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個朋友讓講一下「賒刀人」,一開始我還認為是個傳聞一類的,聽這個名字就像是個賣刀的,沒想到經過調查後發現,還真的有賒刀人這回事,而且還真不是專門賣刀的。
01賒刀人為何?
據說賒刀人傳承於鬼谷先生,但是真的只是據說,沒有找到任何記載,所以說傳承於鬼谷先生這回事不太靠譜,但是確實在很早之前就有關於「賒刀」的記載,那麼什麼人才是賒刀人呢?根據種種記載來看,這群人一般會賒一些鐵器出去,也就是說賒刀人不一定賒的就是刀,有的也會賒一些鐵鍋、鐵勺一類的鐵器,賒也就是「賒帳」的意思,可以先用,以後再給錢,賒刀人神秘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能賒帳,而是因為他們奇怪的賒賣方式,他們一般先會先把刀賒出去,然後留下一個預言,說等到預言出現之後再回去取錢,說是這麼說,通過記載來看,很少有人會再去收錢的,也就是說,他們就是專門留下預言的,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留下的這個預言靠不靠譜呢?
要想具體了解這件事,我們還是得先穿越回宋朝時期。
02賒刀人來了
關於宋朝時期的這個記載我沒有找到,但是看到有人提過這事,所以我們也說一下,宋朝沒有任何關於賒刀人的記載,但是記載過當時頗為流行的一種售賣方式,叫做卜賣,這個「卜」就是佔卜的卜,卜賣也就是說賣東西的時候進行一次佔卜,如果佔卜的準確的話就把東西買過去,不準確的話就分文不收,聽上去有些蒙的嫌疑,等會我們就會解釋一下這件事,關於賒刀人的準確記載,我們還得再穿越一次。
時間來到清朝年間,地點在浙江。
早上,天蒙蒙亮,霧氣還未褪去的時候小鎮就開始熱鬧了起來,主街道上來往的馬車不斷,馬車兩側就是正在擺攤的商戶,小鎮的早市在一陣嘈雜的忙碌聲中開始了,遠處江邊有一葉小船緩緩劃來,船上之人頭戴鬥笠,看不清樣貌,滿身的衣服破爛不堪,唯一引人注目的是船上雜亂的菜刀,看來又是一位新商戶,頭戴鬥笠的男子也沒個攤子,直接把菜刀一股腦的丟在地上,隨即,席地而坐;是來賣刀的嗎?是,怎麼個價格?無價,他的菜刀只賒不賣。
這下把眾人整蒙了,一把刀又不是買不起為啥賒帳?賒刀人說現在不收錢,以後再來收,那什麼時候呢?賒刀人指了指旁邊的米店,上面寫著每升八十文,等到他的米店跌到每升十八文的時候,我就會來收錢,大家一聽,這不就是個傻子嗎?米是什麼?是每個人都要吃的東西,這個怎麼會出現這麼大的起伏呢?所以很多人就從賒刀人處賒得了刀,這一下早市熱鬧了,米價要是出現這個大的起伏,肯定會發生一些動蕩,就這麼口口相傳下還驚動了地方官府,官府派人捉拿賒刀人,但是賒刀人卻不見了蹤影。
事情越傳越大,最後還被《申報》報導過,當時的文章標題為「妖言惑眾」,但是沒想到米價還真的跌到了十八文,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是賒刀人卻沒有再回來過,那麼賒刀人到底圖的是什麼呢?就是為了所謂預言嗎?
03賒刀人的意圖
聽朋友說現在確實還存在賒刀人,但是關於這一點確實遺憾,沒有採訪到任何賒刀人,我整理了一下所有的猜測,他們的意圖可能分為這幾點:
第一點是純粹的傳播預言,因為根據記載來看,他們確實預言的有些準確,古時候的信息不發達,所以他們可能需要這種方式來進行預言的傳播,但是預言的傳播也有很多種方式,為什麼選擇這一種呢?或者也可能是他們這個組織的特色就是這樣的。
第二點是利益相關,因為賒刀人的預言中對糧食的預言較多一些,所以有人認為賒刀人其實就是糧商,因為真正有記載的「賒刀」基本上都是預言糧食降價的,之前我們有一點沒講,就是賒刀人的刀價格基本上都比市場上貴個兩三倍,所以這些糧商在預感到糧食要降價之前,就先出去賒刀,如果以後真的糧食降價了,那麼就去把刀錢收回來,起碼還有錢維持運轉,如果沒有降價,那麼就當作是行善積德了,這個說法聽起來是非常合理的,但就是有一點讓人納悶,為什麼清朝時期糧價跌了之後,賒刀人沒有去收錢呢?
第三點是就是手段了,一種古代的銷售手段,就和這個「卜賣」是一個意思的,尋常的叫賣不好賣貨,所以就採用這種特殊的銷售方式,做一個預言然後把刀賒出去,因為賒刀的價格比市場價要高,所以只要概率控制好了,就能夠從其中謀利,其實這種說法也碰上了上述的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關於賒刀人的事情,大部分賒刀人的預言時間都很長,少則一年,多的有十年,暫且不說還能不能找到人還錢,問題就是很多賒刀人根本就沒有再回去收錢。
所以說,賒刀人的目的是什麼,到現在還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