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大駐村幫扶工作隊幫82歲的龍永英接回失散多年的兒子,這一天,她盼了26年。
紅網時刻通訊員 馬志遠 記者 賀衛玲 報導
「風雨兼程近1000公裡,只為圓八旬老人26年來的夢!激動的時刻馬上就要來了!」6月6日清晨,在從湖北宜昌驅車返回湖南瀘溪縣之前,湘潭大學駐瀘溪縣張家坪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郭鳳安發了一條朋友圈。
此時,500公裡外的張家坪村,徹夜未眠的龍永英在家翹首以盼——湘大駐村幫扶工作隊將幫她接回失散多年的兒子,母子即將重逢。龍永英今年已82歲,這一天,她盼了26年。
湘潭大學駐村幫扶工作隊於2018年進駐張家坪村,在扶貧走訪中,郭鳳安了解到龍永英的小兒子鄧光友於1994年誤入傳銷組織與家人失去聯繫,再無音訊。「好想再見到『么么』!」老人的渴望在郭鳳安心中埋下了種子,「當時心想一定要幫老人家圓了這個夢。」此後,工作隊與村幹部動員各種資源多方打聽,直到今年4月,一封落款是「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港務新村鄧光友」的信件被送至張家坪村村委會。郭鳳安喜出望外,立即將信送到龍永英手中。
鄧光友終於與家人取得了聯繫。
時至6月,疫情好轉,通過與鄧光友的多次溝通,工作隊與村兩委決定驅車前往宜昌接鄧光友回家。
千餘裡的回鄉路,從烏雲蔽日到大雨磅礴,再到豔陽高照,鄧光友的心情如同這天氣跌宕起伏,百味翻湧。車子下高速進入村道,離家越來越近了。看著眼前有些陌生而又欣欣向榮的景象,鄧光友情緒突然激動起來,要強行下車,被制止後大喊:「你們騙我,這不是回家的路。村裡沒有水泥路,山路上沒有護欄,你們又想把我帶入傳銷!」
「你要相信我們,這幾年村子裡來了工作隊,幫我們做了很多好事。家家有自來水,戶戶通水泥路,變化自然是天翻地覆的!」村主任龍修旺耐心解釋道。郭鳳安緊握鄧光友的手,不停地安撫他的情緒。在眾人的勸說解釋下,鄧光友逐漸平靜。
下午3時,車子抵達張家坪村。看到日思夜想的老母親,幾十年來的酸甜苦辣湧上心頭,鄧光友嚎啕大哭,跪在母親面前,不住磕頭。「么么,回來就好。要磕頭,你得先給黨磕個頭。沒有黨,沒有黨的好幹部,我們娘倆今生怕是沒有機會見面了。」龍永英緊抱兒子,淚眼婆娑。
一家團聚,26年的心願了結。龍永英一家歡天喜地,將寫有「扶貧幫困辦實事,心繫群眾解民憂」的錦旗送給工作隊和村兩委,龍永英還將自己親手一針一線做好的鞋墊送到了郭鳳安等人手中。
「服務老百姓是我們的宗旨,幫助龍永英老人圓夢,是我們的責任。看到老人喜悅的笑臉和淚水,一切辛苦都值得。」母子久別重逢的場景,讓郭鳳安心中滿是感慨和觸動。湘大工作隊駐村幫扶兩年來,通過不懈努力,當地老百姓臉上有了越來越多的笑容。
「一水繞十寨,廟高林木深。」張家坪村曾是深度貧困村。近年來,工作隊按照「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了解村民訴求,解決村民實際困難。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工作隊將鄉村休閒遊與發展特色產業相結合,大力開發體驗式採摘園。目前,全村已建成藍莓採摘基地35畝、黃精35畝、黃桃20畝以及光伏電站180千伏。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望突破10萬元,張家坪村已由深度貧困村邁向小康村。
「扶貧攻堅就是圓大家小康的夢,圓大家美好生活的夢。」在郭鳳安看來,通過努力讓村民們走上幸福的小康之路,他們臉上所綻放的笑容,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