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不再適宜我們生存,我們將去往何處?地球是一個完美的星球,各種各樣的生命繁衍生息。我們知道這個巨大的藍色世界,不會總是像現在這樣宜居。我們早晚要面對世界毀滅事件。已故的史蒂芬·霍金曾經說過,我們很難避免地球上的災難,未來100年,應該千方百計把人類送往別的星球。不應該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未來某個時候,發生全球性災難的概率非常高。警鐘先知已經為我們敲響!那麼地球死後,我們將在哪裡生存?這需要我們的宇航技術大踏步的前進。我們需要穿越銀河系的技術,到我們想去的遙遠星球。這真的太困難了,最接近的恆星半人馬座阿爾發星,距離我們也有4.3光年。
建造一個足以攜帶人類生活必需品的太空飛行器,以適應長時間的宇宙旅行生活。即使以目前速度最快的太空飛行器新視野號,大約每小時36000英裡的速度。仍然需要大約七萬年,才能跑到半人馬座阿爾發星。但這需要太空飛行器、推進系統、生命支持技術的爆炸性發展。所以我們看點離家近的星球,太陽系是最好的選擇。直到我們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才能喚起對遠方的嚮往。
紅色星球火星人類殖民的首選目標,多年來的科學研究表明。除了地球,它是太陽系中最適合我們生活的地方了。但火星上的條件對於我們來說遠非理想水平。空氣壓力小,氧氣僅佔0.1%,晝夜溫差大,白天20攝氏度,晚上-80攝氏度,太陽輻射強。殖民火星需要複雜的生存保障措施,我們才能生活。在人工環境中,我們的生存嚴重依賴各種設備。馬斯克(Elon Musk)和他的公司(SpaceX)。正在積極準備載人前往火星,將這個想法變成現實。他計劃在下一個十年在火星表面,建立一個能容納1百萬人的城市。以增加我們這個物種的生存機率,免得被一鍋端。我們也可以試著改變火星,使它成為地球2.0。使其更適宜人類生活。這個計劃需要很多資源和時間,可能長達數百甚至數千年。
我們還有另一個選擇,土星的衛星泰坦。它擁有豐富的資源,而且是太陽系中最像地球的行星。具有風雨火山等自然活動,其內部結構也類似於地球。在其凍結的外殼下,可能有液態水。它們通過低溫火山活動到達地表,我們可以用來產生氧氣。但是泰坦仍然是人類的禁區,它的表面平均溫度為-179攝氏度。大氣層主要由氮氣和甲烷組成,並且大氣壓比地球高1.6倍。如果像流浪地球那樣,把它推到太陽系的宜居帶內先升溫,會不會有意外的驚喜發生。太陽系內的其他選擇。
金星是一個地獄般的世界,人到了金星表面直接氣化。表面溫度468攝氏度和強烈的硫酸雨能融化一切。如果我們在金星地下生活,不好意思沒有水。如果想改變金星的環境,將需要花費數百至數千年的時間,並且需要巨大的技術進步。如果在金星的大氣層32英裡處建造浮動城市。
我們在外面走,僅佩戴氧氣面罩就可以了。不需要穿壓力服,但是生活在金星的雲層中,還存在著如何建築等問題。首先是找到建造浮動殖民地所需的原材料。其次,解決像水這樣的生存必需品。金星仍然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世界,我們對它進行了很多研究。但就殖民而言,和火星相比條件還是差了點。
如果我們擁有了星際旅行的能力,得到以光年計算的飛行速度。就能出發尋找系外陌生的新世界了。根據克卜勒太空任務的結果,宇宙中有400億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它們大部分位於恆星的宜居帶內,成為我們的殖民首選目標。
第一目標行星可能是比鄰星B(Proxima CentauriB)。半徑為地球的0.94~1.4倍間,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它圍繞一顆半人馬座紅矮星運行。半人馬座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距離我們僅4.2光年。但是我們對這個外星世界知之甚少,科學家不確定它是否有流動的水。
還有更多的系外行星,等著我們去探索。在不久的將來,未來的人類將會大膽的走出去。去探索發現這些奇怪的新世界,擴大人類的殖民地。希望到那時,我們這個物種仍然存在。
NASA計劃於2021年3月30日,發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它能幫助我們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危機感促使我們必將衝出地球,成為多行星物種。確保我們的生存和未來,我們會記住人類文明的搖籃-地球!
歡迎關注我!了解更多宇宙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