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可能誘發兒童性早熟,環境激素雙酚A已被衛生部列入「黑名單」。今年6月1日起生產和進口的嬰幼兒食品容器中,雙酚A將被禁止使用。
然而,「雙酚A」事件剛過,兒童玩具又起風波。近日,一家環保組織調查稱,國內市場上大量存在的塑料玩具,含有危害兒童健康的鄰苯二甲酸酯。而目前包括歐盟、美國等均已禁止生產和銷售含有該物質的玩具。
記者調查發現,大連市場的兒童玩具大多是外地生產,一些生產廠家坦言,玩具中的確含有鄰苯二甲酸酯。
國內外標準不一 家長擔心玩具有毒
今年4月份,一家環保組織從京、滬、穗、港四地的多家大型母嬰超市,購買了聚氯乙烯(PVC)材質的玩具樣品30份,其中包括幼兒玩具、幼兒戲水用具、幼兒泳圈、嬰兒遊泳池等,並送至香港的獨立第三方實驗室進行了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30份樣品中有21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其中一隻綠色玩具球的鄰苯二甲酸酯含量甚至達到43.1%。
記者了解到,從今年6月10日起,加拿大將出臺新規,開始限制在兒童用品中使用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新規對6種物質在軟乙烯基塑料(如PVC)中的含量進行了限制:在所有兒童玩具和兒童護理用品中,軟乙烯基塑料中的DEHP、DBP和BBP三種物質含量不得超過0.1%。
而歐盟及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均早已頒布類似法令,嚴格限制了兒童產品中6種鄰苯二甲酸酯(DEHP、DBP、BBP、DINP、DIDP和DNOP)的使用量。
「在中國,目前並沒有針對鄰苯二甲酸酯在玩具中的含量限制,因此一些玩具廠家內銷和出口的玩具,完全是按著兩套標準生產的。」據大連一位業內人士講,國內生產銷售的很多兒童玩具,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
「我家有很多塑料兒童玩具,會不會對孩子有危害啊?」劉先生是一名律師,他的兒子今年3歲,他表示出自己的擔心,他希望國家能出臺具體法規,來規範玩具市場。
廠家坦言玩具中有鄰苯二甲酸酯
昨天,記者在市內幾家大型超市看到,玩具區都有大量塑膠玩具,種類也比較多,其中包括遙控玩具、幼兒戲水用具、軟質玩具球等等。
記者發現,這些玩具都是外地生產的,其中在玩具外包裝上「材質組成」一項,大多標有塑膠、PVC等,但是沒有具體成分說明。
那麼玩具到底由什麼材料構成呢?一家超市的售貨人員稱並不知情,但是她表示,能擺在貨架上的玩具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都有「3C」標誌。
「大連兒童玩具生產廠家並不多,主要是生產毛絨玩具。」昨日,大連一家玩具廠負責人表示,鄰苯二甲酸酯主要存在塑膠玩具之中,毛絨玩具中一般不會添加鄰苯二甲酸酯。
不過該負責人表示,他在玩具行業中幹了很多年,對鄰苯二甲酸酯也比較熟悉,「一般在塑膠玩具中都會添加這種化學品,而且有的玩具添加量很大,絕對超過國外0.1%的標準。」
昨天下午,在一家超市裡,記者發現很多兒童玩具都是產自汕頭的,記者以進貨商的名義撥通了汕頭一家玩具生產商的電話,工作人員坦言,他們所生產的塑膠玩具中確實含有鄰苯二甲酸酯,對於添加多少量,他表示不方便透露。
「因為國內沒有這方面規定,我們廠家只要拿到『3C』認證就可以了。」該工作人員表示,從該廠拿的玩具可以放心在國內賣,因為這些玩具是符合國家標準的。
該工作人員也介紹說,出口到國外的玩具則不同,要根據國外的相關標準生產。記者隨後又聯繫了兩個玩具生產廠家,工作人員均表示,所生產的玩具含有鄰苯二甲酸酯,由於國內對鄰苯二甲酸酯的含量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消費者很難從國內的商品標註上看到該物質的含量。
鄰苯二甲酸酯可能影響兒童發育
「生活中人們天天都在接觸鄰苯二甲酸酯,尤其是我們的孩子們。」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高分子材料系的王益龍教授介紹說,鄰苯二甲酸酯是一類能起到軟化作用的化學品的總稱,這類化學品屬於低毒性、無味、油狀的液體,主要用作塑料的增塑劑,可使塑料變的柔軟,提高手感。
「二十年前的軟塑料布和大棚膜,以及現在的保鮮膜、軟質桌布、人造革、高仿皮包、汽車立體腳墊、救生圈等都能用到它。」 王益龍說,在兒童塑料玩具方面,塑料氣球、軟塑料膜類玩具中都有鄰苯二甲酸酯。王益龍經過研究發現,在個別軟質兒童塑料膜類玩具中,鄰苯二甲酸酯常被大量使用,添加比例甚至超過40%,而在硬質玩具中如積朩、玩具槍等,沒有使用鄰苯二甲酸酯。
「鄰苯二甲酸酯與塑料的結合不是一種化學結合,而是物理結合。」王益龍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鄰苯二甲酸酯會從塑料製品中逸出,附著在塑料製品表面,一方面使得塑料表面油乎乎的,易著灰,在封閉的空間內(如車內),還會有一定的味道;另一方面,由於流失了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使原來較軟的塑料開始變硬、發脆。
在王益龍看來,幼兒正處於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發育期,在玩耍玩具過程中,可能常會用手摸碰、吮吸塑料氣球等軟塑料玩具,有可能更直接接觸鄰苯二甲酸酯,由於兒童自身體重小、活動範圍有限,因而鄰苯二甲酸酯對幼兒帶來的潛在危害會更大,極有可能影響到兒童的發育。 記者 張興
(海力網-半島晨報)