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地球「死了」,我們可以在哪裡找到新的家園?

2020-10-06 宇宙V大觀

宇宙中的天體雖然多如牛毛,但要說到我們已知的天體,我們的地球可以說是一顆近乎完美的天體。它是一顆巨大的、藍色的美麗星球。無邊海洋和豐饒的陸地養育了數千萬種生物,也更是因為有它的孕育,才產生了人類這一智慧生物!讓這顆美麗的星球變得更加與眾不同。

然而和萬事萬物一樣,有生便有死,地球並不會永遠如此。隨著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又或者太陽系環境發生巨變,如隕石撞擊、太陽活動變化,都會使得地球有可能變得不再適宜生存從而「死亡」。而當大滅絕事件到來時,人類只有成為星際生命才能夠真正地躲避「滅絕事件」,而想要成為星際生命,星際移民是最重要的歸宿。已故天體物理學家霍金曾說過,雖然人類自出現以來就在地球上生存,但當我們具備了走向宇宙太空的能力的時候,就應該「不能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因為以後也許發生全球性災難的概率非常之高,那麼除了地球以外,我們還能去哪裡呢?

經過人們的不斷努力,雖然人類已經登上過月球,近距離的拍攝過冥王星的照片,然而對於這廣闊的宇宙來說,我們的速度還是太慢了。受限於現有的科技水平,我們想要進行星際移民,首先要選擇的當然就就是離我們較近的太陽系內的天體。

小行星帶以內,有五顆大質量天體,分別是金星、水星、火星、地球和月球。金星被厚重的大氣層包圍,高溫高壓並不適合人類生存;水星距離太陽太近且沒有大氣層,白天溫度太高,夜晚溫度太低,也不適宜居住;月球雖然距離地球最近,然而月球沒有大氣層,更沒有水的存在;而最有可能讓人類移民的是火星,火星有兩顆體積較小的衛星,分別是火衛一和火衛二。火星還有稀薄的大氣層,溫度也更為接近地球。根據人類探測車在火星的最新勘測結果表明,火星在以前曾經擁有過水,甚至還可能擁有過河流和海洋,然而由於火星磁場的消失,大氣層被太陽風剝離殆盡,導致了火星環境發生巨變,火星能夠容納生命令的最佳時間已經過去。因此「內太陽系」並沒有適合人類生存的天體。

在「內太陽系」以,外是一片巨大的由小行星組成的巨大的環帶世界。這裡有著大量的小行星,它們的體積大多都非常之小,但並不適合人類生存。那裡最大的一顆小行星天體叫做穀神星,根據黎明號拍攝的穀神星以及發回的數據資料,人類猜測穀神星地表以下可能有著液態水存在,然而由於它的表面溫度很低,因此穀神星雖然有可能存在生命,然而它卻並不適宜人類居住。

在小行星帶以外,有四顆巨行星,它們又被稱之為氣態行星。然而由於它們的體積太大,且以氣態為主,可能只有一個較小的固體核心。因此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顆行星並不適合人類居住。而在四顆氣態行星以外,則是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在柯伊伯帶中,有著幾顆大質量的天體,如冥王星、妊神星等,它們被稱為矮行星,由於這裡遠離太陽,它們無法獲得到更多的熱量,因此它們的溫度極低,也並不適合地球生命生存。而奧爾特雲就更遠了,在奧爾特雲之中大多是些彗星,因此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也不適合人類移民。

然而在四顆氣態行星中,土星和木星的周圍,存在了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衛星,這些衛星部分有著大氣,甚至還可能擁有著地下海洋,如木衛二和土衛二等。雖然從現在的數據來看,它們並不適合人類在它們的表面生存,但是,當太陽變得更大更熱時,太陽系的宜居帶將會向著外推進,那時候土星和木星所處的區域有可能成為新的宜居帶。因此太陽系內暫時並沒有適宜人類移民的星球,我們想要找到一個類似於地球的生命星球,必須從太陽系以外尋找。恆星是誕生生命的源頭,正如地球和太陽一樣,給予生命「無限」的能量,因此我們必須到達其它的恆星系。

然而這並不現實,雖然在整個銀河系內,有著2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雖然有如此之多且密集的恆星,然而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邊緣地帶,這裡恆星稀少,距離地球最近的顆恆星叫做比鄰星,它是一顆紅矮星,距離我們有著4.22光年的遙遠距離,以我們現在的技術想要飛到這裡,需要至少數萬年的時間才可以!

​因此如果在百年內地球發生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人類依舊無能為力,而隨著人們科技的發展,我們對於宇宙的認識會更加深刻,一個全新的星際時代會逐漸來臨。只是希望地球能多給我們一點時間,讓我們能來得及提高我們的科技,達到真正能夠遨遊星際水平,那我們人類的火種才會生生不息,一直流傳下去。

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

相關焦點

  • 地球——我們的家園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們對她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們天天在她的懷抱裡生活,陌生的是我們對她又是那樣的不了解,她從哪裡來,轉到哪裡去?人們應該為我們的家園做些什麼呢?先和太陽比,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如果太陽是西瓜,地球就是芝麻。再和其他七大行星比,她從體積和質量方面均排第5位,位於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之後。再看銀河系,年齡136億歲,總質量是太陽的30000億倍,有大約1000億顆恆星,太陽到銀河系中心的距離約26000光年。
  • 科學家找到人類新家園,環境比地球還要好,是否有其他文明居住?
    人類科技進步必定會消耗大量資源,如果有一天資源被消耗完畢後,人類該何去何從呢?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快尋找人類新家園。自從地球上出現生命開始,至今已經有幾十億年歷史,這40億年的歷史中,地球的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它送走了好一批地球霸主,生物們因為環境的惡化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地球上的生物似乎沒有永恒生存下去,最終都要面臨滅絕情況。
  • 50億年後,太陽將會消亡,我們人類能找到下一個家園嗎?
    我們人類非常喜歡一個詞語,那就是「永恆」,但是「永恆」只存在於文化概念中,在科學概念中「永恆」兩個字並不存在,因為所有的事物都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消亡的一天,包括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太陽,它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也會有消亡的一天。
  • 若地球真的迎來末日,人類應該躲在哪裡才會倖免於難?
    火星男孩認為,從2020年之後,地球真的會迎來巨變,而且相信不久的將來,地球就會迎來世界末日。其實,無論地球是否有重大的事情發生,關於世界末日的討論,都是人們最喜愛的熱門話題之一。對於一些80後來說,相信一定會對1999年世界末日的預言有印象,筆者那個時候還在上小學,當時很多同班同學都從大人那裡聽到了「末日言論」,並在學校中傳播。
  • 「第二家園」被找到了?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真的適合人類嗎?
    地球將變成一個「火球」,地球上的水資源也都會消失。在那之前,人類必須想辦法離開地球,去往另一個家園。大約10億年之後,火星將取代地球,成為太陽系中最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不過,火星也不能夠為人類提供太久的庇護,大約20億年之後,火星也將重新變得不適合生命居住。
  • 在20億年後的地球上,我們還可以看到什麼?
    經過科學家對宇宙的一些研究,以及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或許我們可以大膽的預測20億年後的地球環境。20億年後,現在相對溫和的太陽已經開始膨脹,同時亮度會增加20%。而地球的核心已經漸漸冷卻。自轉也趨於停止,這意味著地球只剩下了微弱的磁場。沒有了磁場的保護,地球將直面太陽風的衝擊。
  • 如果外星人首先找到我們,他們會怎樣對待我們呢?
    隨著人類對宇宙的不斷探索, 我們現在對宇宙的認識再也不是一無所知了。 現在很多的科幻電影, 都表達了人類希望走向宇宙的信心與希望。 但是我們對宇宙的認識還是非常有限的, 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人類真的會走向宇宙嗎? 還有人類走向宇宙的原因在哪裡? 難道僅僅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中國有句古話說:好奇心會害死貓。 其實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至於為什麼這麼說, 下面我將解釋一下我的觀點。
  • 保護地球,愛護我們的家園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以地球為中心得40億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所以我們家園只有一個,如果破壞了我們的家園,我們就別無去處,因此保護地球是全人類的責任,也是我們小學生應盡義務
  • 唯美的畫面,讓我們無限遐想,如果可以《旅行到宇宙邊緣》(二)
    這裡有風,說明什麼?一定是有空氣的,空氣可以維持外星生命,但對我們來說,火星的空氣太稀薄了,而且沒有臭氧層,沒什麼能夠保護其不受太陽紫外線的傷害,這裡有水,但在徹骨的嚴寒中只能永遠被冰凍,很難相信有什麼可以在這裡生存,但是在地球,極寒和極熱的地方都有生命存在。
  • 新地球被科學家找到,生態環境比地球好,有水有大氣適合人類生存
    想要移民外星球,首先要在宇宙中找到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最好是類地行星,科學家們也在不斷努力著在宇宙中尋找,看看距離地球近的位置有沒有類地行星的存在。功負不付有心人,6個月前,科學家終於在宇宙中找到了一顆新地球,這顆類地行星的半徑是地球的0.4倍,質量是地球的6.6倍,其它方面也和地球非常相似,而且該類地行星也位於恆星系的宜居帶,溫度適合,液態水和大氣層也存在。
  • 科學家發現新家園,距地球約39光年,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對於這個家園,我們自然是期望能夠永遠生存下去。可現實往往非常殘酷,隨著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快速發展的工業給這個美麗的家園不斷帶來破壞,讓地球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可能有人會說了,那我們可以停止發展工業,地球的生態不就能夠停止惡化了嗎?
  • 地球只有一個,如果失去它,我們該到哪裡去尋找家園——《後天》
    《後天》這部電影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美國氣候學家傑克(丹尼斯奎德)認為,溫室效應正在引發地球的大災難,北極冰川的融化,會讓地球回到冰河世紀那樣的劫難。別讓眼淚成為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在強大的自然災難面前,強大的科技水平也變得一文不值。燒書取暖正是人類對災難的無可奈何和最後的妥協。看到經歷過災難後的地球,人類就仿佛是地球上的害蟲,不斷地汙染這個美好的世界。人類在驕傲和狂妄中,將大自然從沉睡中吵醒,叫面臨難以想像的懲罰。世界很公平,人類要為自己的罪行負責。
  • 茫茫宇宙,我們的地球在哪裡?
    在人類看來,地球就在我們的腳下,問「地球在哪裡?」這樣的問題似乎沒意思。但對於浩大的宇宙而言,地球實在太過渺小,以至於你在深空中可能會找不到她。《暗淡藍點》 ,是一張1990年2月14日,由旅行者1號拍攝的著名地球照片之一,顯示了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
  • NASA又找到新地球了?
    早在兩年前,NASA就曾宣布通過克卜勒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三顆『新地球』,並稱其『最像地球、可能最適宜人類居住』、『人類距離找到類似家園又近了一步』。這麼比較看來,今天的發布會雖然仍在進行中,但其在類似『人類是否能夠在新星球生存』、『新星球上是否有智慧生命存在』等大眾可能更加關注的問題上恐怕也難有更多的突破。
  • 被稱為「行星捕手」,它如何幫助我們找到新地球?
    而且我可以告訴你們,科學家發現這裡面會有很多問題和困難,但是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來想這個問題。剛才我們說的《流浪地球》,是建立在一個假設上的:它假定地球是這個宇宙當中唯一一個人類可以生存的星球。你們覺得這是真的嗎?不是。一定會有另外一個星球也適合生命生存,或者適合人類生存。所以今天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來找到它,我們要去尋找這個新地球。
  • 我們不僅可以流浪地球,還能流浪太陽系
    那麼如果我們想帶著太陽系逃亡就只需推動恆星運動就好了,所有其他星體會在其引力的作用下跟隨太陽移動(只要你加速度別太高,否則地球可能會經過近日軌道被燒糊)。而要推動太陽移動我們就需要恆星推進器。人類未來的家園在哪裡?人類選擇家園首要條件便是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流浪地球中倒是將地球開走了,不過其也受到寒冷環境的影響導致人類不得不居住於地下,靠能源供給取暖。如果不考慮太陽壽終正寢這一情況的話也許打包太陽系的方式對我們影響更小。
  • 人人都應該相信「神」:建設我們的心靈家園
    我也分析過自身的原因,認為自己太過於封閉,只喜歡與死書對話,而不願意面對活生生的人交往——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稜角與個性。我們兩個都太具有自我的意識,只不過我所支配的世界是我的內心,而她想支配的卻是身邊的人。
  • 哪裡可以找到谷歌超清實時衛星地圖?
    哪裡可以找到谷歌超清實時衛星地圖?針對這個問題,這篇文章將告訴你答案,並教你怎麼下載谷歌超清衛星地圖…… 本文概要 谷歌有實時衛星地圖嗎? 怎麼下載谷歌超清衛星地圖?
  • 費米悖論又有新答案:外星人不來地球,是因為地球太「窮」了
    地球雖然擁有生命,看起來是宇宙中非常特別的存在,但事實上,地球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特殊,要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或許有很多星球都要比地球上的生存條件還要優越,而且從宇宙的演化來看,宇宙中如果真的有外星文明存在,他們可能比人類早出現80億年的時間。 那麼,他們究竟在哪裡呢?
  • 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母親地球 都在發生些什麼呢?
    北極地區是一個冷凍的海洋,北極地區的所有生命都得以生存的海冰正在消失,它們也瀕臨滅絕,家園在極速消失沒有棲息之地。這張圖的北極熊因為沒有找到海冰一直浸泡在海水一直遊一直尋找可以讓它喘口氣的地方都成奢侈。極地地區白色的冰面讓地球溫度更低,因為可以將太陽的多數能量反射回太空,而黑色的表面則吸收掉超過九成的太陽熱量後讓地球溫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