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還原了瑪雅預言的世界末日,視覺特效做到了極致。前半部有點沉悶,但沒有人會懷疑這是近十年來最成功的災難題材商業片。
強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發讓眼前熟悉的家園變成了人間地獄。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爆發。傑克遜和眾多家庭一樣踏上了求生之路。
面對全球性自然災害不知何去何從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過的方舟和地圖,於是決定前往諾亞方舟基地尋找生存的機會。
點評:面對災難,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類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擇:「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機會!」最後人們終於在方舟中度過了這一全球性的災害,獲得了繼續繁衍和發展的希望。
2.《後天》
災難從紐約開始,曼哈頓摩天大樓遭到強烈旋風的襲擊,大部摧毀。突然間,地鐵隧道裡湧出狂暴不止的洶湧洪水。大水吞噬了紐約,淹沒了美國,歐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復存在。此後冰層和白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冰期時代開始了。
點評:人類對自然環境破壞的災變,是《後天》這部好萊塢災難電影的警世反思,這部大雪封城最大的看點並不是驚心動魄的災難,而是對愛情、親情當面對災難時的抉擇
用愛與親情的情感填充,則如一縷救贖的微光,暖人心房,電影並沒有用絕對的絕望塑寫悲情,而仍舊篤信著人類終有一天能與自然和諧共處。 片名翻譯的也很有味道,昨天已逝,明天太近,而後天離我們已經不遠!
3.《唐山大地震》
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真實的還原了1976年那場7.8級的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災民無數。不只是一部單純的大場面特效片。
儘管它的地震特效場面做得很震撼,但是更多的聚焦了32年來人們心中留下的傷痕。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每個人都在尋找心中的救贖。
點評:《唐山大地震》簡短的23秒內,電影給人帶來了極強的視覺衝擊,這場天災之後跨越數十載歲月的悲歡離合,對情感尤為細膩的把控,使電影的劇情遠比地震來的更為有力,那親情的羈絆成為了電影最為感人至深的「餘震」。
4.《天地大衝撞》
美麗的流星不止會為夜間帶來美景,也可以為一個小鎮帶來滅頂的災難。麥可貝早年拍的商業大片。一顆巨大的隕石向地球飛來,當它撞上地球就會毀滅整個世界。
人類只好想出一個腦洞大開的解決方案:派人在鑽開隕石在隕石的中心放枚炸彈。
點評:雖然產自1998年,但特效良心,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視效和音響提名。電影不僅僅展示了震撼的場景,也表現了人類在面對困難時所表現出的勇氣,當然也揭示了人性陰暗的一面。
影片感情戲較多,看慣了快節奏動作片的朋友會覺得較為拖沓,但是其劇情和特效的製作,放在今天來看也相當的震撼,結尾太空人從容堅定的以身殉職,更是十分催淚。
5.《摩天樓》
典型的韓國商業類型片,壯觀的火災,飛機撞樓、救生梯墜落、還有人們的渺茫希望都可以看到美國大片的影子。
點評:電影中的大部分火災用CG效果逼真地呈現給觀眾,另外這種災難片通常都加插幾個小故事,也講述這些人物在災難中如何結局,通過災難表達出人性最根本希望生存的願望,影片故意選擇情節發生在平安夜,並選擇在聖誕節上映也是剛好和當日的幸福美滿感產生強烈對比。
6.《世界大戰》
該片中外星人比地球人更為發達,狀似章魚,體大如熊象。他們的武器能發射出熱線和黑煙,熱線過處留下死亡與毀滅,黑煙起處城市頓成廢墟。
由於他們的武器擁有防護措施,地球上的槍炮炸藥對他們都無濟於事,一支美國裝甲部隊雖然與他們英勇奮戰,結果還是被消滅。外星人以分裂的方式繁衍後代。
他們不飲不食也不會消化,靠把捕獲的地球人的血液直接注入血管而生存。正當他們所向披靡,即將把整個世界夷為平地的時候,他們卻不戰而敗。原來他們對地球上的病菌沒有免疫能力,因而一批一批地死去。
點評:當我們像養雞場的雞一樣,變成另一種生物的午餐,還真是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雖然這部電影的情節令人難以琢磨,但是在災難來臨的時候,一個父親還是展示了他對兒子的愛和對家庭的責任。
7.《全球風暴》
全球領袖在連場史無前例的自然災害襲擊地球後,人類決定攜手創建一個精密的人造衛星網絡,控制地球氣候,確保人類安全。
可是原本應該保衛地球的系統卻出了錯,開始攻擊地球,香港地陷、東京冰雹、孟買龍捲風、巴西冰封、杜拜海嘯、百米高的海嘯、成群的龍捲風、汽車大小的冰雹等災難場景逐一出現,浩劫席捲全世界。
點評:《全球風暴》在炫技方面是合格的。但故事方面,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好萊塢英雄拯救全世界的套路,天災背後隱藏的是一場浩大的政治陰謀,氣象衛星竟被幕後黑手改造成致命武器,白宮要員麥克斯·羅森為了阻止災難鋌而走險,和美女特工一起「綁架」總統,
當然,這個幕後黑手一定不能是總統,而是另有其人。在套路情節之外,影片在構建故事細節方面頗為用心,這多少掩蓋了套路情節的無聊,讓故事看起來比較通暢。
8.《先知》
在1959年,一群學生將自己的繪畫作品封藏在時間膠囊裡並深埋入基石之下。但其中的一名神秘的女學生青岡,似乎聽到了耳邊的各種私語聲,她將整張繪紙填寫上了數排無規則的數字。
50年後,一批新時代的學生從地下挖出並開啟時間膠囊,來查看裡面的內容。之前那位女學生留下的神秘數字信息被其中一位小男孩迦勒·凱斯特勒拿到。而碰巧的是,迦勒的父親麻省理工學院天文學教授約翰揭秘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即這些編碼信息竟然毫釐不差地預言了過去50年裡每個重大災難所發生的日期、死亡人數和其它匹配數字。
正當特德更進一步地揭開了這個莫名檔案的神秘面紗之時,他發現這之中還預示了未來的三件重大要事,最後一件暗示了一場全球規模的大毀滅。
點評:整部電影前10分鐘看上去像是恐怖片,中間20分鐘像懸疑片,最後20分鐘像恐怖片,最後1分鐘才知道原來諾亞方舟的駕駛員是外星人
9.《地心毀滅》
一場人類的災難即將來臨,地理學家喬什·凱斯博士發現地心溫度發生了改變,一種神秘的力量正在阻礙地球的正常運轉。為了拯救地球,拯救全人類,凱斯博士召集全球著名的科學家商量對策。
點評:整部電影場面非常壯闊,像我們展示了一個比星星還要神秘的地心,緊湊毫無冷場的劇情,將帶領觀眾進入截然不同的新世界。喜歡高節奏和驚險場面的朋友,不妨去看一下。
10.《海神號》
聖誕前夜,一艘豪華的遠洋遊輪載著的人們在茫茫的大洋之上盡情的歡歌笑語時,深不可測的洋底卻發生了劇烈的地殼運動,從而引發了一場空前的海嘯,海面上陡然掀起一道洶湧的巨浪。
高聳的巨浪如野獸般從側面撲向毫無準備的「海神號」。瞬間,「海神」號被高達90英尺的巨浪壓倒,底朝天傾覆在海面之上。
無數乘客在毫無預兆的磨難中丟了性命,一些僥倖沒有被巨浪奪去性命的人一時間驚慌失措、亂作一團。兇殘的大海依然在肆虐,洶湧的海水不斷在湧入船艙,為了生存,眾人只得和時間在死神面前賽跑。
點評:新版《海神號》相較於72年版的《海神號歷險記》無疑具有更為刺激的視覺效果。當年的《海神號遇難記》以在大銀幕上真實呈現出遊輪沉入海底後的翻覆場景而著稱,而新版《海神號》展現的則不僅是示範性的沉船,它採用大量計算機特技,製造出沉船、漏水、火災、爆炸等災難性大場面,將災難的全過程一一呈現。
為求儘早鎖定觀眾情緒,《海神號》開場後10分鐘後即進入緊張的翻船情節,並減少不必要的對白,以實際行動抓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