倩和郭建在1月25日做出的。
「初一晚上11點多,接到了全縣幹部不放假的通知,我們就決定推遲婚期了。」盧倩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婚期是早就定好的,未婚夫的父母覺得推遲不好,想著能簡單辦一下也可以。
但盧倩和未婚夫想,就算簡單辦也會有親朋好友到場,造成疫情擴散了不好,加上工作忙不開,所以還是決定延期。
盧倩在朋友圈中寫道:為響應國家號召,不給國家添亂,原定於1月30日(正月初六)舉行郭建和盧倩婚禮,現延期舉行。預防冠狀病毒從我們做起,謝謝各位親朋好友的祝福,新年快樂!
「歷經磨難的愛情才更加持久牢固!我們推遲婚禮也一定是最正確的選擇!現在我們已經得到了大家的祝福和關心,等到疫情結束我們再結婚,到時婚禮會更美滿、更喜慶!」盧倩的未婚夫郭建說。
婚禮決定延期後,盧倩投入了繁忙的防疫工作。組織宣傳車、張貼宣傳標語的同時,還走村入戶對湖北返鄉人員進行全面排查統計,全力以赴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鏡頭4】「小的力量可以撬動更大的力量」
疫情來勢洶洶,河南省慈善總會、鄭州慈善總會先後啟動了募捐慈善項目,開展線上線下公開募捐,呼籲社會各界愛心單位、愛心個人捐款捐物、奉獻力量,凝聚八方愛心,共同抗擊疫情病魔。
1月28日,鄭州愛心市民邵一倫向鄭州慈善總會捐款1萬元,成為第一位向鄭州慈善總會捐款的個人。
邵一倫已經年近五十,通過電視新聞,意識到此次疫情嚴重,從初一開始,他就向周圍人打聽捐款渠道,他說自己看到許多醫務人員奔赴武漢,冒著生命危險支援兄弟省份,自己卻無法去一線,希望可以用捐款的形式貢獻力量。
「作為一個市民來講,我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我一想到武漢人民現在的遭遇,就感到十分難過,我們都是同胞,我應該為國家分憂,哪怕力量小,但我相信小的力量可以撬動更大的力量,給武漢、湖北人民最實際的支持。」邵一倫是一名普通員工,他希望可以呼籲更多人加入這個愛心隊伍中來,讓小愛匯聚成大愛,讓河南大愛傳遞到湖北。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在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下,截至1月28日18時,河南省慈善總會已募集善款2395萬元。
【鏡頭5】「胡辣湯」為「熱乾麵」加油!河南這個城對武漢返鄉人員實行「五幫一」責任制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這句話,在河南生了根、發了芽、開了花。
為了防控疫情擴散,鄧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先後發布多條舉措,關閉全市娛樂場所,停運部分城市公共運輸方式,守好河南的豫西南大門。
不過,疫情無情人有情。在疫情面前,多項舉措隔絕的是病毒,卻隔不斷河南人民和湖北人民的深情。
1月27日,鄧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7號令。決定對武漢返鄉人員實行「五幫一」責任制。
具體來說,每一名武漢返鄉人員,由一名鄉幹部、一名村組幹部領導組織5戶鄰居,幫助其居家隔離,並幫其提供基本生活用品,切實解決被隔離人員的衣食住行問題。
豫鄂人民一家親,在疫情面前,河南人民不僅要重視疫情,保護好自己,也希望有更多河南人站出來幫助武漢人民渡過難關,互幫互助,同舟共濟。武漢人與中原兒女,都是一家人。
【鏡頭6】鄭州一企業從日本採購9萬多隻口罩,擬捐贈給武漢
疫情擴展速度快,與此同時,醫用口罩變得更為緊缺。然而,鄭州有一家企業,從日本採購9萬多隻口罩,想要捐贈給武漢。
1月27日晚,鄭州海關所屬鄭州機場海關快速驗放河南口岸首批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物資。
據了解,該批物資從日本東京啟運,全部為醫用外科口罩,合計56箱96410隻,重407.1公斤。上述物資為鄭州某企業採購,擬捐贈給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使用。
為了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保障進口救援物資快速通關工作,鄭州海關在鄭州機場海關等通關現場,設立進口疫情防控物資快速通關專用窗口,指定專門負責聯絡人,全時守候,第一時間響應企業需求,解答企業在辦理通關手續時遇到的問題,開闢綠色通道,實行「7×24小時」通關,確保隨到隨驗、快速通關。
鄭州機場海關副關長張欣表示,為加快疫情防控物資通關,海關對專門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治療的進口藥品、消毒物品、防護用品、醫療器械等,包括綜合運用兩步申報、提前申報、匯總申報、擔保放行等作業模式,為企業提供多元化服務,滿足不同需求,做到隨到隨提,實現疫情防控物資通關「零延時」,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應有貢獻。
(河南商報首席編輯 郭寧 編輯 施尚景 見習編輯 張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