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在天災與人禍的夾縫中艱難生存的地球之肺

2020-12-02 GET資訊

說起亞馬孫森林,人們都親切稱其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亞馬孫森林中佔地面積達550萬平方公裡,是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世界森林面積的20%。植被旺盛使得亞馬孫森林成為地球的空氣淨化器,據科學研究發現,亞馬孫森林每年可以將約20億噸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產氧量佔全球氧氣含量的1/3。地處熱帶、暖流帶來豐沛降雨,氣候全年高溫炎熱,是動植物生長發育的天堂。2010年至2013年,來亞馬孫森林探測隊就發現了441個新物種,其中包括:258種植物、84種魚、58種兩棲動物、22種爬蟲、18種鳥和1種哺乳類動物。而正是一個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地球之肺」,如今正以驚人的速度消亡中。

一、關於地球之肺的天災與人禍

天災:極度乾旱天氣增多。

全球變暖,氣候變化導致極端氣象增多。極端乾旱和火災頻發使亞馬孫雨林的森林覆蓋面積逐年減少且日益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威脅。自2000年來,亞馬遜雨林已發生三次不在預測之中的大範圍乾旱。乾旱天氣促發火災,林火肆虐,摧毀了數十萬公頃的原始森林。而且由於年平均氣溫逐漸升高,造成以雨林為家的部分動植物種群難以適應氣候變化而繁衍困難、瀕臨滅絕。


人禍:環境讓步於經濟,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對雨林資源的粗暴利用與雨林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漠視。

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周一公布的數據,在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巴西亞馬孫雨林遭砍伐面積同比增長9.5%,創2008年以來同期的最大規模,達到11088平方千米,相當於倫敦面積的七倍。這意味著巴西將無法實現其根據2009年氣候變化法制定的目標,即將森林砍伐減少至大約3900平方千米。目前為止,這個「地球之肺」已經被人類砍掉了40%以上。近年來,巴西經濟停滯不前,通脹水平始終居高不下。雨林的保護與發展問題就赤裸裸地擺在巴西政府面前,巴西政府經過一番權衡之後,環保最終給發展經濟讓位。2019年新年第二天,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上任後的第一項政策便是放鬆政府在亞馬孫雨林保護方面的管理,為潛在的農牧業發展和伐木業掃清障礙。當地媒體報導,去年11月,巴西政府取消了禁止在亞馬孫雨林種植甘蔗的十年禁令。當地居民為了搶奪更大的種植地耕種甘蔗,自然地將斧頭揮向了亞馬孫森林的原始植被。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八月份,亞馬孫熱帶雨林發生發生的特大森林火災。持續燒了整整三周才被外媒報導出來,而在這整整三周裡,巴西政府一直處於不聞不問的狀態。事情暴露後,迫於國際的輿論壓力才開始對火災的撲滅工作。對於去年亞馬孫雨林著火的原因,巴西環境部部長薩列斯說,「都怪天氣太幹太熱,風又在吹」。面對各方責難,巴西總統博索納羅表示,很多非政府組織才是幕後黑手,因為政府不投錢,所以,「他們就蓄意放火,以吸引外媒關注。他們這樣做,意在給政府施壓」。然而,環境學家們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自然因素以及非政府組織蓄意放火併不足以解釋頻繁的雨林火災事故,「其背後真正的原因是政府只看經濟效益,置環保於不顧」。

其實巴西現政府的環保政策一直飽受爭議。削減環保資金、抨擊環保組織、否認採伐數據……還有博索納羅的諸多言行都惹來環保人士聲討。巴西亞馬遜基金最大的兩個捐助國挪威和德國直接宣布停捐後,博索納羅對此卻不以為意。去年特大火災發生後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將召集G7開會,研討如何應對亞馬遜火情。博索納羅則指責馬克龍幹涉巴西內政。種種行為與言語之間都透露出博索納羅和巴西政府對亞馬孫森林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漠視,只在乎其經濟價值。


二、不可預估的消亡後果


如今,巴西境內亞馬遜雨林的森林覆蓋率已下降到83%,並仍以較快的速度繼續下降。根據託馬斯·洛夫喬伊的研究團隊建模計算的結果,假如亞馬孫雨林的森林覆蓋率下降至75%以下,亞馬遜雨林的生態平衡將面臨不可逆轉的破壞,雨林的中部和南部地區將永久性退化為稀樹草原。託馬斯·洛夫喬伊憂心忡忡地表示:「沒有人知道他們正砍伐的這些樹木會不會正是維繫雨林生態平衡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難以預計顛覆(平衡)的時刻到底何時到來,但是我們知道它已經很近了。」


假如「地球之肺」不再呼吸,被鎖在肺中的900億至1200億噸二氧化碳將被釋放出來。這相當於全球近十年來自汽車、發電等工業碳排放量之和。要知道亞馬孫雨林每年可以吸收高達6億噸的二氧化碳,其強大的碳吸收能力對於維持雨林毗鄰九國的氣候穩定乃至減弱全球溫室效應具有重要作用。現在亞馬孫森林面積縮小,全球變暖得不到遏制,亞馬孫雨林也將進一步陷入「易火災」狀態,從而陷入「林火易發→雨林破壞→溫室氣體更多釋放→全球變暖→氣候特點變化→林火易發」的的惡性循環中。最後的結果就是亞馬孫森林消失,物種滅絕,綠色心臟不再跳動。屆時給全球生態帶來的影響是不可預估的,也是無法想像的。

三、亞馬孫森林與巴西的愛恨情仇

說起亞馬孫森林保護,巴西是第一個被擺上臺的。因為亞馬孫有60%位於巴西境內。對於歷屆巴西政府來說,雨林保護都是繞不開的重任。前文也有提到,當巴西的經濟發展態勢成積極的趨勢時,巴西政府是願意也積極出力參與到對亞馬孫森林保護的行列中去的。但近年來巴西經濟下行壓力大,通貨膨脹嚴重,外加新冠疫情的影響,博索納羅卻走上犧牲雨林扶持經濟的發展路線,鼓勵開發雨林和自然資源,發展農業和採礦業。這引起了國際大片輿論的聲討,以法國總統馬克龍為首的多名歐洲領導人多次抨擊博索納羅沒有完成好雨林保護工作,並用經濟牌對抗博索納羅的經濟至上原則。今年10月,歐盟議會推遲批准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商定的自貿協定,進一步向巴西施壓。去年雨林大火期間,多家跨國企業聯手抵制巴西大豆和牛肉等商品。回到巴西經濟發展來看,博索納羅犧牲雨林扶持經濟的發展路線並沒有起多大的作用。巴西政府應該多在轉型與可持續發展上多下功夫,使雨林保護與經濟發展兩不誤。

相關焦點

  • 亞馬遜:在天災與人禍的夾縫中艱難生存的地球之肺
    說起亞馬孫森林,人們都親切稱其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亞馬孫森林中佔地面積達550萬平方公裡,是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世界森林面積的20%。而正是一個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地球之肺」,如今正以驚人的速度消亡中。一、關於地球之肺的天災與人禍天災:極度乾旱天氣增多。全球變暖,氣候變化導致極端氣象增多。極端乾旱和火災頻發使亞馬孫雨林的森林覆蓋面積逐年減少且日益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威脅。
  • 亞馬遜雨林大火重現,人類的噩夢又來了,現已變成不毛之地!
    亞馬遜雨林大火重現,人類的噩夢又來了,現已變成不毛之地!地球上有兩種災禍是難以抵禦的,一種是天災,另一種是人禍。天災亦指自然災難,例如火山、地震、海嘯等,它們的突如其來,導致無數人喪命。其實每個人都感受到今年地球的變化,全球變暖導致溫度驟升,無數地區受到影響。
  • 地球之肺:美麗的亞馬遜熱帶雨林
    亞馬孫雨林產生的氧氣佔全球氧氣總量的1/10,因此被稱為「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之所以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是因為它強大的「呼吸」功能。亞馬遜熱帶雨林佔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亞馬遜熱帶雨林通過光合作用,每年不斷地吸收二氧化碳,同時向大氣中大量補充氧氣。據估計,亞馬孫熱帶雨林所產生的氧氣,至少可達到地球氧氣供給量的20%以上,因此,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
  • 被稱之為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為何有人叫它人類禁區?
    亞馬遜雨林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佔地550萬平方公裡,跨越了9個國家,佔據了全球森林的百分之20,被稱為地球之肺。 但是在亞馬遜雨林的深處確實處處充滿了危險,生存難度極大,普通人不可能走進亞馬遜雨林的深處。
  • 亞馬遜熱帶雨林火勢更新 | 「地球之肺」,請好好的!
    有「地球之肺」之稱的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大火同時也灼燎所有人的心。以下,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火勢的最新狀況。 「地球之肺」--亞馬遜熱帶雨林對地球有多重要?
  • 亞馬遜雨林大火,「地球之肺」在燃燒!
    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已經在大火中燃燒了數個星期了!亞馬遜雨林對於地球那是不可比擬的重要生態環境 它橫越9個國家創造著世界20%的氧氣擁有這個世界40%的熱帶雨林20%的淡水資源和瀑布>10%的地球物種因此被稱為「地球之肺」「世界動植物王國」 但現在,這片地球上最有活力、最有生命力的地方
  • 亞馬遜叢林為什麼被稱為地球之肺?可以稱作是地球的氧氣瓶嗎?
    (*^__^*)大家好,每天一個地理小知識環球地理解析——亞馬遜叢林為什麼是地球之肺?說法準確嗎?NO.10-亞馬遜叢林作者:大衛咱們一起去看看亞馬遜叢林為什麼被稱為地球之肺?真的這麼重要嗎?,亞馬遜叢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佔地面積約為550萬平方公裡,因為佔地面積太大橫跨了9個國家,但是巴西是最多,約佔森林面積的60%,這就是亞馬遜叢林位置以及佔地面積,
  • 「地球之肺」亞馬遜看似是綠色天堂,卻是人類禁區,到底有多危險
    "地球之肺"亞馬遜看似是綠色天堂,卻是人類禁區,到底有多危險大家都知道,亞馬遜雨林號稱"地球之肺",源源不斷的為地球大氣層提供大量的氧氣,為整個地球的生態平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衛星地圖上面來看,亞馬遜雨林呈現一片巨大的綠色景象
  • "地球之肺"亞馬遜看似是綠色天堂,卻是人類禁區,到底有多危險
    "地球之肺"亞馬遜看似是綠色天堂,卻是人類禁區,到底有多危險大家都知道,亞馬遜雨林號稱"地球之肺",源源不斷的為地球大氣層提供大量的氧氣,為整個地球的生態平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衛星地圖上面來看,亞馬遜雨林呈現一片巨大的綠色景象
  • 亞馬遜叢林的秘密:「地球之肺」是假的,它的氧氣僅供自己使用
    人類之所以可以在地球上生存,除了太陽給予我們陽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大氣層的存在。大氣層就像一張保護傘一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呼吸的環境。通過中學的知識我們可以知道,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都需要通過呼吸作用來維持生命的正常運轉。人體通過呼吸作用,吸入大自然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 地球之肺正走向窒息:NASA衛星照,巴西亞馬遜雨林已千瘡百孔
    植物可以依靠光合作用來吸收二氧化碳,同時將碳轉化為為有機物並儲存起來,同時釋放出氧氣,因為這個過程,綠色是地球上的重要色,它是生命的基礎之一。而有著繁茂熱帶雨林的亞馬遜,也因此被稱為「地球之肺」。「地球之肺」對於人類是重要的,但是美國宇航局(NASA)通過衛星多年監控發現,亞馬遜熱帶雨林近年來的狀況卻有些不妙。比如在巴西的朗多尼亞州,這裡位於巴西西北部的亞馬遜森林區,從衛星近20年的監控來看,這裡的森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原本應該一片墨綠的森林,先是在1986年出現了一道道白線,這是當地人開發雨林修建的道路和農田。
  • NASA衛星對準南美,影響嚴重,科學家擔憂:亞馬遜開始徹底崩潰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近日,亞馬遜雨林燃起的熊熊大火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更讓所有人重新審視了人類活動對於地球的影響。過度砍伐森林資源導致的焚毀令人觸目驚心,而令人更加痛心的是:「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的火勢仍在繼續蔓延,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這都是人類無以承受之痛…科學家對此感嘆道,我們正在走向不歸之路!據報導,在過去的50年裡,全球20%的熱帶雨林被燒毀,再加上人類的各種破壞性活動,使得原本就是所剩無幾的雨林變得鳳毛麟角。
  • 地球之肺指的是什麼生態系統 亞馬遜熱帶雨林
    今天的新聞頭條版面估計都給了亞馬孫熱帶雨林了,原來亞馬孫熱帶雨林已經燒了大半個月了,而且現在還沒熄滅,正以驚人的速度燃燒殆盡,我們地球之肺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那地球之肺屬於什麼生態系統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下吧。
  • 亞馬遜:假如森林燒毀,「地球之肺」「氧氣工廠」恢復無期
    熱帶雨林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通常被稱為「地球之肺有人預估,亞馬遜雨林佔地球 20%的氧氣,但這是真的嗎?2019年以來,該地區發生的火災比近十年來所發生的火災還要多,如果整個亞馬遜河被燒掉,地球的氧氣供應將會發生變化,可能失去約20%的氧氣。
  • 地球之肺:過去十年,8400萬座足球場大的亞馬遜雨林消失在地球上
    消逝中的地球之肺:過去十年間,8400萬座足球場大的亞馬遜雨林消失在地球上亞馬遜雨林今年8月發生7萬多起大火,火勢延燒三周以上,「環境緊急狀態」也引發世人關注。環保專家表示,巴西當局政策鼓勵森林濫墾,放鬆農場營業執照檢查也助長森林空地起火情況。
  • 地球發展已經失控?頂級科學家警告:人類文明最終結局可能是崩潰
    在「全球引爆點」中,已有超過半數達到臨界點,其中最顯著的災難性標誌包括亞馬遜雨林的破壞、南極冰蓋的融化、北極永久凍土層的消失和整個地球的變暖。此外,再加上人口數量的激增,糧食危機、淡水危機將進一步加速災難的發生。
  • 亞馬遜秘境中的城市,沒有與外界連接的道路,被稱為「地球之肺」
    這座城市位於亞馬遜河的主幹伊基託斯,伊基託斯位於南美洲秘魯東北部,是秘魯亞馬遜叢林地區最大的城市,亞馬遜叢林腹地深處,熱帶雨林氣候使其極其潮溼,不適合修建公路或鐵路等基礎交通設施,便捷的水網水運已成為伊基託斯的主要運輸方式,在這裡,小船仍然可以逆流到達伊基託斯,使它成為世界上離海岸最遠的海港。
  • 揭秘中國犀牛2000年的滅絕之路:是天災還是人禍?
    大家知道,現在中國絕大多數地區是不產犀牛的,一提起犀牛大家就會想到非洲、埃及或者尼羅河等熱帶地區,那裡才應該是犀牛生存的天堂。然而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國,犀牛的足跡卻遍布中原大地,而且數量還相當之多。那麼,2000年前遍布中國的野生犀牛為何在中國一頭都見不到了呢?這是天災還是人禍?
  • 是天災還是人禍
    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來了解一下。在1900年的時候,中國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義和團運動,緊接著八國聯軍就發動了侵華戰爭,導致整個中國徹底動蕩起來。與此同時,印度也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災荒,數百萬人流離失所丟掉性命,整個印度的綜合國力,倒退了一大截兒。
  • 《全球風暴》有時候,人禍比天災更可怕
    以往的災難片,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減壓神器,通過電影本身的特效技術,為我們展開世界各地的一系列自然災害,不用太過於複雜,就可以理解電影傳達的訊息。而《全球風暴》這樣具有多元元素的電影,正是他有別與其他災難片之處。這部電影國內票房4億左右,口碑褒貶不一。影片裡面多條故事線並行,而110分鐘的時長顯然沒有讓所有故事做到面面俱到,不過好在劇情也是可圈可點,不陳舊,創新元素也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