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明日之子》2我才去看了2017年盛夏的《明日之子》1,我也很遺憾在2017年的夏天錯過了你們。最早知道明日之子第一季的時候,是因為薛之謙的那件事,那時候我什麼也不了解,只知道看看就好了,然後支持一下老薛,因為那時候很喜歡老薛。今年夏天,《明日之子》2來了,因為喜歡,所以想了解更多,所以去看了明日之子第一季,然後就陷進去。
我喜歡那個高冷但是又可愛的周震南,我喜歡那個喜歡周震南的馬老師,馬伯騫。我喜歡那個唱歌很好聽的孟子坤,我喜歡那個很有才華的毛不易……總之,我喜歡他們所有人。後面那幾期,每一期都會有人離開,那時候真的捨不得。連續三天吧明日之子第一季看完了,真的感觸很深,然後今天在看第二季的時候又有不同的感受,雖然以後會有更多比他們帥,比他們有才華的小哥哥們,但是我清楚,那不是他們,2017的那個盛夏,回不去了啊。再也沒有我的籤證cp,沒有我的天子cp,再也沒有一家三口……之前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說第二季不如第一季,看了之後很有同感。
在《明日之子》第二季上架以來,引起了一波重刷明日之子第一季的熱潮。也有很多觀眾直言,第二季選手比不上第一季。許多沒有看過第一季的觀眾,也在第二季的影響下返回去看第一季,被第一季的小哥哥圈粉。今天卻突然發現騰訊下架了第一季的節目視頻?觀眾對第一季的熱情到了這種程度麼?但這些小哥哥其實大部分都是籤給了節目主辦公司哇唧唧哇的,自己的藝人再紅一把不好麼?想了下估計有這幾個原因:1、很基本的原因,不希望明2流量被分流,因為本身關注選秀的人群有限,從運營的角度來說流量的集中有利於打造爆款,造成更大的影響力,而分流可能導致兩個節目影響力都減小。
2、選手的對比差異,明1其實除了部分用來增加節目效果的選手之外,大部分選手還是靠才華和實力的,馬伯騫周震南的rap,趙天宇孟子坤的唱功,毛不易廖俊濤鍾易軒的原創,其實拿出來都挺能打,而且各個真誠謙虛,明2從第一期來看,想走那種激烈碰撞的路線,選手要張揚個性,自信滿滿,各種不服,各種battle,對比起來觀眾難免有落差;3、明1因為原創節目,賽制不完善,很多劇本和套路太過於明顯,讓明眼觀眾都能看得出來,相信很多看過明1的觀眾都不會再上這些個套路的當了吧。如果大家都把套路摸透了,第二季再想用這些套路虐粉,拉動集資就會更難。說到底現在就算第一季再紅,也過了投票期,無法帶來資本的效應,第二季的爆發才是拉動資金運作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不知道之後第一季還會不會再上架,如果一直靠別的地方資源傳播的話,騰訊有也損失了一部分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