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來湘大報到,至今已經過去36個年頭了,可在這裡度過的四年,在我的記憶中卻依然是那麼清晰,一切仿如昨天。
1977年恢復高考之後,我有幸考上了湘潭大學。在湘潭大學的四年時光,我從一個小男孩變成了一個大小夥子,從一個無知的農村孩子成長為中國最高學術機構的研究生。湘潭大學是我人生軌跡的轉折點,是我走向學術道路的起點。湘潭大學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讓我永生不忘。
(袁亞湘院士回母校講座)
黃土地上的大學
我進校時,湘潭大學復校還沒多久,學校還處於建設初期。我來報到時,從湘潭火車站坐學校接新生的大巴來到湘大後,一下車就踩到了黃泥巴裡。第一次遠離農村老家,我特意穿的一雙新「解放」鞋,馬上就變成了泥巴鞋。那時,學校的第一教學樓還沒有蓋好,學校僅有的建築是一個學生食堂和六棟學生宿舍(男生住西一棟至西四棟,女生住東一、東二棟)。我住在西二棟205,一個十多平方米的宿舍住了十二個同學。六個高低床靠牆一邊擺了三個,中間還放了十二個小桌子,把宿舍擠得連插腳的地方都沒有。
第一個學期,沒有教學樓,我們很多課都是在食堂上的。吃完飯,趕緊把食堂布置成簡易課堂就開始上課。有時,我們還得走上近兩裡路,去學校大門外6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旁邊的一排小平房去上課,這排平房的最南端是一個小郵局。
據說,湘潭大學是在學習「抗大」的指導精神下復校的。傳說,當時的湖南省主要領導為湘大復校選址,來到羊牯塘北邊的荒郊野嶺,指著腳下說:「這裡草都不長,廢物利用,正好可辦大學!」不過,湘大建在當時草都沒有的黃土地上,這的確是事實。我們進校後,學校除了已有的六棟宿舍和一個食堂,以及正在施工的第一教學樓,其他就是一大片黃土地。學校後山的樹都是我們學生們栽的。現在一片綠蔭的秀山,當時是一座光禿禿的山。除了搞綠化,我們還撿石頭,鋪球場,回首過去,我很有幸參與了學校的基礎建設。
(參加校園建設)
優秀的老師
當年,老師們的條件比我們學生更為艱苦。由於沒有教師宿舍,老師們都借住在學校周邊村民們的家中,每天來學校上課都得沿著田埂,穿過農田,走上好幾裡路。即使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他們還是帶著極大的熱情,鼓足幹勁為我們上課。我記得最深的是李壽佛老師給我們講《數學分析》和唐佑華老師給我們講《線性代數》。這兩門最基礎的數學課的主講老師都非常認真負責。特別是李老師的數學分析講得非常好,引人入勝,這是我們班後來有不少同學愛上數學的直接原因。我的同班同學、目前任教於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國際著名數學家許進超教授曾說過:「李壽佛老師講數學分析是全世界最好的!」
所以,我們非常幸運,學校把最好的老師給我們上基礎課,讓我們得到了最好的培養。學校還專門安排老師給我們幾位學習好的同學開小灶,讓我們學習更多的知識。老師們還輔導和帶領我們參加湖南省高校數學競賽。我記得在我參加的那次湖南省大學生理科數學競賽中,一等獎獲得者一共有四位,我們湘潭大學就佔了兩位。畢業考研時,我們班考研錄取率很高。我考到中科院,許進超考到北京大學,還有不少考到其他學校,可見湘潭大學當時的教學水平是非常高的,教學效果是非常好的。
母校的老師不僅是在學習上精心培育我們,在生活和職業規劃等各方面也給我們提供幫助。我記得和我考研有關的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我畢業考研時,當時學校復校不久,急需補充師資隊伍,規定凡在湖南省數學競賽中獲獎者都不讓考到外校。當時數學系的系主任郭青峰教授去和學校爭取,讓我報考中科院,讓許進超報考北京大學,事實證明這個決策對我和許進超的成長、對擴大湘大在外的影響都是有利的。第二件事是大學的最後一個暑假,我為了考研複習沒有回家,系主任郭青峰自己回了長沙,就讓我在他的公寓裡住了整整一個暑假,給我提供了一個安靜的環境複習。這個暑假我還認識了住在郭老師家對門的中文系系主任王勤教授一家。他們看我一個人住在郭老師家裡,在生活上給了我很多的照顧。王老師的愛人在學校宣傳部工作,他們的兩個女兒一習、再習當時還是中學生,我還給一習輔導過數學。
我們是文革之後恢復高考的第一批大學生,英文基礎都非常差,來到湘潭大學之後,從最基礎的ABC開始學英語。學校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們的英語水平,在全校範圍內選拔學生組成了一個英語提高班,特地安排外教給我們上口語課。記得在提高班有一個有趣的經歷,一次上課,外教請班上的陳華同學回答問題,指著她說:「The lady in the second row, please answerthis question.」陳華站起來,漲紅著臉說:「I am not a lady, I am a girl.」惹到大家哄堂大笑。
在英語提高班,還讓我有幸結識了不少文科的同學,比如,中文班的張效雄就是其中之一。
暗戀的女生
在湘大我所在的班級——77級計算數學班是一個非常有凝聚力的班級,是學校的優秀班級。我們的班長侯德明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侯鏡如的女兒,她非常關心我,多次找我談話,鼓勵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我們的另一位班長曹暢橋是一位和藹的老大哥。我們畢業時,是唱著「再過二十年我們再相會」離開的。畢業二十年之後,我們班同學回湘大聚會,全班四十多個人只有幾個人沒來,可見班級的凝聚力非常強。
那個時候,大學不允許學生談戀愛。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熱愛運動的我暗戀日語專業的一位女生,她是學校的女子百米冠軍和排球隊主攻手。據說,學校知道此事後還讓外語系領導去找該女生談話,要她不要和我談戀愛,不能影響我的學習。八字沒有一撇的事居然還鬧得滿城風雨。若干年之後,依然有不少校友好奇,問當年我到底是否和該女生談過戀愛。還是和我同宿舍的老同學胡建的回答最權威:「在學校時,他們兩個手都沒碰過。那個年代大家保守得很!他們兩個從來就沒有單獨見過面,每次見面不是晨跑就是打排球,我都在場。」我們班長侯德明大姐也不讓我談戀愛,她當時還給我說:「亞湘,你現在的任務是好好學習,將來考研考到北京,等你到了北京,我在北京有好幾個侄女,你隨便挑一個!」現在回想,這種鼓勵我好好學習的方法真是很有特色。
成長和收穫
在湘大的四年,我先後擔任過班上的學習委員、團支部書記、宣傳委員,積極參加組織班級活動,培養和鍛鍊了我的組織領導能力,為後來我在中科院擔任計算數學所所長、數學院副院長等職打下了基礎,感謝湘大給我成長鍛鍊的機會。
在湘大的四年,我非常熱愛體育鍛鍊。我每天早上長跑5000米(從學校到羊牯塘一個來回,有幾次還跑到了雨湖公園),風雨無阻。每天下午晚飯之前還要打半小時的排球。所以,打小身體虛弱的我,通過這四年的鍛鍊之後變得非常健康,我在學校運動會上還曾獲得過1500米和5000米的第五名。
湘大的四年是我人生成長最為關鍵的四年,不僅是身高從1米69長到1米77,更重要的是世界觀的形成和基礎知識的積累。湘大的四年是我人生中非常幸福的四年,不僅是有鮮花榮譽,更重要的是有許多良師益友!我感謝母校培育了我。無論走到哪兒,我都會自豪地說,我是湘潭大學畢業的!
(袁亞湘與同學席地演算數學題)
作者簡介:
袁亞湘,男,1960年出生,湖南資興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1年畢業於湘潭大學,1986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所長。現任國際運籌學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科學:數學》主編、《運籌學學報》主編。曾獲首屆「馮康科學計算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陳省身數學獎、蘇步青應用數學獎、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數學獎、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傑出貢獻獎等。
[責編:胡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