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近日,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式文藝晚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在展示各民族文藝工作者才藝的舞臺上,馬邊籍著名歌唱家——蘇都阿洛以一首《彝族酒歌》放聲歌唱,美妙的歌聲徵服了現場觀眾,向人們展示出家鄉的美好。
「感覺非常自豪!」蘇都阿洛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欣喜地說,「我從邊遠的小涼山走出來,成長為國家級文藝團體的獨唱演員,我忘不了我的家鄉。我的根我的魂都在彝鄉,我覺得我有責任和義務把彝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唱出來,將彝族傳統音樂推向全國、推向全世界,這是責任,也是希望。」
蘇都阿洛劇照
雖然和記者素未蒙面,但阿洛卻親切溫柔,像鄰家大姐姐一樣向記者娓娓述說了她和音樂的故事。
彝鄉飛出一隻「百靈鳥」
蘇都阿洛(曾用名:涼音),出生在馬邊彝族自治縣一個美麗的小鎮——雪口山。彝族擁有「詩一樣的語言,歌一樣的生活」,從小就有一副好嗓子的阿洛,憑著對彝族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天賦,在6歲時就單獨登臺表演。阿洛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登臺時的場景,那是「六一」兒童節,當時小阿洛演唱的曲目是《我愛北京天安門》,老師將節目安排在最後一個「壓軸」登場。但沒想到當時小阿洛在臺上唱著唱著,竟然在臺上睡著了。
後來,這個唱《我愛北京天安門》的小姑娘真的走出了大山,一路唱到了北京,站在了無數人夢想的音樂殿堂,讓全國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聆聽這隻彝家百靈鳥美麗動聽的天籟。
1984年,四川省「首屆業餘歌手大賽」對阿洛來說是人生的轉折點。憑藉純樸自然、清新亮麗的歌喉,阿洛徵服了所有評委,最後一舉奪魁。之後,她又被涼山歌舞團相中,成為團裡一名獨唱演員,阿洛在團裡8年的舞臺實踐,豐富了她的演唱閱歷,形成了阿洛特有的藝術風格。
蘇都阿洛(中)深情演唱
8年之後,1992年,阿洛考入中央民族大學音舞系深造。學成後,以全優的成績考入中央民族歌舞團。
如今的阿洛是中央民族歌舞團彝族女高音歌唱家。除多次參加文化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各種大型文藝晚會,在全國聲樂大賽中屢屢獲獎外,還曾多次代表國家出訪美國、德國、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演出,受到一致好評。
美麗善良的阿洛工作之餘,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經常走基層送溫暖,為孤寡老人、殘疾兒童、希望小學募捐獻愛心。
這名從大山裡走來的美麗彝家姑娘,帶著她清泉般甜美的歌聲,正走向自己的藝術巔峰。
用歌聲為家鄉「鼓與呼」
阿洛的聲音像流淌在小涼山清涼甜潤的山泉,清澈明淨,許多觀眾在她甜美的聲音和優美的旋律裡憧憬著那一片神奇的土地,而她則在對家鄉無盡的思念之中為家鄉、為彝族傳統音樂放聲歌唱。
「門前是林海、窗外是花海,推開門窗看山寨,我家好住宅,草山見牛羊,大風頂上漂竹排,珙桐是水彩、荍壩是油彩,萬擔坪上看峽谷,白鷺也發呆……」2014年10月,阿洛深入馬邊體驗生活,為家鄉創作歌曲《有緣請常來》,生動形象地展示了馬邊的風土人情、文化傳承和建設成就。
各民族同唱一首歌
這已經不是阿洛第一次為家鄉創作歌曲,素有「彝家百靈鳥」之稱的阿洛,曾在2003年回馬邊拍攝《春到茶山》MTV,之後又重返家鄉拍攝了《祥光》MTV。目前,她正在籌劃醞釀為家鄉馬邊宣傳另一部MTV。「《我的家鄉等你來》或是《我在馬邊等你來》,最終的名字,我們還要斟酌,爭取儘快跟觀眾朋友見面。」阿洛說,近年來她常常回家鄉為鄉親們演出。只要家鄉有邀約,阿洛都會擠出時間。而有時為回家鄉唱歌,她要推掉北京的好幾場演出。
雖然常年在外演出,但阿洛時刻關注著家鄉的變化,「馬邊現在太漂亮了,不管是經濟還是文化,彝鄉變化真的太大了。我看到了美麗的彝家新寨,家鄉人生活越來越好。」同時阿洛也欣喜地看到,近年來,峨邊、馬邊湧現了許多優秀的彝族歌手,「像峨邊的彝組合,馬邊的焰火組合、孟獲一族組合都非常不錯,我還曾推介孟獲一族組合參加央視三套的『群英匯』,最終他們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家鄉有許多像我一樣有天賦的彝家兒女,他們個個都能歌善舞,外面的世界很大,我希望他們都走出去看看,用歌聲傳達彝文化、挖掘我們本民族的音樂元素,為彝族音樂、為家鄉放聲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