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受到了警告,但沒人在意……"
影片以一個女孩的獨白開始,簡單明了地講述了災難片的核心要點——極端天氣。氣候災難的到來,大自然變得兇猛不可抵擋,地球上聯合了17個不同國家的科學家,通過科學技術,人造衛星的方式讓自然天氣變得可控。
就這樣,全球迎來了短暫的太平。
《全球風暴》有著災難片的外殼,和其他同類型的影片相比,又多了一份太空科幻和政治懸疑。以往的災難片,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減壓神器,通過電影本身的特效技術,為我們展開世界各地的一系列自然災害,不用太過於複雜,就可以理解電影傳達的訊息。而《全球風暴》這樣具有多元元素的電影,正是他有別與其他災難片之處。
這部電影國內票房4億左右,口碑褒貶不一。影片裡面多條故事線並行,而110分鐘的時長顯然沒有讓所有故事做到面面俱到,不過好在劇情也是可圈可點,不陳舊,創新元素也很到位。
根據電影製片人透漏。故事靈感來源於他當時6歲的女兒讓其解釋氣候的變化。她問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我們不建造一臺機器來控制天氣呢?"這激發了關於如果我們創造這樣一臺機器會發生什麼的想法,如果它變得不可控我們該怎麼做?
所以,當製作團隊提出通過設置政治懸疑背景和反常的自然災害來適時打破經典風格。換句話說,科學是合理的,有問題的,是控制科學的人。
電影當中控制天氣的工程為「荷蘭男孩」,就當這項工程正式上線應用之際,創始人Jack卻因為理念不同和政治因素而被自己的親弟弟(Max)「fired」掉了。時隔三年,本應該保護地球的衛星卻出了差錯。阿富汗的極寒,香港的地陷,「荷蘭男孩」系統開始陸續攻擊地球。緊急關頭,Max找上他的哥哥Jack,兩兄弟分別從地面和太空接受重重挑戰,踏上救世之路。
除了災難片本身的影響力以外,在演員方面,男神吳彥祖也有著精彩的戲份。片中吳彥祖飾演香港科學家——「鄭龍」,是男主角MAX的同學。在經歷了香港地陷的劫後餘生,他通過了技術手段發現了氣候變異的真相,並且為男主找到拯救世界的真相。不過,就算是男神吳彥祖,也依然逃不過好萊塢大片式的「落幕」。在影片的第49分鐘,鄭龍在與Max會面的時候遭遇人禍而領便當。
當然,以Jack為主的故事線也充滿著懸疑,首先是替換故障衛星的馬克穆德遭遇飛來橫禍、接駁衛星的抓手突然失控、在收取門板的時候太空服出現故障。這一系列的偶然事故都源自上層權力中心的政治陰謀。以災難片為主的題材,加入了一些政治懸疑,讓這部電影整體劇情變得井然有序,一步一步揭開真相。最後發現,有時候,人禍比天災更可怕。
不過雖然《全球風暴》是一部類型混搭的電影,但它也是照顧到了好萊塢災難片的鐵律——以家庭為核心。影片中男一和男二作為親兄弟,從一開始的誤解到和解,從質疑對方到相信彼此,最後外太空裡男一和男二最後的對白,兩兄弟即將解決所有困難,而哥哥Max卻決定犧牲自己拯救世界,相比影片開始的固執己見,這種略帶人情味的轉變也著實讓人心酸。
影片最後落得了一個合家歡式的大團圓結局,男主角Jack也得以存活,衛星系統也變得可控。可能就劇情邏輯來講,Jack能活下來也算是奇蹟了,簡直讓人不可思議。不過我們選擇看災難片,除了電影特效上面的過癮,剩下的,不正是體會這種經歷災難劫後餘生所帶來的幸福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