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米芾刷字!

2021-01-13 騰訊網

《海嶽名言》有這樣記載:「米芾以書學博士召對上問本朝以書名世者凡數人,海嶽各以其人對,曰: 『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韻,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上復問:『卿書如何?』對曰:『臣書刷字。」,米芾對其他書家的評說姑且不論,米芾為什麼自稱「刷字」呢?

米芾尺牘多為令毫平鋪紙上,並產生「萬毫齊力」的效果,且使書法具有「骨峻」、「筋健」、「肉腴」、「血活」美感的書法力作。

這種「平鋪紙上、萬毫齊力」的筆法,猶如中國人吃飯時的「筷子」的用法——就是那麼兩根細棍,在指頭的作用下,可以「夾」、可以「啄」、可以「叨」、可以「挑」,還可以「叉」,總之,它是靈妙多變,為方便人們實用服務的。照之於書法,那「萬毫齊力平鋪紙上」的筆法,在書法家以氣運腕的作用下,同樣可以「啄」,如《紫金研帖》中「蘇」字的草頭兩點、「之」字上點的寫法;可以「叨」,如帖中的眾多橫畫的起筆;甚至還可以「夾」,這是一種「衄」法,如帖中「其」字的下兩點;可以「叉」,如帖中「物」字收筆的兩撇。

總之,米芾的《紫金研帖》,是為了使書法血濃骨老、筋藏肉盈並且能夠姿奇態逸而靈活用筆的產物。從此帖中,我們可以看到,米芾所謂的「刷」字,實際上是他令筆毫平鋪紙上,以便運筆時能產生「萬毫齊力」的效果。所以,可以說米芾的這「刷」法,是適應行書發展到宋代,走向「尚意」之路以後技法上的新變化。

秦漢以前的書法,自然也講流爽之美。傳秦時蒙恬論用筆,曾說:「若能用筆,當自流美。」但這種「流美」,卻又「凡書非但裹結流快,終藉筆力輕健」(秦·李斯論書語)。所以說,中國早期書法的「流美」一詞,是為以中鋒運筆,令點畫線條有「玉箸」之態而設置的。嗣後,雖然書法的筆法開始走向「夫書勢法擾若登陣,變通並在腕前,文武遣於筆下,出沒須有倚伏,開闔籍於陰陽」之態(漢蕭何論 書語),但此期書法筆法所重視的,仍然是書法外在的視覺美感,還沒有達到令書法的點畫線條具有「骨峻」、「筋健」、「肉腴」、「血活」之美的審美高度。

當然,在唐代的書法中,已經開始有了對書法筋、骨、肉、血的有意識追求,但此期尚屬探索階段,還沒有特別成功的理論總結,然而,到了宋代,對「骨峻」、「筋健」、「肉腴」、「血活」的追求,不僅有了明晰的理論述說,而且還出現了米芾《紫金研帖》這樣的書法力作。

宋代以後的書法大家,如元之鮮于樞、明之吳寬、徐渭、黃道周、倪元璐,清之王鐸、傅山,都是在深刻研習米芾書法後而卓然成為大家的。

『楚王山書畫院 』搜集整理

內容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千古宋詞,雖然僅7個字,卻富有哲理
    蘇軾的文採不光在文採之上,字寫的也好,他與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並稱書法四大家。蘇軾先生還很懂得吃,真應了那句「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僅他一人就創建了有名的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餅等系列美食。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7字詩詞,富有哲理在外漂泊後深感生活不易的叔叔回到了黃州,他的忠心雖然不在讓皇上看見,但是同樣也沒有自暴自棄,在他的苦心鑽研之下他終於參透的自己的內心世界。隨後,就有了下面這句流傳千古的宋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書法史上「最貴」的楷書,這字蒼勁老辣,一個字價值50萬!
    4年前,在保利拍賣中,有一件《華嚴經》楷書長卷落槌,最終成交價是6325萬元,這幅殘卷的楷書《華嚴經》僅有百餘字,折合起來算,一個字價值50萬元左右!這可謂是書法史上最貴的楷書了!這件楷書《華嚴經》的作者就是張即之!
  • 「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蘇軾為什麼這麼說?
    ——蘇軾對於寫書法如何執筆,歷代方法不同,有記載的大致有這麼六種:捻管、撥鐙、雙鉤、單鉤、握管和撮管。如下圖所示,每一種對手掌和手指都有相對固定的要求。例如,撥鐙法——食指和中指勾,大拇指頂,無名指和小拇指抵(我們現在用的就是這種方法)。那麼,宋代書法家蘇軾為什麼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呢?我們先來看蘇軾(以下稱:東坡)自己是如何用筆的。
  • 蘇東坡58歲的字,乃日本國寶,專家:看了這字,就不想看別的字了
    公元1093年,這一年是宋仁宗元佑八年,蘇軾這一年58歲。這一年他被貶到了嶺南的不毛之地,在窮山惡水之中,他依舊不改其客觀心態,在詩文與書法上更有許多新作問世。作為中國文化史上一位不世出的「罕見奇才」,他這幅字流傳800多年而不衰首先說他抄寫的李白的這兩首詩,是《李太白全集》當中所沒有的,詩本身也極為精彩,內容「仙氣飄飄」,給人一種出脫塵俗之感!詩歌本身的境界也可謂無人能及!
  • 4億年前黃庭堅書法化石 單20個字就價值連城
    現在有不少人喜歡收藏化石,但是在眾多的化石收藏者「隊伍」裡,原來還有過一個特殊的「成員」,他就是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昨天,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遠古時代的動物明星——頭足類」展覽上,一塊曾經由黃庭堅收藏的珍貴化石當之無愧成為「鎮展之寶」。它是一塊距今4.6億年的「中華震旦角石」,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左側保留了黃庭堅的真跡。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同樣是寫米芾,他怎麼寫出了張瑞圖的味道,青年書法家作品欣賞
    歸莊《題墨竹為吳鹿友相公》其一 133cm×35cm愚雖不善行書,但可一眼看出取法宋人,確切地說是米芾。在用筆上不知取法老米幾分,隱約中似乎還有些歐陽中石的味道。蘇軾《試筆自書》 32cm×20cm雖然取法米芾,但在章法上已經出現變化了,特別是不同行之間的大小字的對比,是不是得到聖教序的啟示。
  • 「庚子」二字,咋寫才好看?
    「庚子」二字,咋寫才好看? 戊戌將成既往 庚子即將起航 寫書法,有些朋友明明正文寫得挺好 但有時就是讓落款給減分了 比如馬上到來的鼠年需要落款"庚子"二字 平時沒有練過,下筆真是點難
  • 「馬」字演化史:本義是家畜 圖畫方法形成漢字
    □誠懸(書法家)   在幾乎所有文字學著作中,「馬」字都作為典型的象形字給予重點推介。但是,今天的「馬」字身上,已幾乎看不到一點象形的影子。這時候,就需要穿越到從前。東漢經學字、文字學家許慎曾編著中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說文解字》。在這部書中,他這樣釋意作為小篆字體的「馬」:「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這就是說,「馬」的本義是家畜之一,以圖畫方法形成漢字。
  • 王羲之行書集字古詩、古文、對聯合集,書法集字資料怎麼用? - 不二...
    有朋友問現代電腦科技如此發達,把王羲之、米芾、顏真卿、米芾、王鐸這些歷代書法家的字集合在一起做一個字庫,豈不是用電腦就可以列印出來一幅完美的書法作品?實際上,現在電腦上已經有了王羲之和米芾的字庫,也經常有人列印出各種書法集字作品,可這樣的作品並不是書法作品,她們只是一些簡單的單字的組合,字和字以及行與行之間也沒有任何聯繫,更沒有書法作品的墨色變化,這種書法作品是沒有靈魂的。那麼,書法集字資料怎麼用?
  • 蘇軾一首寫春的詞44個字,「春」字竟用了7次,襟懷廣闊美妙至極
    在寫近體詩,即格律詩的時候,其中有一點,就是不能重複用字。在不同位置重複使用同一個字,如果用得好,也會有這樣的藝術效果。就如今天要和朋友們分享的這首詞,大量重複使用相同的字,卻不會讓讀者感覺疲勞乏味,反而呈現出視覺和聽覺的美感。減字木蘭花 己卯儋耳春詞(宋 蘇軾)春牛春杖。
  • 含有「林」字的飛花令,第23個是寫楓葉的千古名句
    而下面就以林黛玉中的「林」字為約定詞,引出本文的主題,即含有「林」字的飛花令。其中,第23個是寫楓葉的千古名句。「林」字位於第一個字的古詩句1.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二》2.林花著雨胭脂溼,水荇牽風翠帶長。——杜甫《曲江對雨》3.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孟浩然《晚春》4.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 他是宋畫第一人,畫完馬後馬死了,畫完老虎後不敢加尾巴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知名的畫家,因為畫技精湛,讓很多人都誤以為真。比如唐朝著名畫家吳道子,他畫的《地獄變相圖》,因為過於逼真,讓觀者汗毛聳立,不寒而慄,京都一些屠夫宰魚者都放下屠刀,懺悔往日的罪過。而南北朝時期的畫家張僧繇,因為在畫龍時點了眼珠,竟讓龍破空而出。
  • 米芾《方圓庵記》,超逸入神,集古終能自立家
    《方圓庵記》由北宋大書家米芾書丹,陶拯鐫刻,原石久已亡佚。時至今日,連舊時復刻本也蕩然無存。《方圓庵記》是米芾早期所謂「集古字」時期之佳作,其刻工精良,畢現真跡之神。米芾曾自述學書經歷:「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如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
  • 一個字一個字教你如何讀好蘇軾的《定風波》
    吟詩圖-蘇軾吟詩圖在用吟誦解讀這首詞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定風波》這個詞牌名的特點,它共有62個字,上闕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闕六句,四仄韻,二平韻。這樣的調子是一種比較諧婉、婉曲的曲調,以隔句或者三句一諧韻為標準,韻味均勻,又多選平聲韻部字,呈現「紆徐為言」的一種姿態。蘇軾的這首詞是此調的正體,上下闕以平韻為主,分別「聲」「行」「生」「迎」「晴」,上闕第三、四句的「馬」和「怕」,下闕第一、二,四、五句又漸入仄韻,為「醒」「冷」「處」「去」。整首詞押的下平八庚韻,這是一個矜持而悠長,清靜而淡泊聲情的韻。
  • 健朗灑脫的米芾詞:像眾多寫景的山水詩一樣,米芾詞也多寫景
    作者:周興祿米芾 (1051~1107) 是北宋有名的書法家, 也從小喜歡文學, 《宋史·米芾傳》稱其「生而穎秀, 六歲, 日讀律詩百首, 過目即成誦。刻意文詞, 不剽襲前人語, 經奇蹈險, 要必己出, 以崖絕魁磊為工」。蘇軾、王安石都曾經讚譽過米芾的文學作品。
  • 五行屬木又寓意好的字
    【楓】fēng姓名學筆畫13畫,出自唐詩「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楓字本指落葉喬木、風聲,在人名中寓意溫文爾雅、功成名就。可搭配取名:楓瑞、楓瑄等。【樺】huà此字康熙筆畫16畫,來自於陸遊的詩「江月亭前樺燭香,龍門閣上馱聲長」。
  • 圖解米芾八面出鋒,米芾的字勢和用筆密不可分
    字晉唐便有「八面用鋒」之說,代表為智永禪師真草千字文。所謂的八面用鋒也很好理解,就是中側鋒用筆的話,很容易就把整個毛筆一圈中的墨,其中半圈用光,或枯。所以就換另一面,繼續書寫。當然這只是通俗的解釋,八面用鋒當然不只是為了用那半圈墨,還涉及到筆法和筆畫質量。這裡就不細說了,以後拿出一文說明。
  • 歷史名人蘇軾的一生!
    從這幅畫像的情態來看,的確與黃庭堅的描述非常接近,雖然我們還無法確證這幅畫的原作就是李公麟的那幅畫,但是僅僅從前面所羅列的蘇軾相貌的種種特徵而言,這幅畫也的確是比較接近蘇軾原貌了。  總之,蘇東坡真實的容貌印象與我們平常所了解的民間印象有不小的出入。
  • 中國歷史上十大最貴書法作品,有的一個字值一臺法拉利
    1、砥柱銘(4.368億元)《砥柱銘》是「宋四家」之一北宋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的手書作品,是他散落民間的最重要的書法瑰寶之一。這幅手卷長達11米,畫心長8米,內容是黃庭堅生前最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徵寫的《砥柱銘》,全文600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